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结构与性质整体理解的有机化学反应教学研究——以“再探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例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123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高中有机化学反应教学中偏重机械记忆的问题,通过分析新课标对有机化学反应的教学要求,基于结构视角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教学研究现状和实践效果,建议以结构视角为突破口,开展促进学生结构与性质整体理解的有机化学反应教学.以“再探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例,建构基于杂化方式、电负性、电子云密度、键的极性等相关结构要素分析有机化学反应的认识视角,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结构思维.
其他文献
元素周期律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三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为载体,从模型位置、模型建构思路、模型建构方法、模型示例图四个方面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模型建构过程,探索“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在元素周期律中的培养方法,为一线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元素周期律模型以及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创新思维概说;化学科学形成期的思维创新例说;现代化学发展期的思维创新例说;化学创新思维的特点的初步分析讨论.
为了解初三年级学生在微观层面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以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的改编题为测试任务,组织78名学生绘制二氧化碳参与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发现4种表现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和反应的作答结果、8种表现容器中气体种类和流动方向的作答结果,归纳出对应的化学学科认识方式的类别和认识不足.围绕学生的化学反应微观认识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研究建议.
在分析“金属钠与氧气反应”已有教学研究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立足问题解决理念,基于手持技术“3×n”教学模式对“金属钠与氧气反应”进行教学设计.通过“3×5”教学模式梳理出情境线、问题链、活动线、方法链、形式线和方式链,驱动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基于实验曲线分析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形成对金属钠与氧气反应实质的认知,培养定量思维和曲线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