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私人农场经济的发展与农民心态

来源 :俄罗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开始了以土地私有化为核心的农业改革进程,以期建立以私人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机制。然而,土地私有化远未实现改革者的预期目标,私人农场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导致这种结果除经济、法律环境因素之外,根本原因在于改革者无视国家的传统经济文化,尤其是无视农民的心态,一味照搬西方经济制度,致使90年代国家的农业发展陷入严重危机。近几年俄罗斯政府调整了农业发展政策,实行《发展农工综合体》的国家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俄罗斯上述两个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态势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重视传统经
其他文献
俄罗斯的复兴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成就,还在于国民心态的进步。开放的、国际化的、健康的国民心态,有利于俄罗斯更好地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俄罗斯现代化战略
明年是俄罗斯的大选年,2006年以来俄罗斯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普京新政的实施绩效。本文试从经济改革机制初步奠定,宏观经济发展绩效显著和投资吸引
中亚国家独立后,探索建立区内一体化组织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过。同时中亚国家还积极参与和发展与区外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关系,借助国际力量提升地区实力,实现中亚地区的
普京以71.3%的选票获得连任.在第二任期中,普京面临许多问题,但经济翻番、推进社会改革和行政改革三大任务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
虽然独联体一些国家的政局变化对俄罗斯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2005年俄罗斯政局基本上维持了稳定的势头。这种稳定局面对于普京实现其强国战略非常重要。为维持这种稳定发展的局
影子经济在苏联时期形成规模,并发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在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影子经济进一步蔓延,超出经济的框架,其机制和规范渗透到社会所有领域.腐败现象贯穿于
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的转轨是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转轨而进行的,经历了从直接的外贸自由化到有管理的对外贸易体制的转变,转变过程中俄罗斯对外贸易体制转轨的绩效是本文关注的要
自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的边界管理一直无法有效保障该地区安全,也未能起到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欧盟为保证在中亚的能源和安全利益,积极推广欧盟边界一体化管理经验,主要通过
海兰泡原属中国,19世纪中叶《瑷珲条约》签订后被割让与俄国,改名布拉戈维申斯克。从俄语语源、历史事实和俄罗斯传统文化来看,该俄名实非占领黑龙江左岸土地后单纯地向沙皇“报
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后苏联空间"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整合分散的"后苏联空间",最大程度地推动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次区域一体化,是俄罗斯多年来一贯推行的方针政策。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