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研究总结出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
关键词: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
一、主要栽培技术
1、选地
宜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地块。土层深度>50cn、有机质>15g/kg、甜菜邻作,前作以绿肥、禾谷类作物和豆科作物为佳,不宜重荐、迎差。
2、整地
翻地前,将2000kg/667m,以上的腐熟优质有机肥配合三元复合肥30kg/667~40kg/667m均匀撒于地面,随即进行翻耕,深度>25cm,耙细整平。
3、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熟期适宜当地栽培条件,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马铃薯品种。
4、种薯准备
(1)种薯选择:选择种薯大小均匀、无病虫危害、无机械损伤的种署。
(2)催芽:提前15d~20d,将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黑暗处,保持温度15℃~20℃,相对湿度75%~80%,待幼芽长至0.8 cm~1.2 cm时,薄摊于地面并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d轻翻动1次,在催穿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和纤细芽薯。
(3)切块:切块大小以30g~50g为宜,每块带1个~2个健康芽眼。切刀用75%酒精或0.3%~0.5%高锰酸钾溶油消毒。每切10min或者切到病薯时,切刀应用消毒液浸泡3min~5min,可准备多把消毒刀轮换使用。切块后,用150g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150g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均匀掺混1kg滑石粉拌50kg种署,提倡使用20g~50 g催芽后的小整薯播种。
5、播种
(1)播种时期:当10cm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我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
(2)技术要求
①开沟施肥
沟心距110cm~120cm,沟施尿素10kg/667m、磷酸二15kg/667m、硫酸钾15kg/667m,或养分含量相当的三元复合肥30kg~35kg播种时应注意避免种薯与肥料接触。
②播种
采用一垄两行一带膜下滴灌方式种植,行距25cm,穴距20cm~25cm,播种深度10cm~12cm,播后覆土良好,滴灌带距离110cm~120cm,播种量180kg(667m2~240kg/667m'。
③起垄
垄上宽48cm~52cm,垄高20cm~25cm,起垄后应镇压。
④土壤封闭
可用96%金都尔乳油45ml~60ml,或330gL二甲戊灵乳油200ml~230ml,或48%仲丁灵乳油200ml~230ml,或960gL异丙甲草乳油 50ml~80ml,或50%乙草胺90ml~100ml,或75%曝草桐水分散颗粒剂50g-60g,兑水40kg-50kg均匀喷施于播种后的垄面及垄壁。
⑤滴灌带铺设
铺设滴灌带时,应迷宫面朝上,且不宜过紧。
⑥铺股
多上覆90cm或者100cm宽的地膜,膜两边覆土且压紧压实,以防大风揭膜,推荐使用耐候期30d上的全生的降解服,以减少出苗期放首程序,同时利于垄内通风透气
6、田间管理
(1)滴水出苗:播种后,根据田间土壤墒情,因地制宜进行演水,滴水量以地膜两边略见湿为宜,提倡干播濕出。
(2) 地膜覆土:为防止出苗期膜内温度过高或日晒伤苗,出苗前,在地下茎芽距垄面2cm~3cm时,用开沟覆土机将圣沟内的土均匀覆于垄面地膜上,覆土厚度2cm~3cm,如覆土前,部分苗已经出土展开叶片,应及时人工破膜放苗后再覆土。
(3)查苗补种:出苗后,如有缺苗,应及时补种。因薯块腐烂原因造成的缺苗,应将腐烂薯块连同其周围的土壤全都挖出,回填新土后再进行补种。
(4)放苗:地膜覆土不均匀的空白处或未及时覆土的地块,当幼苗长出1片~2片叶时,应进行放苗。放苗应遵循“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的原则,操作时,对准幼苗上方将地膜划“十”字形口,将幼苗引出膜外,并用细土封严引苗口,以利保温保滴。每穴放苗2株,宜选择晴天上午11:00以前或下午17:00以后操作,阴天可全天放苗。
(5)中赫培土:现行后,应根据土壤杂草情况,酌情进行中耕和培土。采用全生物降解膜的地块,在植株发棵后应及时加强中耕除草。
(6)滴肥滴水
滴肥时,应先滴清水,再滴充分溶解的肥水,滴肥结束后,继续滴清水30min以上,防止残余肥料沉降结晶,堵塞滴孔。应根据田间长势长相因地制宜进行滴水,原则上不缺水不滴水。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环腐病、 黑胫病、疮痴病、马铃薯甲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
1、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种薯检疫:与非茄科或薯芋类作物轮作倒茬:使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科学配方施肥;严格选薯、切薯;合理密植,合理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逆性;加强中耕除草,培育进壮苗:严防积水。
2、药剂防治
(1)环腐病: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倍液~600倍液,或14%络氢铜水剂350倍液~4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4000倍液~5000倍液,或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1200倍液喷雾,防治1次或2次。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
(2)黑胫病:发病初期,用5%丙烯酸·唔霉·甲霜水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1次或2次。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
(3)疮痴病: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00倍液,或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4液~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80倍液喷雾,防治1次或2次。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
