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它以有序的信息空间和开放的信息环境为特征,并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空间虚拟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服务远程化等特点。对于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数字档案馆现状的探讨,分析目前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对档案馆的基础、技术系统、功能、网络安全及服务需求等各方面的建设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 信息资源 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303-03
  正文:
  一、数字档案馆的含义及特点
  数字档案馆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数字档案馆是指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信息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狭义的数字档案馆指的是其中的个体档案馆,它除了档案馆数字化的工作外,还涉及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利用、鉴定、统计等全过程,代表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构建。
  数字档案馆不仅仅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也不只是档案工作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它是信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是在数字化档案、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等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代表了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处理模式,涉及到一系列技术标准制定、软硬件基础设施构建、应用系统开发、数字资源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内容,是一个与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工程、信息组织工程等有着密切联系的系统工程。
  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数字档案馆发展情况,可以将数字档案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几种:
  按照层次级别,可以分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数字档案馆;
  按照管理内容,可以分为综合数字档案馆、专业行业数字档案馆和专门专题数字档案馆;
  按照管理部门的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数字档案馆。
  数字档案馆与传统的档案馆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
  (一)馆藏资源数字化
  与传统的档案馆相比,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不再是孤立的散布在各地不同的档案馆中,而是永久的保存在磁盘或存储器里,或分布在全球的信息网络上,成为社会共享的信息资源。数字档案馆实际上是一个数字信息资源库,除了文本,还有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字信息。
  (二)空间的虚拟化
  数字档案馆是可以通过网络跨库查询的,它是一个档案馆群体概念,由众多不同地方的传统档案馆和信息资源单位共同组成的联合体。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传统档案馆改变了性质与存在方式,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通过网络的连接,传统档案馆被分为信息源档案馆和终端档案馆。”信息源档案馆为数字档案馆提供信息,而终端档案馆就是一种虚拟的工作环境,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
  (三)信息资源共享化
  数字档案馆的电子档案是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它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档案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在网络上实现开放式的档案数字传输、利用,集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可以被网络上的全体终端所获取,基层档案馆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网络内其它档案网站的相关信息。这样,无论使用者在哪里,档案保存于何处,使用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便利地查询和下载档案目录、数据乃至全文,数字档案馆这一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实现档案利用的理想化目的。
  (四)档案信息标准化
  档案信息存在的形式从纸质上顺序的、线性方式转变为电子计算机的直接的、网状的方式。搜索文件、超文本技术使得信息可以按本身的逻辑关系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方便了用户的搜索,提高了检索效率。为此,数字档案馆的信息必须遵照标准格式,以防止杂乱无章带来的资源搜索和利用上的不便。现在为多数数字档案馆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技术,如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打包技术等,都要以信息的标准化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五)信息资源开放化
  数字图书馆依托于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它超越了时空限制,利用的资源和服务不再仅仅是原来物理意义上的馆藏资源,而是一个连接网络上所有资源的网络传递系统。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自由检索查询需要的信息,针对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六)服务的远程化
  网络缩短了交流的距离,在数字档案馆中,用户不必亲自到档案馆,即使坐在办公室或者家里的终端前,也可以对远程的数据库进行联机浏览、检索,实现档案利用的异地化、远程化。
  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发展情况
  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历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是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我国开始慢慢探索数字档案馆的基础——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开始到新千年,是档案信息化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开始探索数字档案馆的另一基础——以档案全文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全文数据库的建设;第三阶段是从新千年至今,是档案信息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数字档案馆建设正式开始,以深圳、青岛、杭州等地的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建设、北京档案馆的可公开档案的大规模数字化工作以及面向社会的服务、天津开发区档案馆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为标志。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成效明显,特别是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和特色。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档案馆,其中2004年深圳建成的数字档案馆是中国第一个数字档案馆研究开发项目,开创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先河;随后青岛数字档案馆也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文件资料著录、数字档案内容管理、档案借阅与全文查询、档案的内容关联管理及图文声像一体化等应用功能,是国内第一个投入使用的数字档案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信息化建设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地的档案部门也先后进行了数字档案馆的实践。据统计,上海市档案馆已经完成720万页档案的扫描任务,杭州市档案馆已完成档案数字化650万页,北京市档案馆在英特网上就已开放第二批130万页的档案全文。   从上述三个阶段整体来看,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已经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现在正处於第三阶段后半期,数字档案馆建设刚成规模,但应用还未完全成熟,尤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影响力十分微小。
