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有感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革命史的学习过程中,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印象深刻,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寻求到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入学习著名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总结了几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这次会议书面决议的一部分。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红色政权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的怀疑、甚至是悲观的思想,深刻剖析了国内的政治形势,重点指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后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在文中总结了边界政权建设的经验和八月失败的教训,以及边界政权在经济、军事等方面迫切需要解決的问题。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鼓舞士气和寻求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毛泽东认真分析了国内的政治状况。毛泽东认为,国民党新军阀依然是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表,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疯狂剥削压迫工农大众。国民党蒋桂冯阎四派军阀内部斗争激烈,各自为其外国主子卖命。因而只要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状况存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就会始终存在,即使出现团结和妥协也是暂时的。
  二是毛泽东具体指出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第一,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持续不断的战争,这种情况只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才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划分他们的势力范围,同时分裂了地方农业经济,使得统治阶级利益不能一致,这样,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必然是持续不断的。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空间。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工农群众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觉悟的省份,比如湖南、广东、江西等省。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地向前发展。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三是毛泽东对“边界一年来的割据”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他认为边界割据的胜利,主要在于党的正确领导。指出要想让红色政权继续存在和发展,党必须坚持一些基本方针,如“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主义。”还要“对经济问题有一个适当的办法。”另外,毛泽东还指出边界党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工作,就是修筑工事,储备粮食和建设红军医院。这样,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且为后来确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革命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毛泽东的红色政权思想和由此发展而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完全符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走有中国特色道路的第一个革命里程碑。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得以从危亡中挽救中华民族,并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走向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毫无疑问,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突出贡献是巨大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和他的红色政权思想具有鲜明的独创性。今天,学习领会毛泽东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毛泽东思想深邃,勤于思考,善于洞察事物本质。他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状况,不但能够找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而且能够认识到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
  其次,毛泽东勇于探索和创新。他在文中明确指出:“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还有,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很明显,这些都与俄国模式完全不同,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独树一帜的,充分体现了他的前瞻性思维和创新性探索。
  再次,毛泽东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斗争实践中,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势的较快发展,毛泽东提高了对于“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革命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他感到,有必要把“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实践经验上升到革命理论的高度,并加以深化,以正确指导革命的发展。
  还有,毛泽东始终坚决与党内的“左”倾错误作斗争,并影响到党和红军的一些其他主要领导人,最终促使党和红军彻底摆脱“左”倾路线的羁绊,引导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其他文献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是新时代教育的铿锵之音,也是吹响新时代教育的号角之声。教育是國之大事,民之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思想,深刻的回答了在新时代下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改革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重大理论问题,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强国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意义。   【关键词】 教育 新
期刊
紫外激光器的产生源于光电子技术的产生以及发展, 首先从它的原理来说, 紫外光波之所以优于红外光波以及可见光波主要是由于紫外激光可以直接破坏连接物质原子组分的化学键加工物质而不会破坏周围环境。而以准分子激光器和离子激光器为代表的气体激光器是很多年来运用广泛对工业技术具有很大影响的紫外激光。近十年中用激光二极管抽运的固体激光器技术不仅提高了功率, 优化了模式质量而且使方向稳定性更加长期。在一些工业中符
期刊
【摘 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家之间的政治、文化、军事和贸易等的联系也变得日益紧密,而一个国家的形象如何,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本国的发展。中国国家形象在印度的塑造对于中印关系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印度民众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便是本国的主流媒体,媒体报道往往会带有导向性,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印度民众的对华认知,所以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国家形象
期刊
一 前言  大器晚成的代表松本清张作为社会派推理界的巨人,自作品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们的热烈欢迎。人们被松本清张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的黑暗,以及高速发展的社会所带来的人类无法停止的贪欲所吸引。松本清张一生创作的推理小说近70篇,他的作品不是侧重于对犯罪手法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详细的心理描写特别是犯人的心理活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描写人物的犯罪动机显示出不同的社会问题是松本清张作品的一个特点,这
期刊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在国际社会上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一些心怀叵测的政治家忌惮中国的崛起会给本国的发展和利益带来损害。一些西方大国对中国在罔顾事实的基础上,肆意曲解,中国妖魔化的论调层出不穷。这些现象的发生除了国外新闻媒体和编辑秉持的传播立场,国外政府、政治家的阴谋手段,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在对外传播方面缺少更为广
期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的美好蓝图,也是垦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一大课题。聚焦“一胶二水三园”主导产业,阳江农垦全面打赢扭亏增盈攻坚战的思路更清晰:规划为引领,产业绘蓝图;发展出题目,土地做文章;人才是核心,党建促发展。  一、规划为引领,产业绘蓝图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主业
期刊
【摘 要】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思想之一,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世界各种复杂事物的建构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哲学理论,反映出一种矛盾和谐观与动态和谐观。“和合”思想从古代到现代经过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何继承和传扬和合思想,并探寻这种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研究。  【关键词】 和合思想 现当代 价值  一、和合思想的内涵与
期刊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现代社会发展与运转的过程中,电力资源发挥着极大地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加强PLC等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的水平,并以此来推动相关行业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主要对PLC技术在我国大量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发展,农村的经济有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经济节节攀升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显著。本文拟通过新媒体,新技术利用,全民参与治理与监督,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农村生态环境 治理  随着互联网及手机的普及,中国已然进入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高达8.54亿,互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以其期待视野、召唤结构、视野重构概念为基础,探究《平“语”近人》英译本翻译策略及翻译技巧。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翻译策略 《平“语”近人》英译本  1 引言  引经据典是习总书记讲话的一大特色。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在一系列讲话中,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经史典籍融汇贯通,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