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教育厅、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山东省首届青少年“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认真观看了复赛和决赛的电视录像。
  “国学”一词我最早是在读袁滕飞写的《这个历史挺靠谱》时知道的,书中说“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独有的优秀文化都是国学。后来,我听妈妈说,我以前读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中讲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等也是国学。通过这次观看电视大赛,我知道:围棋、象棋、书法、国画、对联、古代书籍等都是国学。由此,我才真明白了袁老师说的“中国独有的优秀文化都是国学”的含义,真是意味深长。
  我从小就在老师和妈妈的“逼迫”下背古诗,自以为已经背了不少了。可是,通过观看这次比赛,我觉得我连他们的九牛一毛还不到,真是惭愧至极。就拿“初露锋芒”这一回合来说吧,12名选手分成两组,每组6名同学,用大屏幕上的关键词说古诗,每人一句,直到淘汰三人为止。其中有一组同学说了30多轮才分出胜负。在短短几分钟内,6位同学背了大约120多句古诗。我看得目瞪口呆,因为他们背的大部分诗句我都没有听说过,我搜肠刮肚好不容易想起一句来,他们已经背了好几句了,我根本无法跟上。太震撼了!太佩服了!
  通过观看这次比赛,我深刻体会到了学国学、背古诗的好处。我们的古诗意境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多背还能增强记忆力。我想,这些选手的考试成绩一定差不了。我看到選手们在比赛中既能得到国学大师的点评、赏识,又能从大师手中接过证书,还能和大师们握手,真是羡慕极了!
  观看《国学小名士》比赛,激起了我学古文、背古诗的兴趣,今后我要多读多背,争取将来有一天能和他们一样站在舞台中间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展示我学国学的收获,争取也拿一个“国学小名士”的证书!
  (指导老师:申民)
其他文献
小学低年级也有作文吗?有,低年级实质就是看图说话、写话,它是在培养学生学习“公式”: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的教师虽然能采用启发式教学,但也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带着学生走。这种观察、思维、说话、写话能力的综合训练,是中高年级写段、写篇的基础。低年级说话、写话的训练,按大纲的要求是“练习说话、写话,能写通顺的句子,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以前大多数教师是先讲示范句,学生跟着说,或
期刊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因地制宜。  一
期刊
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培养与指导,不仅要使学生能写作文,更要让他们爱写、会写作文。  一、积累阅读量  将阅读转化为知识的积累,是保证学生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农村小学可利用的资源不多,在较为困难的条件下,教师更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出适合阅读的环境,鼓励学生去读一些符合他们年龄段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将其中精辟的名言警句以及自己喜欢的好句子摘抄下来,时时诵读,借此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
期刊
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的工作是否能高效的运转,关键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在学校中,作为班主任,每天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管理好班内的课堂纪律,同时,更要完成学校的各种管理要求。面对这些任务要求,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教学管理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
期刊
亞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明确指出,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人善于模仿,并能在模仿的过程中获得最初的知识。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中,要想学生真正了解文章内容,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唯一的手段就是将学生融于其中。这里所说的融于其中,是指学生将自己作为作者,结合作者的亲身体会来感知文章,在字里行间体味文章中的真情实感。以戏剧表演的形式使学生融于其中,是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文本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将
期刊
最后两节选修课正上到一半,当每个同学都在与明暗交界线搏斗时,画室的门突然被打开了,保安领着一位老奶奶走了进来。  这是一位普通的老奶奶,个子和饥荒年代过来的老人们一样矮,也许她显得更矮,因为驼背。上身穿着毫无花样装饰的枣红色棉衣,就像许多老人们穿的那样。除此,她还有更为普通的灰白色头发、布满皱纹的面庞、老人斑以及松弛的两腮,这是一个普通的、手里拿着伞的老奶奶。  她是来给她的孙女送伞的,窗外正下着
期刊
当暖风轻轻拂过面颊,当几只小飞虫接连撞到鼻尖时,我才感受到春的气息。每天脚步匆匆,伴着肩头沉沉的书包,空空荡荡的精神世界,累累赘赘的私心杂念,恍然间竟不知自己已走进了一个怎样迷人的季节!  看那郊外的小河,在柔和的日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光,簇着微波静静地淌着。  换去一身棉衣,顿觉清爽、洒脱!  大课间,我无心伏在课桌上敲着脑壳抠那几道数学题,跑到教室外去欣赏阳光的妩媚,享受大自然的清新!  在校园
期刊
高中语文作业量投入的并不少,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随着高考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语文科目的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是语文的作业却仍旧呈现出机械化和单一化。在这种作业中,语文的基本特性已经不见,反而像数学和物理一样应用题海战术,语文作业的人文价值逐渐失去。为了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很有必要针对语文作业做出合理的設计。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作业的关系  学生在社会的发展当中,应该提高和培养自己的
期刊
如何做好初三语文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如何把握好今年语文中考的风向标?怎样让语文复习明显收到实效?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得?这些都是我们毕业班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九年级语文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谈谈对中考语文复习的认识。  一、认真研读”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虽说近几年语文教材变化不大,但是每年语文中考都会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变化。《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
期刊
蔓藤顺着棍子往上爬,嫩嫩的绿芽在风中飞舞。我眯了眯眼睛,那斑斓可见的绿似乎触手可及,那又酸又甜的滋味儿似乎还在口腔里蔓延。我似乎又站在那一大片葡萄架下,听见姑婆剪葡萄的咔嚓声,听见街坊前来尝鲜的嚷嚷声。清风拂过,一切又变得模糊不清。那是我的葡萄架,梦里的葡萄架。  我试图去寻找那梦里的葡萄架,却不得不停下脚步,茫然四顾。坚硬的钢筋混凝土,在阳光下显得炙热而冷漠;嘈杂的机器运转声,掩盖了一切欢声笑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