  三、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途径及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途径
  数字档案馆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内容的综合信息资源库,不仅涵盖传统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其信息采集将进一步扩大到企事业单位的现行文件、科技资源等。所以建设数字档案馆除了要加强人们对数字档案馆的认识外,还需要具备:
  1.完善的档案信息基础设施
  档案馆应具备的场所、设施、资金等是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基本保障和有效平台。一般来说必须购置计算机网络设备、信息系统管理软件、服务器、档案信息资源整理设备、海量存储设备等,同时要建立一个多媒体系统的服务平台,从而适应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
  2.确保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性
  (1)要注重抓好档案馆的资料库建设,改善档案馆设施和保存条件,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机密性,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安全稳定。
  (2)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档案馆的防火、抗震能力建设。对档案馆内部可以进行视频监控,火警和湿度监测,电子巡查和周界防护,健全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3)对于数字档案要尽早进行安全分类,对不同的需求者提供不同等级、类型的信息服务,并设置安全账号和相关权限。
  3.实现原始档案的数字化
  这项工作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将传统馆藏档案中的精华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系统;二是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增值。对原始库存档案进行鉴定后,要采用高效能的扫描仪扫描生成数字信息,重新整理、综合后,通过计算机识别系统加工为数字化档案,使其能和新数字档案一起进行快速检索,提高服务效率。
  (二)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深圳、青岛、杭州萧山等几个数字档案馆,相当程度的促进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新里程。但中国的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内容还有待丰富,技术还不够成熟,建设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与真正的数字档案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数字档案馆建设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对数字档案馆的概念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对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缺乏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有的人认为数字档案馆就等同于档案馆的数字化,没有认识到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受这种观念影响往往导致档案馆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在扫描、转换等简单的工作中,却忽视了整个系统的整合。
  2.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组织与管理不够规范、统一。与传统档案馆比较,数字档案馆的资源库更加丰富,不仅涵盖了原来的档案信息资源,其信息采集也进一步扩大到现有的文件、资料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网上相关信息等,其载体包括文本、语音、视频、图像等,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的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但我国现有的档案信息数字化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没有具体可遵循的标准,而且档案信息数据库的结构各异,数据不规范,给实现资源共享带来了很大困难。很多档案馆使用的数字化方法、设备软件不一致,如手动输入、图像扫描、OCR识别、微缩胶片转换等;数字化成果的差异也很大,有的黑白有的彩色、分辨率和文件大小各不相同,格式有tiff、pdf和gif等;存储方法也分为硬盘、磁盘列阵、磁带和光盘多种形式。数字化的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管,也无法实现各档案馆之间的协作交流。
  3.档案信息数据库的质量不高。档案信息数据库是数字档案馆的物质基础,但目前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与数字档案馆的要求差距悬殊。
  (1)数据库中信息数量很多,但权威性、高质量、大容量的资料却很少,且存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检索点的选取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各数据库采用不同系统的问题,使得全网络的互联和共享中出现许多问题。
  (2)档案信息数据库在类型上比较单一,档案信息目录数据库居多,但信息目录数据库只能给使用者检索提供帮助,并不能满足使用者获取信息的要求,而能够做到这点的全文型、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却偏少;
  (3)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水平较低,缺乏对数据库建设的宏观管理,没有制定出整体发展规划,导致不断的重复建库和盲目建库。因为标准化等级低,数据库各自为政,造成数据库的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较差,严重制约了数据库之间的交流。
  4.数字档案馆网站建设不够成熟。我国的网民数量仅次于美国,目前许多档案馆大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但是国内数字档案馆网页的质量却不能满足用户使用的需求:网页制作质量较差,信息内容单一,更新数量慢,其关键还是原始档案内容的缺乏。这是国内很多档案馆在数字化建设上的通病,认为建立了档案网站和web形式的页面,就已经实现了数字档案馆。很多网页只是一个空架子,既没有强大的后台数据库,也没有交互使用功能,只是把“www”的形式带上再说,没有实质性内容,有的甚至达不到目录级。现阶段数字档案馆的主页上,项目一般包括档案馆的内部体系、馆藏特色、政策法规、服务功能、文档查询、信息公开、档案论坛乃至使用导向,但只有深圳档案网和青岛档案信息网等极少数档案网站有实在的内容,大多数档案网站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全宗和开放档案的资料,而单纯的目录罗列只能起到档案的宣传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档案馆的正常发展。
