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元整合运用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式,采用“见树木,更见森林”的理念,对一个知识点多且相对零散的单元进行整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并体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并实施有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契合点;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08
作为一名一线初中数学教师,笔者经常发现一些孩子数学单节作业不差,但单元检测不行;一些孩子学一节忘一节;一些孩子各知识点都清楚,但不会列单元知识提纲;单一知识点可行,综合一章内容不会……
现象表明,学生按照教材安排的“一课一学”“逐课推进”的教学模式学习,一定程度上隔断了前后知识的关联性,丧失了单元的整体意识。于是,笔者开始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设想和初步研究。
一、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契合点
1. 整体模块的相似性
初中几何源于小学几何,在小学时期,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许多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感官认识。学生对每个图形都有整体感觉却缺少系统的学习。
至初中以来,学生要依次学习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直棱柱、圆锥等,对几何的学习是从简入繁、从易到难。其中,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与四边形其实同属于多边形中的一块知识,那么把三角形和四边形分别看成是一个整体模块的知识,对其进行整体学习。以三角形的知识点框架为起点,四边形知识点框架为落点,而连结起起点和落点的是知识模块的相似性。
2. 知识结构的相似性
初中阶段三角形的学习内容包括定义、相关概念、性质、整体性、特殊化这四个方面。那么,学习四边形的内容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如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4.1多边形》:
(1)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引导学生从点、线、面、体4个方面进行回顾,回忆线段、一般三角形和特殊三角形、一般四边形和特殊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让学生感受几何内容的整体轮廓。)
(2)至初中以来,我们已经系统的学习到哪个几何图形了?你觉得我们接下来应该研究哪个几何图形呢?
(3)三角形与四边形都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击构成,这样的图形我们统称为多边形。它们既然同属于多边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以学习三角形的方式去研究?
(4)回忆以往,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初步形成框架)
通过这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回顾和对四边形知识的展望。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的框架(如右表),为四边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利用三角形的整体框架,从这几个方面去研究四边形。(扩展形成新知)
【效果分析】这样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整个四边形的知识系统形成框架,先有一个整体概念,然后对整体进行剖析,采用讨论——展示——总结的学习方式,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对模块中的细节进行填充。让学生先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再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采用这样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整体教学模式,比按教材中安排的分割教学更能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性(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形成知识点的整体框架,并以此习得方法,用整体性的思维和角度运用于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研究角度的相似性
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由线段构成的图形,那么它们所要研究的角度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都可以从边、角、线、整体感观性这四个方面为切入口对其进行整体教学。
如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与特殊三角形的性质比较:
【效果分析】用整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指引了方向,用整体思维和角度而有目的地去有效臆想、去深入探究。
4. 整体模块的连贯性
人们在对生活应用时发现,当有理数不够用时,把有理数域扩充到实数域;当数的变化有了规律时,就用代数式表示这种规律;而代数式中的字母数值的变化带动了代数值的变化,就有了函数;当函数值特定或处于某一数域时,要研究字母数值,就有了方程和不等式,这些就形成了初中阶段的代数体系。其中研究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就是代数式,而代数式又包括整式、分式、根式等。那么,在此之中具有整体连贯性的知识,可以用整体教学的方式进行,以达到知识模块的整体迁移的目的。比如,在整式内容中,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是一个互逆的过程,是一个代数式的两种表达式的相互转化,把两者都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整体学习。那么,我们以整式乘法為起点,以因式分解为落点,而连结起点与落点的是逆转等式左右两边。
(1)计算:当a=101,b=99时,a2-a×b=
当a=101,b=99时,a2-b2=
当a=101,b=99时,a2-2a×b b2=
以化解计算繁琐的需求引导学生进入“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的思考。
用一个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有时候因式分解可以简化问题,让他们体验这种神奇的过程,对其产生需求性,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分解方法提炼:
设计:你能否将下列多项式转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并说明各多项式特征和转化过程。(提示:利用整式乘法运算尝试检验。)
