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艺术中情感基调的把握策略

来源 :流行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艺术方面的审美要求也有所提升,而舞蹈表演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因可以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而受到重视。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情感的表达将直接关系到舞蹈作品的观赏性,因此舞蹈演员必须要重视对情感的把握。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舞蹈表演艺术中情感基调的把握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舞蹈表演艺术;情感基调;策略
  舞蹈是一门艺术,其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而舞蹈在表演过程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却远远高于生活。因此,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必须要注重深刻理解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自身理解将这种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中,使得舞蹈动作可以更加充分地传达情感,保证舞蹈的观赏性,为观众带来更为良好的感受。因此,对舞蹈表演艺术中情感基调的把握策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情感表达的重要意义
  舞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表演者结合自身情感体验以及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来展示出舞蹈的整体情感,使得舞蹈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因此,情感表达是整个舞蹈表演艺术的灵魂,是其最为主要的一个构成部分。通过深化舞蹈情感表达,一方面可以为观众带来更为良好的视觉上的感受,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更加充分地感受来自于舞蹈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提高舞蹈艺术作品的观赏性;另一方面,通过情感传达,可以营造出一种较为良好的氛围,让观众在良好的氛围下深度感受作品的核心情感与内涵,从而实现情感的传递,增强观众心灵上的享受,从精神层面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享受。
  二、在舞蹈表演中准确把握情感基调的有效策略
  1.增强自身文化底蕴
  不同的舞蹈表演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人物表现等方面都是不同,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表达、传递的情感也是有所差异的,这也就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前需要充分了解作品,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结合舞蹈作品内容来对其进行二次加工,使得更多情感可以自然流露出来,从而实现对舞蹈情感基调的准确把握。因此,舞蹈表演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与内涵,结合自身修养以及个人经历,进一步理解舞蹈作品要表达出的情感。例如,在表演《江姐》这一舞蹈作品之前,表演者就需要了解到江姐是一名共产党员,被叛徒出卖致死,同时也需要对整个时代背景做好理解与分析。一方面,应该充分表达出江姐赴死的悲壮,另一方面,还需要将江姐那种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充分地表现出来,加深人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
  2.深度发掘音乐特色
  在舞蹈艺术表演的过程中,除了要了解作品内容,更为主要的是还需要对配乐进行充分了解,掌握音乐的特点。音乐作为舞蹈艺术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烘托气氛,同时也可以为观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对于提高作品的观赏性与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这也就需要表演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掘音乐的特色,根据音乐的起伏变化,来对肢体动作的表达进行调整,使得舞蹈动作本身与配乐可以更好地衔接在一起。而观众可以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听觉来捕获更多与舞蹈内容、情感相关的信息,并产生联想,进入舞蹈与音乐勾勒出的一个美好意境中,进而得到自己在视觉、听觉以及精神上的享受,更加深层次地感受舞蹈表演的魅力所在。
  3.深化对舞蹈形象的理解
  在舞蹈艺术表演的过程中,人物是最为主要的核心,同时也是舞蹈演员需要塑造的一个深刻形象,只有更好的塑造出舞蹈表演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才可以将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更好的传达出来。因此,深度发掘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饱满地塑造人物形象是舞蹈演员准确把握情感基调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方式。这也就需要表演者在表演前对作品进行深度分析与理解,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人物进行二次塑造,使得情感表达可以更加真实、准确,充分表现出舞蹈作品中人物的个人情感。
  例1,今年由本单位创作的舞蹈作品《邻里之间》深刻地刻画了一个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母亲形象,反映邻里之间的相互照应和关怀。这位母亲在所有人都搬走的老房子里守望未来,等候自己当兵儿子的归来,等到的却是儿子的一个背包,从而她痛苦挣扎流泪......通过听觉上的艺术感受、感人的背景音乐,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通过这位坚强伟大的母亲,我们看到了邻里之间相互温暖关怀、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感人生活场景。虽然刻画的是一个悲剧的伟大母亲形象,但是舞蹈的尾声更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阳光甚至国家的希望......
  例2,前年本單位原创的舞蹈作品《幸福小院》这部作品反映了“空巢老人”这一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产物”也是当下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幸福小院》正是将焦点放在这一特殊群体上,以“爱”与“渴望”为价值信仰,以艺术化肢体语言和意象化戏剧舞台为表现方式。一方面,通过敬老院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故事,表现他们即使暮年依旧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深入刻画人物内心的守望与挣扎、期望与渴望,展现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爱与情怀。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感性的视听材料,唤起社会公众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引发公众对“空巢老人”的二度思考,以及对爱、亲情、生命、现代家庭情感等元素的深度探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基调是舞蹈表演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演员结合自身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自身情感,来对作品中的角色、创作背景进行了解,进而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以保证将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传达出来。因此,舞蹈演员在今后可以通过增强自身文化底蕴、深度发掘音乐特色、深化对舞蹈形象的理解等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对情感基调的把握,为舞蹈表演的顺利完成奠定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甜.舞蹈情感基调本质与把握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167.
  [2]孙博.歌剧《伤逝》中悲剧性唱段的旋律艺术特色——以《不幸的人生》、《风萧瑟》、《刺向我心头的一把利剑》为例[J].音乐创作,2016(04).
  [3]周华.浅谈少儿舞蹈教育中的“情”[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
  [4]张岚.浅谈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和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J].长江丛刊,2017.
  [5]杨璐.舞蹈的艺术表演方式和角色情感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6,29(04):196-196.
  [6]陈福应,刘伶燕,糜金汝.体育舞蹈中艺术表演舞情感因素动机激发刍议[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10.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宝贵的共同记忆、是我们最深沉的历史基因、也是我们面对世界时最强大的思想“武库”,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有更大的视野、更新的视角和更
学位
主体性概念最早源于古希腊哲学,近代以来流行的主体性观念强调回归人的生存,弘扬价值理性。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国人思想日渐解放,主体意识日益觉醒,人格尊严日趋推崇,人
摘要:本文基于对晋南地区任庄村“扇鼓”祭祀仪式的田野调查,借鉴舞蹈身体语言学的方法,描述祭祀仪式中任庄扇鼓舞蹈形态特征,从而分析扇鼓祭仪中身体语言表达的内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祭仪中的身体语言充当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媒介;“后土娘娘”的神话传说固定了祭仪的程序,每一个舞蹈形态都有特定的祭祀涵义。  关键词:祭祀仪式;“任庄扇鼓”;舞蹈形态;特征  梳理“任庄扇鼓”的研究进程会发现,“任莊扇鼓”的研
摘要:流行音乐是一种被人喜爱的音乐艺术形式,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本文对中国流行歌曲大众性、开放性、商业性、时代性、更替性及民族性的文化特点进行了阐述,对目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和梳理。  关键词:流行音乐;文化特点;大众性;时代性;民族性  流行音乐,根据英文PopularMusic翻译而来,是一种通俗的、大众的、受欢迎的音乐形式。流行音乐源自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
学位
学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度发展,以网络舆论为代表的信息表达深刻地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行为方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舆论带来的新机遇,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和实效性提高,努力破解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问题。本论文立足网络舆论的大环境下,坚持从理论到实践、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研究路线,重在准确把握网
学位
自2015年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摆在重要位置。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使命,随着脱贫进程的不断深入,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明显改善,贫困地区人口生活状况发生显著改变。陕西作为脱贫攻坚战中的重点区域,决胜脱贫攻坚、矢志追赶超越,实现全面小康,责任重大
学位
本文系统地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穆勒评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等文本中出现的关于“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