  5.检索系统不够健全。在传统的档案馆中,主要采用人工标引的方式来归納档案内容。而在数字档案馆中,对于文字信息、多媒体和超文本信息,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机对档案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揭示,运用自动标引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实现快速、准确的检索。但实际情况中数字档案馆检索系统还不能达到这一要求。检索用语不规范、标引内容不能准确反映档案的原貌、检索路径不合理,使得使用者搜索资源时,难以快速便捷的真正找到所需要的档案资料。   6.数字档案馆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数字档案馆的特点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提供主动的、多种类型的服务。工作人员要能够有效地鉴别、筛选、组织、分析、提供和传播信息,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能。但现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外语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较差,有的档案部门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7.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治不到位。计算机网络应用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只要有网络的地方,网络安全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因为网络安全问题导致档案馆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將会直接给档案工作乃至公开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蠕虫病毒、木马病毒和间谍程序对网络的威胁还很大,一旦受到感染,将对数字档案馆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四、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策略研究
  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准确可以依靠的标准。因此对建立数字档案馆的标准、原则、规模、方法和包含的内容、管理性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数据交换规范在内的各种标准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必要条件和有效平台。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需要,基础设施应主要包含:网络设施建设,如业务网络系统建设、与互联网对接系统的建设、对外网络的建设与维护;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服务器、交换机、海量存储设备、扫描仪、光盘记录设备、数据库及安全保密等设备和一个综合管理系统平台;数字档案馆需要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二)技术系统构建策略
  技术系统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由架构(指信息门户层、信息管理层和技术支撑层)和子系统组成的相互关联的系统。信息门户层是用户使用数字档案馆进行信息管理的服务系统,主要包括了内部需求和社会需求等几大模块的数字档案馆网站。
  (三)数字档案馆功能建设策略
  档案馆作为国家科学文化的事业机构,不仅具有收集、保管、利用档案资料等基本功能,还具有体现和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繁荣科研、开发经济、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把档案馆真正建设成为安全的保管基地,社会教育基地和信息共享基地。以电子平台为依托,全面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要做到这点需要对信息资源体系进行系统的整合。首先,要整合馆藏已有的信息资源。通过对档案馆现有资源的分析归类,确定具有归档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网站、数据库、照片、视频、电子文件等;其次,优化馆藏档案目录。馆藏档案数字化是否成功,关键体现在数字化后档案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数字化对象重点是馆藏优质资源,对这些数据必须在数字化正式开始前做好手动整理工作,保证其完整性、连续性,否则将对以后的检索带来很大麻烦;最后,要建立档案信息网络。通过分析调查,确定好信息源,就可以构建一个覆盖全档案馆的信息网络,每年定期收集不同的信息资源(包括传统纸质资源和网络数字资源),实现数字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
  (四)数字档案馆安全策略
  因为数字档案馆依托于网络和计算机系统,我们必须把安全防范意识的放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位,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发挥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1.要寻找、研发电子档案寿命更长的载体。
  2.要尽快制定网络安全法、国家信息安全法,从制度上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3.要针对数字档案馆本身建立安全防护措施,首先是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要保障和支撑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网络布线、网络对接、设备的配对和选型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其次是数据储存的安全问题,通过安装更有保证的操作系统来防范可能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档案数据储存、数据备份及转换的安全;再次,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档案管理人员在操作工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针对档案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建立安全保密系统,建立可靠的备份制度,对于不同身份的用户开放不同等级、不同程度的信息查询、阅读服务,并设置账号及操作权限;最后,要对病毒侵袭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最常用的是安装防火墙和大型企业杀毒软件,这两者都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毒的侵袭、阻止黑客的进攻,保护数字网络的正常运行。
  (五)数字档案馆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人才队伍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点课题之一。数字档案馆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项目,其建设涉及到档案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库加工与分析、知识产权使用与保护、数字档案经营与管理等诸多方面,所以要根据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需要培养和引进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法律人才和专业数字档案馆工作人员,建设一支与现代数字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档案人才队伍,使数字档案馆建设更好的进行。
  (六)服务对象需求策略
  网络管理下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数字档案馆的资源汇总、信息利用、用户查询和个体分析等功能,满足客户对档案的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同时,开拓最方便的用户使用途径和方法,对用户进行分析,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数字档案馆提供的服务方式要突破传统的框架,广泛和使用者进行交流与联系,使得作为交流媒介的网络充分发挥其交互性的优势。如上海市档案馆只一味的利用咨询、接待服务,函电传真服务,完全是传统模式的翻版。E-mail服务也只在网上资源有限、用户无法进行全文搜索的情况下才咨询使用,这种被传统框架限制的服务模式严重限制了其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数字档案馆要求服务形式的多样性,是带有主动性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这对传统的服务观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更加促使档案馆建设理念在传统服务机制、服务理念和模式上加快转变。
