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过年”成不少年轻夫妻离婚导火索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09553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在哪里过年,小夫妻闹得要离婚,这事儿让局外人觉得“不值”。可是,对当事人来说,“这真是个事”。
  市民李欣老家在山西,大学毕业后就在天津工作。她的爱人是天津人,小夫妻结婚后定居在天津。结婚的第一年,小夫妻回李欣的老家过年,爱人小孙觉得生活挺不习惯。到了婚后第二个春节,小夫妻把远在山西的老人接到了天津,虽然也是一家团聚,可李欣的父母觉得“处处不方便”。天天被亲家照顾着,可自己得打起精神客气着,每天心太累。自己想和女儿单独说点贴心话,又怕亲家和女婿多心,老两口呆了三四天就走了。
  今年春节前两个月,李欣就提出要回老家,可小孙说:“按天津的规矩,除夕和初一都该在婆家过。”两人为此一直在争执。李欣觉得:“我为了和你结婚远离父母,平时都是在你父母眼前,一年我就回去一趟和父母团聚,你们还不同意,太不近人情。”小孙认为:“我父母身体不太好,最好多陪他们过春节,儿媳在婆家过年理所应当。”李欣自己作主买了返乡的车票准备自己回家。为了她的一意孤行,双方争吵升级,闹到要离婚。虽然经过婚姻部门的前期调解,目前离婚的事暂时搁置,但双方的感情确实受了影响。
  天津市民政局的统计数字表明,2012年全市协议离婚人数再创新高,共有30315对夫妻协议离婚,比2011年增加了2512对。在离婚人群中,“80后”独生子女离婚人数明显上升。据民政局婚姻处负责人杨俐介绍,“80后”的“独一代”自我意识较强,结婚后为生活琐事发生争执,互不相让,最终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尤其是一些结婚不久的小两口,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认为日子过不下去了,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包括“在谁家过年”这样的问题。如果意见不统一,就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好,就要闹离婚。虽然这种“冲动型”离婚的态度是草率的,但是也反映出:在谁家过年,确实让他们纠结。
  声音:
  ●尊重老传统养成习惯就理解了
  记者通过网上调查和在部分读者中进行调查,发现支持“按老规矩办事”的人数占了挺大比例,超过了30%。今年72岁的张凤芝老人说:“这过年去谁家,以前传统上嫁出去的闺女就是人家的媳妇儿,除夕和初一在婆家过。天津人有初二回娘家过姑爷节的传统。这传统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有女儿的一方觉得心理上平衡了。我自己只有两个女儿,从女儿出嫁开始,我每年都要求她们在婆家过。虽然刚一开始也有点寂寞,可是心里认同传统的过年的这种讲究,也没有那么多抱怨了。到了除夕,我们老两口看看电视,准备初二孩子们回来的东西,也挺忙活,挺高兴的。我觉得还是当老人的要调整心态,孩子们也不容易,我们应该先考虑到让他们快乐地过个年,不要让他们再有压力了。”
  不少夫妻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不要非把除夕当过年,反正我们过年期间会回来。”这样的想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人到中年的石先生说:“我是天津人,每年除夕和初一上午都在我妈家过。初一下午我们就启程去大连我老婆的娘家,在那儿呆上两三天,这样的过年方式我们坚持了近10年,挺好的。我觉得在哪里过年,都要抱着彼此理解的态度,也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两家都要回 带上年货妈妈高兴
  不论回家这件事有多少纠结,最终还是要回去的。而且,还要带上大包小包的礼物。在天津打拼了10多年的韩玉杰终于忙完了工作,给员工们发了“年终红包”后,拿着礼物、领着老婆回家了。小韩当年刚来天津打工时,只是一个“洗脚工”,工资并不高。经过努力,前几年就当上了业务主管。两年前,小韩开始筹划自己的创业计划。如今,他已成功开办了自己的美容中心。过年前,老婆特意来看他,商量过年的事。小韩的主意是,“拿上礼物,先去我妈家,再回你妈家。今年,我们也不捎什么大米、花生油了,给双方的老妈都备上营养品,再买上漂亮的唐装。给每家的兄弟姐妹都买点小礼物,只要大家高兴,就是一个幸福的春节。”
  专家观点:
  ●别拿过年考验爱情
  对于在哪里过年而引发的家庭矛盾应该如何处理和看待。长期从事婚姻家庭研究的心理专家刘青老师认为:“这件事就和家庭中很多日常矛盾一样,不是用理论和‘模板’可以解决的。不论用什么方案,可能都会有一方不完全满意,之所以不满意,其实不仅仅为了在哪儿过年这个事,主要是把这事作为了评判谁是家庭‘权力拥有者’的标准。”
  刘青老师分析,“夫妻间,特别是年轻夫妻,为了增加自己在婚姻中的安全感,就想控制对方。想建立一种家庭模式,就是以后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我说了算。你不按我说的做,就是不爱我。于是,就要把小事弄成原则问题。在家庭中,出现矛盾考验的是夫妻双方沟通的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要解决矛盾不是一定要明确‘谁是对的’,而是大家商量一个相对合适的方法。在哪儿过年这个事,也是要商量解决,不要把它上纲上线到‘不回我家就是不爱我,不尊重我爸妈’,把这件事的‘附加条件’减少了,心情就会好得多了。”
其他文献
法国人对待死亡,不恐惧、不忌讳。他们认为死只是肉体的终结,灵魂却去了天堂。所以,在法国人的葬礼上亲朋好友虽伤心,但并不会号啕大哭,悲痛欲绝。  法国人的葬礼一般也是由子女来操持,若没有子女,则由其近亲或好友来操办。如果是孤寡老人,市政府会出钱为其简单安葬,所以法国人并不担心死后的事。不过近年来,不少法国老人开始关心自己的身后事,很多老人不想为孩子添负担,他们在遗嘱中会安排好一切。还有的老人收入微薄
期刊
