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与教育改革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bai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持续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进一步导致全球经济低迷,我国2013年用人需求出现下滑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仍持续增长,2013年达到699万人,就业形势较极为严峻。本文阐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近年来的就业现状,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和缓解就业难的教育改革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就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1-0054-03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1]。据2013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2],就业形势较2008年更为严峻。舆论就此称2013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其实从2003年起,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一直很严峻,国内众多机构和学者对大学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3-5]。可是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我国教育部门、学校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依然没有取得根本性成效。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然而与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形成鲜明对比,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呈下降趋势,从而常年累积形成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从经济发展形势来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持续的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等因素进一步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外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这种影响不仅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而且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也进一步凸显。同时,金融危机不仅席卷低端劳动力市场,而且对高端劳动力市场影响也很大。许多大学生也明白就业形势的严峻。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较慢,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就业总量压力不断加大。
  二、问题分析
  1.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2003年全国共有212万高校毕业生,2010年达到630万,2011年更是达到758万,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同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达到历史新高。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5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时,由于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等因素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外企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减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等,从而导致相关行业用人需求的减少。由此一减一增,给毕业生就业带来较大影响。
  2.用人需求下降。由于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需求下降。此外,往年企业大量发布招聘,是因为企业在发展时期需要大量人员补给,同时,企业也认为可以通过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一些急需的人才,从而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高校毕业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是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通常采取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大幅减少人力资源的补给,同时大幅减少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
  3.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体制等方面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工种、经验、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和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7]。(1)专业结构性失业,由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往往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发生错位,从而形成专业结构失业。很多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通过上新专业来扩大招生的规模,而对自身的实力和条件而不加以考虑,过度地开设热门专业,导致这些学生在毕业时出现相对过剩。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去向与地区经济发展周期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的关联,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通常要快于高校培养人才的速度,从而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2)素质结构性失业,素质结构性失业通常是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匹配而产生的。本科院校课程设置一般要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新要求,当前企业急需的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和实习等相对缺乏,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3)观念结构性失业,由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劳动力市场现状往往形成反差,从而导致观念结构性失业。观念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对工资、岗位和待遇的期望值脱离实际,从而造成无业可就。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往往存在追求待遇、相互攀比和期望值过高等倾向。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区域和单位要求比较高,将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基层、中西部和中小企业排斥在外。
  4.教育理念误区。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对学生及家长影响至深,学历至上的思想普遍存在,认为中专不如大专,大专不如本科,在文凭和技能面前,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文凭,上技校学技术是“万般无奈”的选择,只愿意当干部,不愿意当工人。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大学的门槛相对降低,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走进了大学校园,而舍弃技校。同时很多学生宁愿去本科院校上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也不愿意去民办高校或者高职学习职业技能。与现今本科毕业生难就业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技工学校和高职技术学院,很多专业学生没毕业就被争抢一空,平均每名毕业生面临四五个岗位挑选,然后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些学校的招生却异常艰难。以福建省为例,2010年底,全省拥有技工学校94所,在校全日制学生达9万多人。到2012年底,技工院校降至69所,在校全日制学生降至7万人。其中,2011年全省技校招生规模还不到3万人;然而与此同时,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严峻,2013年全省缺工人数达16.7万人,高级技工更是供不应求。一方面是技校生供不应求,企业面临技能人才短缺的困局,一方面是技校门前冷冷清清,招生艰难,这样的错位尴尬局面应当引起全社会思考。
  三、教育改革思路
