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创新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rgae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夫周,其邦虽旧,其命则新,文王与时偕行,缵太王、王季之续,顺承天命,据天下之大势,奠王者之基。故开来必有继往之基。不然,无以继往,何以开来!
  夫吾国数千年来与西人往来甚少,相对隔绝于欧美,其政治、经济、文化自成体系。而近人观西洋船坚炮利,遂以西方学术穿凿附会于吾学,不亦谬乎?试看,今人释孟子之性善,不乏有附会于西洋者,遂有马克思式孟子、康德式孟子。此虽有益于与西人接轨,然《孟子》无有西哲之概念体系,故此皆非孟子之本意。吾人欲扬旧学,则必尽力还其本貌而后成。
  今且试析古代之命题,以明继往开来之义。
  首论人性。孔子罕言性与天道,其于论性仅有“性相近,习相远”之言。而孔门后学论性者颇多,以后起之孟子、荀子为最。
  孟子之言性也,以人之异于禽兽者为性,即以人之本性为性。孟子所论者,性本善而已矣,非谓人性俱善也。
  荀子论性恶似悖于孟子,然论其本,实有互补之处。荀子所论多言人性之全体,故其中自有与禽兽相类者。
  孟荀之言性也,已及义理。前人多谓“生之谓性”,而孟荀以“生之所以然者”为性。其探赜索隐,求根知本之精神,可知矣。然其所论者惟善恶之一隅而已,二人学虽精深,然其之窄化亦可明见。今再观孔子“性相近”之言。此话说,人性虽同,及其成材也,有圣人,有小人,行为相去甚远。此即暗示人性有善有恶。故孟荀虽将儒学深化,然亦将其窄化。
  再谈宋儒论性。宋儒分之为二,曰义理之性,气质之性。义理之性乃形上之本性,气质之性为形下之材。诸师论性之特色在于他们将性与材分而论之,如此即可减少大量无益之争论。然诸师亦有所弊,他们以孔曾思孟为道统之传递,而将荀子斥于道统之外。故诸师亦未完全继承先圣之学。
  孟荀探赜索隐,论及人性之本;然其蔽在于二人仅论及善恶之一面。宋明诸师分性與材而论之;其蔽在于对自然人性论及甚少。先圣虽皆有见地,而其未能完全继承传统。故其虽开新而未尽善也。
  再论先人对礼之继承。孔子所论礼者,本乎心之诚敬。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者,不在钟鼓玉帛之礼器,而在乎所发之情。发而中节,礼也;不中,非礼也。礼之损益,时或有之。然夫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既知礼之本,其继者自可得而知矣。
  宋儒于礼又有新解。诸师探得礼之形上根据,谓礼乃天理之节文也。行礼应恰到好处,合乎中道。此外,又寻得先王制礼之初心,曰:毋不敬。宋明诸师由此重整伦理纲常、礼仪制度,以与时行,以合时宜。
  孔子及宋明诸子实以本承前代之礼制,而未承其仪也。夫“礼以时为大”者,其此之谓与?
  由上观之,吾人欲开太平之治,必继往圣之学。欲继绝学,则必以先圣之思解先圣之言;否则穿凿附会,非先圣之学矣。欲继绝学,必不可拘于表义。礼仪制度、伦理纲常虽合于先圣之世,却不必合于后人之时。故吾人当承先圣之精神,秉此与时偕行,方可见用于世;若欲复古道,则灾及其身矣。
  既承往圣之绝学,自当开后世之太平。西洋哲人亦有所见,亦有所蔽。其见或吾人无之,其蔽或吾人见之。昔宋明诸师出入佛老数十载卒归本于儒,而其道大张于世。吾人亦当出入西哲以取其所见,补其所弊。如此吾人之道定大昌于天下,开天下之太平!
  (作者单位: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
其他文献
何为汉语文教育传统,简言之就是我国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中积淀下来的,并得到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汉语文化教育传统思想.随着新课标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及其改革提出了新任务.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在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
期刊
所谓“创新”,就是指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创新教育”就是以极大地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为目的,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它既是冲出应试教育怪圈的突破口,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出发,详细阐述了油田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方向,最后具体分析论述了在油田企业有效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措施,促使油田企业在彻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治氛围。  关键词:油田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开展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步伐,我国油田企业不断建立并完善着现代化的新企业制度,因而杜绝和减少违法违规操作以及避免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逐渐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国中铁党委高度重视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采取多项有效举措,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概述了企业信息化及其对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企业信息化应用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