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黔绿,甲秀天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7月8日~10日,以“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为主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及贵州省相关部门支持协办的“2011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农业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张玉香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于培顺到会指导工作。中茶所党委书记陈直、副所长鲁成银,国家茶叶产业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林智、安徽农大教授李尚庆、湖南农大教授朱旗、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所长林治等国内知名茶产业专家学者组织召开了中国茶叶加工高端论坛。斯里兰卡总领事、毛里塔里亚商务参赞等国外官员参加了会议,并对会议的组织、展示效果、贵州绿茶的优秀品质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目前贵州省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全国性茶界盛会,本届茶博会展场面积近2.5万平方米,共有展位470个,其中特装展位69个,标准展位401个;参展企业538家,其中境外企业20家,省外企业153家,贵州省内企业365家,茶叶经销商和专业买家331家。江苏、安徽、上海、台湾等15个省(区、市)政府都组团参会,参展企业涵盖茶产品、茶用具、茶机械、茶文化等整条产业链。茶博会突出专业买家的参与性,300多家专业买家进入贵州茶产区,体验贵州茶区特色,与贵州茶企、茶农面对面。进行产销衔接。展会期间,现场交易额达2439.54万元,签订单389笔,订单金额达47068.2万元人民币和10万美元,其中,贵州五大名茶订单金额达12444万元。展会期间共有10.6万人到场参观、品茗、购茶。整个展会实现了展销两旺,订单丰厚,对整体宣传推介贵州绿茶、促进贵州绿茶销售发挥了积极作用。
  茶博会在国内茶展中第一次设立了茶源馆,以在贵州晴隆发现的已有100多万年历史的茶籽化石为主题,将贵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茶业发展资料、器具进行集中展出,用充足的实物和资料展示贵州悠久、厚重的茶文化历史。此外,茶博会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互动节目,茶艺大赛、醉美茶乡摄影作品展、万人品茗、茶香歌舞表演、最美茶香评选、茶乡生态旅游等活动一应俱全,不仅增强了民众的广泛参与性,也让嘉宾们充分领略了多姿多彩的贵州茶文化。
  近年来,贵州茶园的发展是有目共睹:全省茶园面积从“十一五”末的102.7万亩发展到现有的370万亩,年均新增50万亩以上,占全国年新增茶园面积的一半,茶园面积由2006年的全国排名第10位升至现今的第2位(绿茶省份排名由第7位升至第1位);新建茶园全部采用无性系,无性系比率从21.3个百分点提高至80个百分点,远高于43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引进省外优良茶树品种50多个,建成45个面积1000亩以上的良种示范园;贵定鸟王种、石阡苔茶等地方群体品种以及古茶树等优良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不断加强,通过认证茶园6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面积居全国第2位;全省一半以上的茶叶加工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实现了全程连续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逐步实现从注重生产春茶向春夏秋三季并重生产转变,从重点利用独芽茶原料向一芽一叶、一芽数叶原料同步并重利用转变。从以绿茶产品为主向以绿茶为主。多茶类产品以及茶多酚、茶籽油、茶饮料、超微查分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同步开发转变的生产格局,茶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
  本届茶博会是在贵州茶产业快速成长的背景下举办的一次茶业盛会,是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具体实施,通过展会搭台、企业唱戏、文化助力,实现了茶叶基地、生产企业、营销采购、机械设备、配套用品、文化传播、高层研讨的有机结合,既充分展示了贵州绿茶近年来的发展成绩,又引领贵州绿茶进入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宣传推介,实现了贵州绿茶与国内名优茶企的交流合作与互动,为贵州茶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掀开了精彩的新篇章。
  组委会表示,今后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还将继续提高为参展客商的服务水平,提高展会宣传水平,从增加参展企业客商规模,增强展会对企业客商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展会的组织和服务等工作,把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办成品牌、办出效益,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品牌展会,使之成为贵阳市会展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其他文献
