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应用写作成为魅力四射的热门课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da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写作课虽是素质教育课、基础课、工具课甚至是某些专业的专业课,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科目种显得尤为重要。可它目前在很多院校却陷入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两难”境地,据反映,其原因有三:一是板,样样固定无趣味;二是浅,照本宣科无品位;三是烂,所学与己不相干。怎样使这门重要课程变得有趣味、有深度、有用途,以应有的魅力突破难关?本文特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求教于同行,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 现状堪忧
  
  一是老师不爱教。据了解,在不少院校,应用写作课程不受老师欢迎,教学任务派不出去。选课时,老师一般都选应用写作之外的语文课、文学欣赏课、演讲课等,只有因故没到现场的人或别无选择的外聘老师,才不得已选了应用写作课,甚至有老师宁可转行教政治课也不选应用写作课。巡查时发现,有的老师把课挪作他用,或离题讲课,很难保证数量和质量。
  二是学生不爱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素质整体上比本科差,有学生开小差、逃课在所难免,但相比之下,违规现象还是应用写作课较严重。即使留得住人也留不住心,有的班级虽然学生满堂坐,但认真听课的却没几个,大多是在做与课程无关的事,做作业、小说等,身在曹营心在汉。被制止时,有的学生还振振有词:我不爱应用文,看在老师您的面子上我才到堂,请不要再苛求了!
  三是该用不会用。如果是已掌握了或学了无用的课程,不重视倒也无所谓,或是高不可攀的象牙之塔,学生自暴自弃也可谅解。问题是这门知识既不太难又没掌握却时刻要用,而这样被忽视,确实令人堪忧。一个大学生,写不了小说不算丢脸,吟不了诗算没人耻笑,编不了剧本也无人责怪,若是念了十几年的语文却连借条、请假条都写不好,那就真不像话,真该遭人指骂了。而不幸的是,这已成事实:我在某校调研时发现,100%的大学生写不出规范的借条、请假条,70%的人不能及格,20%的人错漏之处竟达95%,有个学生的借条共14个字,却有13处错误(包括格式和内容等)。小小字条,错漏百出,让人睁不开眼,说不出话,郁闷、悲哀!如此下去,文将不文,人将不人,如何做事,谈何发展?
  
  二、 原因复杂
  
  应用写作课遭到冷遇,原因是多方面的,据调研,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主要如下:
  一是板。应用文格式固定,内容固定,语言固定。一切都要按规定行文、按约定俗成的言语表述:称呼必须在前,落款必须在后;“近悉”不能代“惊悉”,“通知”不能代 “通报”。不能像文学作品千姿百态,不能像相声小品妙趣横生,不能像同学聚会畅所欲言……没有趣味、没有自由,让人感到专制、蛮横、枯燥、冷漠。
  二是浅。一翻教材,上面就只写着某文“是怎样”、“要怎样”、“不怎样”;一到上课,老师就只告知“上某文”、“是怎样”、“要怎样”、“不怎样”、“做练习”、“哪错了”。就事论事,不偏不倚,没有理由,没有分析。毫无学术气味,一点品位没有,不能显现横溢的才华,老师觉得憋气、掉底子,于是意气用事、敷衍了事;学生觉得与专业无关,与学问无关,也就盲目自大、应付了事。
  三是烂。翻开教材,很多文种并不常用,现在学得再好,很久不用就忘,有的文种甚至一辈子都用不上,如命令、议案、指示、判决书等,只有很少的人很少的时候用得上。这是就全体学生来说的,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用不上的就更多了,如工科的就少有写公文的机会,文科的就没必要写毕业设计报告,如此等等。而我们的教材多是大杂烩,我们的教学就根据教材 “胡子眉毛一把抓”,我们的学生就只好生吞活剥夹生饭。
  