①6a3b 9a2b2-3a2b
②4a2-9b2
③4a2-12ab 9b2
④2a3 12a2b 18ab2
⑤a2 a-6
⑥3a ab 2b 6
通过整理比较,总结出因式分解的几种类型及多项式特征: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契合点;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08
作为一名一线初中数学教师,笔者经常发现一些孩子数学单节作业不差,但单元检测不行;一些孩子学一节忘一节;一些孩子各知识点都清楚,但不会列单元知识提纲;单一知识点可行,综合一章内容不会……
现象表明,学生按照教材安排的“一课一学”“逐课推进”的教学模式学习,一定程度上隔断了前后知识的关联性,丧失了单元的整体意识。于是,笔者开始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设想和初步研究。
一、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契合点
1. 整体模块的相似性
初中几何源于小学几何,在小学时期,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许多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感官认识。学生对每个图形都有整体感觉却缺少系统的学习。
至初中以来,学生要依次学习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直棱柱、圆锥等,对几何的学习是从简入繁、从易到难。其中,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与四边形其实同属于多边形中的一块知识,那么把三角形和四边形分别看成是一个整体模块的知识,对其进行整体学习。以三角形的知识点框架为起点,四边形知识点框架为落点,而连结起起点和落点的是知识模块的相似性。
2. 知识结构的相似性
初中阶段三角形的学习内容包括定义、相关概念、性质、整体性、特殊化这四个方面。那么,学习四边形的内容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如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4.1多边形》:
(1)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引导学生从点、线、面、体4个方面进行回顾,回忆线段、一般三角形和特殊三角形、一般四边形和特殊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让学生感受几何内容的整体轮廓。)
(2)至初中以来,我们已经系统的学习到哪个几何图形了?你觉得我们接下来应该研究哪个几何图形呢?
(3)三角形与四边形都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击构成,这样的图形我们统称为多边形。它们既然同属于多边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以学习三角形的方式去研究?
(4)回忆以往,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初步形成框架)
通过这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回顾和对四边形知识的展望。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的框架(如右表),为四边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利用三角形的整体框架,从这几个方面去研究四边形。(扩展形成新知)
【效果分析】这样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整个四边形的知识系统形成框架,先有一个整体概念,然后对整体进行剖析,采用讨论——展示——总结的学习方式,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对模块中的细节进行填充。让学生先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再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采用这样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整体教学模式,比按教材中安排的分割教学更能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性(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形成知识点的整体框架,并以此习得方法,用整体性的思维和角度运用于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研究角度的相似性
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由线段构成的图形,那么它们所要研究的角度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都可以从边、角、线、整体感观性这四个方面为切入口对其进行整体教学。
如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与特殊三角形的性质比较:
【效果分析】用整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指引了方向,用整体思维和角度而有目的地去有效臆想、去深入探究。
4. 整体模块的连贯性
人们在对生活应用时发现,当有理数不够用时,把有理数域扩充到实数域;当数的变化有了规律时,就用代数式表示这种规律;而代数式中的字母数值的变化带动了代数值的变化,就有了函数;当函数值特定或处于某一数域时,要研究字母数值,就有了方程和不等式,这些就形成了初中阶段的代数体系。其中研究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就是代数式,而代数式又包括整式、分式、根式等。那么,在此之中具有整体连贯性的知识,可以用整体教学的方式进行,以达到知识模块的整体迁移的目的。比如,在整式内容中,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是一个互逆的过程,是一个代数式的两种表达式的相互转化,把两者都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整体学习。那么,我们以整式乘法為起点,以因式分解为落点,而连结起点与落点的是逆转等式左右两边。
(1)计算:当a=101,b=99时,a2-a×b=
当a=101,b=99时,a2-b2=
当a=101,b=99时,a2-2a×b b2=
以化解计算繁琐的需求引导学生进入“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的思考。
用一个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有时候因式分解可以简化问题,让他们体验这种神奇的过程,对其产生需求性,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分解方法提炼:
设计:你能否将下列多项式转化成整式乘积的形式?并说明各多项式特征和转化过程。(提示:利用整式乘法运算尝试检验。)
①6a3b 9a2b2-3a2b
②4a2-9b2
③4a2-12ab 9b2
④2a3 12a2b 18ab2
⑤a2 a-6
⑥3a ab 2b 6
通过整理比较,总结出因式分解的几种类型及多项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