  五、结尾
  中国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与成绩,但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对数字档案馆的认识上仍存在误区,软硬件技术开发不成熟,数据库质量不高,专业人员的培养仍有欠缺和标准化制定尚不完善等方面。但建设真正的数字档案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要在借鉴别国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探索,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正军,付玲.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探讨[J]. 兰台世界,2014,(05)
  [2] 王媛.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研究[J]. 兰台世界,2013,(29)
  [3] 姚天友,韩红兵. 浅谈数字档案馆建设[J]. 四川档案,2013,(06)
  [4] 苏君华.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技术化与人文化的融合研究[J]. 档案学通讯,2011,(06)
  [5] 张韬.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电子技术与超声学理论的发展,超声波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是基于超声波多谱勒效应理论,利用单片机AT89C51控制超声波发射电路,通过超声波探头向运动物体发射超声波;超声波碰到运动物体将发生反射,产生多谱勒频移,频差的大小反映了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通过超声波探头接收回波信号,再由接收电路将回波信号送回单片机处理,得到运动物体的速度。最后通过专用键盘、显示接口芯片8279控制LE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现行的医疗机构当中,人们通常对会对患者的病情、治愈程度及医疗设施等关注较多,而对药品的贮存管理不是很在意,因为它通常情况下处于一种后方服务的位置,很少被人们所直接感知。然而这项工作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却起着基础的支撑作用,特别是中药药品的库存管理,更是中医治疗的基本保障,采取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能够保证中药的及时供应和药效。本文中就对我国现行中药及其炮制品在库存管理工作中出现的
期刊
[摘 要]在经济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我国的医药领域也有了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愈来愈依赖,并且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满足人们需求,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加大其残留药剂的测定力度,提高其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问题,头孢替唑钠是一种半合成的头孢菌素衍生物,这种生物在05年版的中国药点中有所收录,但是其执法取没有保存下来,根据一些厂家提供的线索和工艺方向,相关工作人员利用
期刊
[摘 要]针对多索茶碱注射液生产所涉及到的控制项目,以其含量、有关物质等为考察指标,以配液温度、PH范围等为考察因素,对相关工艺条件进行试验,从而确定其最佳生产条件。  [关键词]多索茶碱注射液;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F4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313-01  多索茶碱是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等作用,达到抑制哮喘
期刊
[摘 要]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用药,它是一种复方抗生素。本文采用HPLC法对其成分进行测定,本方法检测简单、方便,专属性、重复性良好,适用于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有关物质的测定。  [关键词]HPLC;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中图分类号:F5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325-01  引言: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是一种我国首创的复方抗生素
期刊
[摘 要]目的:本文建立了测定恩替卡韦含量的液相色谱条件。方法:含量检测采用Kromasil 100-5C C18柱(250mm×4.6mm,5μ),流动相为乙腈-水(5: 9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恩替卡韦在80.53?g/ml~322.11?g/m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较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64%,n=9),耐用性及溶液稳定
期刊
[摘 要]我国近些年对中草药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发现制剂的不同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草药巴戟天中的各类成分进行提取,有糖类、环烯醚萜苷类、蒽醌类等,还有其具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有效的提取。对中草药巴戟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进行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分析和探讨了其有效成分的各自作用及提取方法。为今后的中草药巴戟天有效成分的有效提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F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
期刊
[摘 要]药品中的残留溶剂,是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工艺手段不能去除的有机溶剂,由于对人体有害,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测定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中残留溶剂的含量的气相色谱法,采用内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中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消除了人工采样的误差,各个组分间能实现较好的分离。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残留溶剂;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F699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针对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上的覆盖较弱、切换成功率不高的情况,对高速公路场景TD-LTE网络建设应该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优化,使得高速公路的各个场景都可以得到清晰的显示,使得高速公路的网络要求可以满足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高速公路 TD-LTE 网络建设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002-0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
期刊
[摘 要]交流电表是电能计量的重要装置,电表的准确性会对电量的计量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交流电表的显示误差现象,对此要加强交流电表的维修以及校验,确保交流电表可以准确地显示电量。  [关键词]交流电表 计量 维修 校验  中图分类号:S8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1-0001-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变得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