2007年4月,我作为“福建省专家服务团”成员到福安市挂职担任副市长,分管茶业工作。此前,福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茶业发展要“打造一个品牌”——“坦洋工夫”。三年零两个月的挂职,有幸为复兴这一品牌做点服务性的工作,从而更加了解“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便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形成诗歌初稿。  一直有种想法,希望能以诗歌的形式,为这个中国历史名茶歌与呼。适逢今年是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创制160周年
期刊
今春茶市旺季推迟茶叶价格稳中有升    3月以来,受冷空气等多方面天气影响,全国各地春茶已经萌动的早生种茶芽依然生长缓慢,除一部份小气候条件较好的茶园开始采摘外,不少半山区尤以高山茶区尚未开园,导致中国茶市投售交易的新茶虽开始日益增多,但还称不上热闹,与往年人头济济的场面还无法相比。而这一局面在4月份发生了改变,据各地茶叶市场成交数据分析,今年我国春茶价格平稳提升,部分茶叶交易同比去年提升近三成。
期刊
当我们鉴赏一张茶道作品时,不应以茶人泡何种茶类、规定该茶在何地生产,或者强制性要求所用茶具必须来自什么地方,去判断这张作品的质量的主要原因。茶叶、茶具可来自世界各地。每一地区的茶人可拥有自由与主张采用哪一类,它重要的是如何表达茶道的内容、内涵,以及有属于自己思想性的风格,不受任何产品或产区的影响。以钢琴家为例,当傅聪演奏萧邦的《波兰舞曲》时,人们不会在意他是在演奏一支由波兰人写的曲子,而是欣赏他对
期刊
中国很多地方的名茶都以曾是哪朝哪代的贡茶为荣。以茶为贡品,在唐代就有记载。  封建帝制社会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疆大吏守土有责,把当地最好的土特产精心挑选派人敬奉皇家,是为人臣的应尽职责。说白了,地方官的职位与奉禄都是皇帝赏赐的,不管是督抚还是太守县令,不过是皇帝在各地的代表,是奴仆。如果不懂上贡是义务,误以为能当官全靠的是个人能力与运气,得到好东西只顾自己享受,那么就有被论欺君之罪的危险。
期刊
主持:卦卦  嘉宾:钟月玲(深圳某杂志茶专栏作家、中医营养师)  壹茶当家(茶叶发烧友,酷爱茶膳)  大志(网络茶膳达人,中医师)    饮茶健康,这恐怕是大众对茶最直接的认识。茶,无论何时何地,什么季节都可以品饮;无论身体有什么样的状况需要调节,它似乎都具有为之对应的功效。炎炎夏日,饮茶消暑成了许多茶友的首选,但怎样饮茶才算得是健康的呢?  《本草纲目》中是这样描述茶的:“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
期刊
宁波是座很“潮”而且很有故事的城市。悠哉漫步,或者搭乘公车,游览于熙熙攘攘的闹市区,每行一小段,总会不经意地捕捉到这样混搭的风景:时髦的高楼大厦间,露出黑瓦灰墙建筑古香古色的一角,或是夹藏着“海派味”十足的石库门。华灯初上时,闪烁的霓虹灯给这座城市抹上了靓丽的浓妆,艳而不俗,尤其是处在甬江、余姚江与奉化江三江交汇处的“老外滩”,新旧建筑错落其间,再加上耳边还时不时传来软绵绵的“阿拉阿拉”的宁波话,
期刊
原名“椿圮埔”的竹山镇是南投县最早开发的地方,自古即是著名的“入爵地”,号称“前山第一城”。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照镜山等地大量种植茶树,目前茶园已扩及至山坪顶、后埔、社寮、瑞竹、大鞍、软鞍、流滕坪、杉林溪、延平、延山、羊仔弯以及龙凤峡等处,海拔高度有300米~1800米的极大差异。尽管高山茶区主要在杉林溪与大鞍山两地,不过由于“杉林溪高山茶”的名气太大,连带也使得各区茶品竞相以杉林溪茶为号召
期刊
公元1725年,安溪铁观音横空出世,它以“半发酵”的独特制作技艺,首开全球繁育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法的先河,在历经百年世事沉浮中,铁观音保持了清新如昨的“观音韵、圣妙香”一贯品质。从此以后,安溪茶商和安溪铁观音便不断以惊人的创新能力折服。近日, “安溪茶事活动的新长征”又翻开了新的篇章,“安溪铁观音·香韵满三晋”系列茶文化活动正式登陆山西太原,安溪铁观音再次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  万里茶路与丝绸之路被
期刊
常常,人们形容一个人爱喝茶会言其“嗜茶”,而“奢茶”程度更甚,有着超乎常理、过分的意味,用时下流行的字眼表达便是“控”。  虽然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与柴米油盐酱醋这些“厨房必需品”等而视之。但是它的身份有时却非常特殊,身价甚至可以贵比黄金,成为深受上流社会追崇的“杯中之物”,即“茶奢”。茶为奢侈品,古已有之。帝王将相奢茶,即有茶奢:唐“茶奢”阳羡茶,天子未尝,百草不敢先开花;宋“茶奢”龙团凤饼,徽
期刊
嶙峋起伏的奇峰,意趣无穷的怪石,变化莫测的云海,千奇百怪的苍松,构成黄山无穷无尽的神奇美景,印象里的黄山是如此的旖旎多姿。  但是她的美远不止此、就像武夷山盛产好茶一样,这里也是一座浸润在茶香中的名山,好茶俯拾皆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松萝绿茶……茶季来此,使可见识“春风走几步,茶香飘万里”的场面。  所以,这个春天背上背包,觅着茶香,向黄山出发  从黄山市到黄山风景区的中心地带汤口镇,一路上满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