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鹏、小钰跟着严老师学习碑帖一年下来进步非常快。新的一年,他们将以崭新的形象与你一起再深入地欣赏碑帖。
严老师:你们看,《灵飞经》,唐代书法家钟绍京的代表作。《灵飞经》是一卷道教的经书,在明代晚期被发现。你们仔细看看,碑和帖哪个更精彩?
小鹏:嗯,帖比碑精彩,因为笔画的轻重和快慢都能看得出来。看,“令、人”两字多活泼啊。
严老师:是啊。启功先生也感叹:“任何精工的石刻,也难把墨迹中最重要的活气显示出来,这譬如看乐谱上排列的音符,即使是记得再细的,把主旋律外的各个装饰音都写上去的,也不如听一次演奏。”
小钰:这个比喻好!这里的“活气”也就是“灵气”的意思吧?
严老师:对!
秀美中有古趣
严老师:启功先生对《灵飞经》的评价是三句话:“秀美中有古趣的风格,舒展中有团聚的结体,平易中有变化的用笔。”你们能理解吗?
小鹏:秀美能看出来,但是古趣看不出来。
严老师:我们举例来说吧。你们看这个“于”,在帖中是繁写,右边的写法继承了古人的写法,笔画之间又有内在的呼应,很活泼,这就是古趣。
我们再看一组字:“生邪失性”(帖中的“性”省略了一短撇),“生”和“失”笔画粗壮,写得紧凑;而“邪”“性”笔画瘦劲,形体舒展,和前两个字形成了对比,一重一轻,一收一放,有了一种节奏感,是不是也很有趣啊。
小钰:是啊,有变化,又和谐!真好!
舒展中有团聚
小鹏:字中的主笔画如果是横竖撇捺,那一定是舒展的。“团聚”不知道怎么理解?
严老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字:“青丝六两”这四个字,“青、六”横画很舒展,字形显得很饱满,但是中宫部分的笔画,又紧紧地“团聚”在一起,显得很紧凑:“青”的中宫偏上,你们看上面的三横写得很密;“六”的中宫就是三点构成的三角形……
小鹏:(不等严老师说完)我懂了,是说字形舒展,但是中宫又紧凑。是吗?
严老师:(严老师跷起了大拇指。)真聪明。
平易中有变化
小钰:“平易中有变化的用笔”怎么理解呢?
严老师:你们看这页中有两个“或”,字形差不多,但还是有细微的变化的。
小钰:(不住地点头)是的,这样看来,在书法作品中同样一个字,同时出现,一定要发生变化,以避免雷同,这和我们写文章一样,同一个词在一篇文章中,一般来说只能出现一次,是一个道理吧?
严老师:完全正确!
小钰:看来万事万物内在的道理是相通的!
严老师:你们看,《灵飞经》,唐代书法家钟绍京的代表作。《灵飞经》是一卷道教的经书,在明代晚期被发现。你们仔细看看,碑和帖哪个更精彩?
小鹏:嗯,帖比碑精彩,因为笔画的轻重和快慢都能看得出来。看,“令、人”两字多活泼啊。
严老师:是啊。启功先生也感叹:“任何精工的石刻,也难把墨迹中最重要的活气显示出来,这譬如看乐谱上排列的音符,即使是记得再细的,把主旋律外的各个装饰音都写上去的,也不如听一次演奏。”
小钰:这个比喻好!这里的“活气”也就是“灵气”的意思吧?
严老师:对!
秀美中有古趣
严老师:启功先生对《灵飞经》的评价是三句话:“秀美中有古趣的风格,舒展中有团聚的结体,平易中有变化的用笔。”你们能理解吗?
小鹏:秀美能看出来,但是古趣看不出来。
严老师:我们举例来说吧。你们看这个“于”,在帖中是繁写,右边的写法继承了古人的写法,笔画之间又有内在的呼应,很活泼,这就是古趣。
我们再看一组字:“生邪失性”(帖中的“性”省略了一短撇),“生”和“失”笔画粗壮,写得紧凑;而“邪”“性”笔画瘦劲,形体舒展,和前两个字形成了对比,一重一轻,一收一放,有了一种节奏感,是不是也很有趣啊。
小钰:是啊,有变化,又和谐!真好!
舒展中有团聚
小鹏:字中的主笔画如果是横竖撇捺,那一定是舒展的。“团聚”不知道怎么理解?
严老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字:“青丝六两”这四个字,“青、六”横画很舒展,字形显得很饱满,但是中宫部分的笔画,又紧紧地“团聚”在一起,显得很紧凑:“青”的中宫偏上,你们看上面的三横写得很密;“六”的中宫就是三点构成的三角形……
小鹏:(不等严老师说完)我懂了,是说字形舒展,但是中宫又紧凑。是吗?
严老师:(严老师跷起了大拇指。)真聪明。
平易中有变化
小钰:“平易中有变化的用笔”怎么理解呢?
严老师:你们看这页中有两个“或”,字形差不多,但还是有细微的变化的。
小钰:(不住地点头)是的,这样看来,在书法作品中同样一个字,同时出现,一定要发生变化,以避免雷同,这和我们写文章一样,同一个词在一篇文章中,一般来说只能出现一次,是一个道理吧?
严老师:完全正确!
小钰:看来万事万物内在的道理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