  三、 对策探索
  
  一要讲得活。既然应用文从格式到内容语言都是死的,没趣的,若再加上老师照本宣科的死讲,那就真的味同嚼蜡,死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把这死课讲活了,学生才觉得有趣,才学的有劲头。其实,应用写作看似死板,但还是有趣可寻的。虽然格式是死的,但顺序是可以变动的,事例是可以自选的,教具是可以不同的,互动方式可以自定的,练习的方式是可以变换的。
  如讲合同:一般的授课顺序是先介绍文种后讲其作用,若倒过来,先说到制约对方的需要,再要学生找一合适文种,学生就感到了思考的兴趣,就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压力,要用就是压力,压力就是动力,动力就是兴趣。
  如演讲稿、述职报告讲完后,就可以让学生代表上台讲演、述职,其余学生当评委打分,全体调动,兴致盎然。
  再如:经济预测报告的作用讲起来乏味,若能广征博引,讲讲街头卜卦算命的“预测大师”的“绝招”,和德国情报部门预测“中国将出兵朝鲜”的故事,必然讲的妙趣横生,生动具体,效果必佳。
  二要讲得深。不光讲其然,更讲所以然。一般教材多是说明为主,只讲“是什么”, “要什么”,很少讲“为什么”,浮在水面上。有些老师自己也不甚清楚,又不愿深究,只图省事,照本宣科,乍着胆子告诉学生“要怎样”、“别怎样”,却闭口不谈“为什么”,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结果就是糊涂僧断糊涂案,一塌糊涂。自己没兴味,学生瞧不起,误人又误己。
  实际上,只要静下心来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应用写作是大有学问、很有讲头的。光是格式方面,能把其各项所以然“为什么”讲清楚就是大功一件,很见功底的。如公文为什么要标题?为什么要字号?字号为什么用中括弧而不用小括弧或大括弧?为什么要主题词?为什么要报、送、发?为什么要印发日期?盖章为什么要“骑年盖月”?等等。
  内容方面也可讲得深刻引人,如借条中讲清为何要写“今借到”而不能写“向谁借”?为何要写“人民币”?人民币符号为何写成“Y加=”?为何要写“整”字?为何要写“人民币”?写还期为何不能写某时“后”?落款日期为何用小写?等等。
  举例得当、分析透彻也能彰显才华,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如讲合同时,举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合同纠纷为例就比实际案件新颖,再深刻剖析:夏洛克输掉官司的原因在于几方面,一是违法(不是平等协商且涉嫌侵害一方人身权),二是条款表述不周密(没明确“数量” 一磅的完成方式,没写明“标的”肉是否含血),因此才输得倾家荡产,连上吊的绳子都要公家施舍。由此告诫学生立合同的注意事项,学生必然会心一笑,欣然接受。水到渠成,马到成功,强似硬性规定。
  三要选得准。编教材不要贪大求详,要精选文种,分类成书,既能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又能节省资源。老师们除了选好对口教材,还要结合学生实际,进一步精选文种。
  如目前已有《财经应用文》、《建筑应用文》、《公文写作》等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写作教材,但里面也还有与本校本专业本班学生需要无关的内容,需要筛选;反之,本校本专业本班学生需要的,书上又不一定齐全,又要补充。这样,既满足学生需要,能学以致用,又不浪费学生的精力,好钢用在刀刃上。再加以得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苦心,没有不愿学的,没有学不好的。
  总之,应用写作这样一门用处多多不可或缺的课程却遭此冷遇,实在堪忧。尽管原因复杂,积重难返,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坐以待毙,而要认真反思,探索对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相信——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我们教师自己正确认识,积极探索,正确引导,加上教材编者的密切配合,应用写作这门课程一定会有趣味、有深度、有用途,成为人们“爱教、爱学、爱用”的课,成为魅力四射的热门课。
其他文献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规划居住点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解决农村发展土地制约、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实践,大力推进“三
创业,创造一番自己的事业,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赢得在社会上的地位,完成“立业”的夙愿,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啊!可是,创业从来都是艰难的,不可
2013年11月29日上午.由江苏省作协、镇江市文联、市赛珍珠研究会联合主办,镇江市作协承办的《文化动线视角下的赛珍珠现象研究:走向世界的中国与世界主义的赛珍珠》作品研讨会在
<正> 1、红墨水污迹去除法用氨水和酒精制成混合剂,棉棒蘸涂,用清水洗净,再用吸水纸吸干。2、陈旧去除法用过氧化氢溶液涂擦,然后洗净。3、油漆污迹去除法可用棉花蘸些松节油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1.农村传统社会保障与现代社会保障的矛盾所谓传统社会保障是指依靠家庭、土地以及亲戚朋友获得的保障。我国自古以来有“养儿防老”、“血浓于水
1986年,镇江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10.28%,以超前全国14年的水平率先达到国际公认的人口老龄化地区标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分析,如今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
通过分析积压的“执行难”案件不难看出,从案件材料表面上反映出不具备执行条件而导致的“执行难”占了绝大多数。如何解决此类“执行难”问题,要从根本上分析导致不具备执行条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开发建设的加快,被征地农民大量增加,目前,我国被征地农民数量大约有4500万人左右。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以及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在未来的十年里,我国被征地农民
转型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紧紧抓住人口服务管理这一根本,在法治的框架下,通过管理理念、手段、方式的创新.着力破解新形势下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境外人员、虚拟网民服务管
股骨干多段骨折在临床上属于较复杂类型的骨折,根据其骨折部位、中间骨块的长短、粉碎情况及骨折的移位情况等,可采取多种手术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