  1.国家政策引导。近年来,我国技术人才比例存在严重的失衡,理论型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性过剩,而操作型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结构性过剩,呈现供过于求势态,适当调整院校的招生比例,扩大技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招生规模,以增加操作型技术人才的供给。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引导,通过加大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地方职业技术院校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激励和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办学,降低设立民办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学校的门槛,在办校初期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扶持职业技术院校和技校的发展,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上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学校。   2.专业及招生规模调整。为了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应尽量避免专业结构性失业。2012年调查显示,毕业生期望就业的十大行业依次为金融/银行/投资/基金/证券/保险、IT/互联网、通信电子、政府/公共事业单位/非盈利机构、汽车、广告/会展/公关/市场/媒体/出版、房地产、能源、咨询/管理产业/法律/财会、教育/培训。2013年,金融行业、能源行业和传统制造业等行业在校园招聘需求出现明显的缩水,而颇受青睐的互联网企业的招聘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相反,一些往年并不被学生看好的行业,如酒店业、快消业等服务性行业仍展现出乐观的用人需求。本科院校专业的设置和招生规模应灵活安排,根据不同行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人员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加强服务行业(如酒店业、地产业、旅游业、化工制药业等)的专业设置和招生,适量减少金融行业、能源行业、传统制造业等领域的专业设置和招生。
  3.课程体系改革。由于许多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验、实习等实践课程较为缺乏,且不能够保证质量,实习和实践往往仅流于形式,许多大学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缺少工作经验。大部分高校早已经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定位需要重新界定,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基层岗位,基础理论、科研和创新能力所占比重下降,实践能力比重上升。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再加上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需要承担培养与培训的技术人员可能跳槽的风险,因此很大一部分毕业生由于实践能力不足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因此,大部分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必须突出实验、实习等实践课程环节,真正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本科院校需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有条件的可以自办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保证学生能够定质定量地完成实践环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工作岗位。
  4.就业教育与就业引导。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普遍存在着期望值过高、追求待遇和相互攀比等倾向。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区域和单位要求较高,从而将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基层、中小城市和中小企业排斥在外。2012年,在毕业后一年内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的大学生占63%,和上年的38%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此外,东部、南部发达地区也是大学生选择的热门地区,比重为20%,而选择中部二线城市的大学生仅占总数的6%,只有不到4%的大学生愿意到其他城镇,非城镇和其他地区工作。这一现象也被称为观念性结构失业。为了避免或者尽量减少大学毕业生的观念性结构失业,大学该加强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性地选择就业地点和工作岗位。目前,虽然大部分院校开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甚至仅流于形式。然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有的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大学的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课程应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通过潜移默化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避免毕业生对岗位、工资、待遇的期望值脱离实际而无业可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谈做好201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EB/OL].http://www.gov.cn/gzdt/2013-06/06/content_2420961.htm.
  [2]张孙洁.“史上最难就业年”技校学生成“香饽饽”[N].每日商报,2013-05-13.
  [3]张爱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解决途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214-215.
  [4]杨兴琼.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艺术科技,2012,(06):238-239.
  [5]庄首建.影响青年就业难的因素分析——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29-30.
  [6]李婉琦.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8):184-185.
  [7]孙静静,彭平平.“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结构性失业的概念界定[J].中国外资,2013,(12):254-255.
  作者简介:李定启(1979-),男,江西人,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讲师,工学博士,从事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方向的研究。
其他文献
在真实的相催化反应中,吸附和脱附总有在有气相压强的条件下进行。由于大多数表面分析仪器只能在超高真空条件下才能应用,所以人们对于吸附和脱附动力学的研究多在真空条件下进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神经科出院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室内定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在商品推荐、消防救援以及物流运输等场景中,可靠、实时、准确的室内定位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与商业前景。基
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padrenoreceptor,βADR)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通过βADR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及反应,包括心脏变时和变力作用、血管与平滑肌张力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误诊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30例患者中,
激光三维成像雷达卫星可以弥补光学成像和SAR成像的缺点,具有高测距精度,但受限于卫星平台功率,无法采用,传统的成像体制。单光子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测距精度高、对激光器
库存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一直作为调节供应和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缓冲地带。然而,库存量过大,则占用企业现金流,产生高额的库存成本;库存量过小,则可能会无法满足生产销售的需求,降低客户服务水平。如何合理控制库存量和库存成本,一直以来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T公司是是一家建筑涂料生产商,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总生产成本90%以上,原材料库存管理现状主要表现为库存金额高昂、库存周转率低、库存盘点差异
随着全球化经济互动频繁,企业面临的环境越变复杂,市场信息错综复杂且讯息万变。在复杂的不确定性愈来愈高的环境下,企业仅仅控制传统的资源已经难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亟需认知转变对复杂的信息获取筛选,针对筛选的信息构建战略问题。在企业环境动态性越来越强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管理者认知对信息筛选和获取,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构建动态能力以提升企业绩效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已经是企业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企业DH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四旋翼飞行器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军事导航、安全监控等领域。但现阶段大多数飞行器需要通过遥控器控制飞行且续航能力有限,如何使四旋翼飞行器在自主飞行的基础上执行目标跟踪任务,并且在亟需返航时实现自主降落,一直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对四旋翼飞行器在三维场景下进行目标跟踪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目标尺度变化、目标遮挡以及目标抖动等三个问题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铁路与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发展,边坡工程中的各种问题开始凸显,边坡治理时常会遇到工期紧、项目多等问题,因此如何快速高效的将此类问题解决,是边坡治理工程中的首要工作。在地质环境恶劣的山区采用人工挖孔桩等传统手段治理边坡问题,虽然抗滑性能较好,但是也存在许多缺点:施工时间较长、对地质环境扰动较大,事故发生率较高,采用传统手段治理时常常出现边坡失稳的现象,危及工人生命安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