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以育人为最终目的。培养健康的人格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对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着手,阐述了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格;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大纲(试用修订本)》中明确提出:“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在学习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的过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养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历史课程目标的要求让我们明确了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知道初中历史课程并不是定位于历史的专业教育,而是公民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通过学习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能更好地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作为基础教育的历史教学,其总体功能是要“从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转变”。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的必要性
  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格培养研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格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人格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回顾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走过很多弯路,如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掌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人格教育对于青少年一代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现代社会的发展呼唤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需要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因素研究,为历史教师进行人格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2.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长期漠视对学生个性、人格的培养的现象。新世纪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质量水平”的主体性发展,这是从素质的本质来看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坚强的意志力、健康的人格等,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教育要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历史教学中,就是要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格教育因素,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人格品质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人格教育,可以有力地促进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为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格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未来的社会里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诸如明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的能力等。只有如此,青少年学生才能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研究可以为历史学科人格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发现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上的内在规律性,为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提供依据。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人格的措施
  1.用历史人物的人格素材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惊心动魄的故事,其中蕴含着千古不朽、万古传颂的善和美。“有诸葛亮、岳飞、林则徐、秋瑾、孙中山、周恩来、毛泽东等,为实现政治理想、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美;有苏武、方志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为追求人类和平和进步,坚定不移的道德情操美;有司马迁、徐光启、李时珍等为科学理想而奉献毕生的创新精神美;有人民大众默默无闻地创造历史活动的质朴美。”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会崇拜名人和英雄,喜欢追星,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优秀历史人物的人格感染力,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形成健全的人格。
  2.通过历史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稳定、健全的人格
  初中历史教学在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的思维活动不仅具有一般思维活动的特点,而且也具有其特殊性:其一,思维的对象主要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历史活动;其二,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及其本质;其三,思维的特征是依据有关的历史材料,从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具体的、综合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的问题;其四,思维的原则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对社会历史进行认识。由此可见,历史学科培养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认識社会的一种素养,其重要性在于通过认识历史感知现实社会,因为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续。中学生正是在这种历史思维活动引的导下,在社会实践中反复地磨练,健全自己的人格。
  历史之所以能育人,其一切要素,皆围绕着养成人格这个核心命题。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依托。因此,作为初中历史课教师,我们要时时刻刻把塑造学生人格作为己任,把此项任务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其他文献
教学改革不是政治运动,不需要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实际岗位出发,切实思考如何改革、如何求变,这一朵朵思维的浪花就能汇成改革的洪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所
作者在文中结合自己的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指出了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及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以期对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近年水产养殖迅速发展,病害更加严重,随着水产动物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产动物病害逐渐增多,水产动物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真菌、细菌和寄生虫,养
1.3万平方米的养殖场内,几百只鸵鸟悠然踱步,时而三五成群追逐嬉闹,时而分散开来独自觅食……这些来自万里之遥的非洲物种,已然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扎下了根.独辟蹊径养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往往仅限于课堂的教学层面,而忽略了课外的环境濡染。本文通过对美育与校园环境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校园建设必须彰显美育功能的观点,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以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试论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与作用,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本文通过对课程、教材、教法、学生的客观分析,讨论了笔者在学习和实践新课程过程中,对教育方向、教学方法与策略、手段与技巧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高中阶段的知识教育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高中生计算机技能和素质成为了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计算机编程是一项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在
摘 要:人类历史即一部人类在某个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活动的历史,人类历史受一定时间、空间地理因素的制约,所以说,学习研究历史离不开历史地图。古人云:左图右史。历史地图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人类活动的内容,逼真地展示人类历史的面貌。教师有效借助历史地图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地图;空间;地理因素;识图能力;静态历史;动态历史    人类历史即一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