“现在公务员在饭店吃得少了,机关食堂吃得多了,可个别机关食堂装修却越来越好,比五星级酒店都要好。”1月17日,在浙江省两会上,该省人大代表、开元旅业集团董事长陈妙林如是说,他还提到,有的机关食堂用的是2000元一个的荷兰青瓷餐具!机关食堂用2000元一个的餐具,这真不是一般的奢侈,公众无疑非常想知道,使用这种餐具的,具体是哪个政府部门?  陈妙林说,治理公款吃喝,只规定党员干部哪里哪里不能去,是不
期刊
春晚这盘“菜”,一吃30年。今年略有不同。对于 “四大春晚”,相关部门已确定军民迎新春晚会、公安部春晚、文化部春晚停办,独剩除夕春晚。  细数这些年,“四大春晚”领衔,各地方电视台自办或联办的晚会类节目层出不穷。一个春节下来,随便按下遥控器,荧屏里多是笑星、歌星给广大群众表演。欢天喜地中国年,春节过得热闹、祥和,是中国的传统,也是年味的体现。但一窝蜂而上,拼明星、比阔气、讲排场,而节目水平参差不齐
期刊
最近网上的一则消息在“80后”一代中引起共鸣——在广东打工的小陈和小宋为回谁家过年大吵一番,二人为此要闹离婚,尽管法官做了大量的调解劝导工作,但这对小夫妻还是分道扬镳。  又到春节了,对很多年轻夫妻来说,“回谁家过年”又成了件纠结的事。不仅是远在他乡的为此争执,就算是在同城居住的也一样难选择,因为不论在谁家过年,总有一方父母会寂寞,总有一个儿女要内疚。让两家父母一起和孩子过吧,老人们又觉得处处不方
期刊
《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父母牵挂游子的心声;《父亲》、《母亲》,唱出了多少子女对父母的思念、理解与感激!  为了生活,为了工作,子女们四处奔波,把老人留在了家里。除夕团圆饭,多么简单的心愿,而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年的寄托,有时还不能实现。留守老人与子女只能身各天涯。从未阻断的,是骨肉之间丝丝缕缕的思念和祝福。  就要过年了,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思乡情,此时此刻,身在他乡的你,是否想念家中的父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黄飞) 3月19日上午,贵州省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出席并讲话。副省长慕德贵主持会议。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石松江,省老年大学校长、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小乐出席。  孙永春充分肯定了全省老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他强调,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同步小康,离不开老年群体这个“智力宝矿”。要用心把握机遇,抓好老年教育工作,让
期刊
六枝特区委离退局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工作,立说立行、真抓实干,及时办理老干部最关心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  5月7日下午,烈日当空,离退局局长陈方率局“昱霖爱晚”志愿者服务队走访离退休老干部时,来到已是86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罗名俊家,正巧两老正准备出门,罗名俊老人去年不慎摔伤后一直依靠轮椅辅助行动,尽管老人行动不便,但是精神依然抖擞,腿上还放着翻开的时政资料。在交谈中得知,
期刊
每年的1月1日在头版社论的位置发表新年献词,这个习惯《人民日报》已经坚持66年了。  虽然常常只是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它却历来都是中外观察家们了解中国政治动态的风向标。曾经,人们像在除夕夜等待央视春晚一样,在电视机或收音机前,迎接它的发布;有些重要的内容或段落,一些学校还要求学生背诵。  从这些字斟句酌的献词里,既能看到政府施政路线的不断调整,还能看到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演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随
期刊
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的力量胜过帝国主义的力量,和平的力量胜过战争的力量……现在西方帝国主义代言人所谈论的,已不再是什么“共产主义的危机”、“苏联的衰退”,而是“自由世界的危机”、“美国的落后”了。  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斗争,依然是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  我们要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超英国;还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准备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赶
期刊
本刊讯(实习记者 毛薇) 3月25日,贵阳市老干部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刘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主要传达了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  刘俊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贵阳市2013年的老干部工作。在深刻分析了当前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后指出, 2014年老干部工作要站在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用心用情尽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