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纳入控规管控的路径探索——以宁波市控规实践为例

来源 :城市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城市设计作为非法定规划,其在城市空间塑造上有独特的优势[1],可弥补控规编制过程中对"三维"空间管控的不足,城市设计纳入控规是实现控规精细化管控的必然途径。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大背景下,针对宁波城市设计纳入控规的困境,借鉴国内先行城市的经验,提出了优化技术手段,明确分区、分类、分级管控,完善技术规范等建议,将城市设计纳入控规管控体系中实现"法定化",指导后续城市发展建设。
其他文献
基于《进化中的城市》中的历史调查框架,对1929-2017年间编制的四次纽约大都市区规划进行分析。从技术时代变革驱动城市区域演化视角回顾了RPA与纽约大都市区规划的发展历程,描绘了格迪斯早在1915年提出的五大区域议题在跨度百年的四次区域规划中的延续和变迁。基于此,探讨了RPA基于"危机-应对"模式的规划探索、规划内容的变与不变以及规划的主要成效。从进化的视角总结纽约大都市区规划,希望以此对我国治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存量时代,空间转型成为开发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内外经验比较,提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应当成为开发区空间转型的基本逻辑,而创新生态系统应当建立在适宜密度基础之上,并具备多样性、开放性、适应性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案例研究,提出开发区空间转型的关键策略包括调控开发强度、促进功能复合、塑造开放环境与实施弹性治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城市贡献了社会全部的85%的直接碳排放,城市碳达峰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低碳城市规划技术内容和方法工具体系。城市碳达峰规划是一个多专业、跨学科的复杂规划技术体系。编制城市碳达峰规划,需在摸清城市碳排放清单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城市发展情景,确定城市碳达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建构一个精细化的创新型产业用地规划管理制度框架。结合国内创新型产业先行先试城市的案例,从创新型产业用地规划和建设管理的现实需求出发,提出基于精细化、全流程引导的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思路,从"顶层框架、产业门槛、建控标准、土地出让、利用管理、利益共享、监管考核"等角度阐述六项具体政策措施,实践探索了宁波规范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