(4)地老虎、维站、整糖、金针虫:地老危动生3龄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灌根处理,或2.5%三氟氯氰菊酷乳油2500倍液~3000倍液喷雾,防治1次或2次。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验检测站 836400)
关键词: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
一、主要栽培技术
1、选地
宜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地块。土层深度>50cn、有机质>15g/kg、甜菜邻作,前作以绿肥、禾谷类作物和豆科作物为佳,不宜重荐、迎差。
2、整地
翻地前,将2000kg/667m,以上的腐熟优质有机肥配合三元复合肥30kg/667~40kg/667m均匀撒于地面,随即进行翻耕,深度>25cm,耙细整平。
3、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熟期适宜当地栽培条件,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的马铃薯品种。
4、种薯准备
(1)种薯选择:选择种薯大小均匀、无病虫危害、无机械损伤的种署。
(2)催芽:提前15d~20d,将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黑暗处,保持温度15℃~20℃,相对湿度75%~80%,待幼芽长至0.8 cm~1.2 cm时,薄摊于地面并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d轻翻动1次,在催穿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和纤细芽薯。
(3)切块:切块大小以30g~50g为宜,每块带1个~2个健康芽眼。切刀用75%酒精或0.3%~0.5%高锰酸钾溶油消毒。每切10min或者切到病薯时,切刀应用消毒液浸泡3min~5min,可准备多把消毒刀轮换使用。切块后,用150g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150g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均匀掺混1kg滑石粉拌50kg种署,提倡使用20g~50 g催芽后的小整薯播种。
5、播种
(1)播种时期:当10cm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我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
(2)技术要求
①开沟施肥
沟心距110cm~120cm,沟施尿素10kg/667m、磷酸二15kg/667m、硫酸钾15kg/667m,或养分含量相当的三元复合肥30kg~35kg播种时应注意避免种薯与肥料接触。
②播种
采用一垄两行一带膜下滴灌方式种植,行距25cm,穴距20cm~25cm,播种深度10cm~12cm,播后覆土良好,滴灌带距离110cm~120cm,播种量180kg(667m2~240kg/667m'。
③起垄
垄上宽48cm~52cm,垄高20cm~25cm,起垄后应镇压。
④土壤封闭
可用96%金都尔乳油45ml~60ml,或330gL二甲戊灵乳油200ml~230ml,或48%仲丁灵乳油200ml~230ml,或960gL异丙甲草乳油 50ml~80ml,或50%乙草胺90ml~100ml,或75%曝草桐水分散颗粒剂50g-60g,兑水40kg-50kg均匀喷施于播种后的垄面及垄壁。
⑤滴灌带铺设
铺设滴灌带时,应迷宫面朝上,且不宜过紧。
⑥铺股
多上覆90cm或者100cm宽的地膜,膜两边覆土且压紧压实,以防大风揭膜,推荐使用耐候期30d上的全生的降解服,以减少出苗期放首程序,同时利于垄内通风透气
6、田间管理
(1)滴水出苗:播种后,根据田间土壤墒情,因地制宜进行演水,滴水量以地膜两边略见湿为宜,提倡干播濕出。
(2) 地膜覆土:为防止出苗期膜内温度过高或日晒伤苗,出苗前,在地下茎芽距垄面2cm~3cm时,用开沟覆土机将圣沟内的土均匀覆于垄面地膜上,覆土厚度2cm~3cm,如覆土前,部分苗已经出土展开叶片,应及时人工破膜放苗后再覆土。
(3)查苗补种:出苗后,如有缺苗,应及时补种。因薯块腐烂原因造成的缺苗,应将腐烂薯块连同其周围的土壤全都挖出,回填新土后再进行补种。
(4)放苗:地膜覆土不均匀的空白处或未及时覆土的地块,当幼苗长出1片~2片叶时,应进行放苗。放苗应遵循“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的原则,操作时,对准幼苗上方将地膜划“十”字形口,将幼苗引出膜外,并用细土封严引苗口,以利保温保滴。每穴放苗2株,宜选择晴天上午11:00以前或下午17:00以后操作,阴天可全天放苗。
(5)中赫培土:现行后,应根据土壤杂草情况,酌情进行中耕和培土。采用全生物降解膜的地块,在植株发棵后应及时加强中耕除草。
(6)滴肥滴水
滴肥时,应先滴清水,再滴充分溶解的肥水,滴肥结束后,继续滴清水30min以上,防止残余肥料沉降结晶,堵塞滴孔。应根据田间长势长相因地制宜进行滴水,原则上不缺水不滴水。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环腐病、 黑胫病、疮痴病、马铃薯甲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
1、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种薯检疫:与非茄科或薯芋类作物轮作倒茬:使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科学配方施肥;严格选薯、切薯;合理密植,合理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逆性;加强中耕除草,培育进壮苗:严防积水。
2、药剂防治
(1)环腐病: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倍液~600倍液,或14%络氢铜水剂350倍液~4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4000倍液~5000倍液,或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1200倍液喷雾,防治1次或2次。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
(2)黑胫病:发病初期,用5%丙烯酸·唔霉·甲霜水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1次或2次。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
(3)疮痴病: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00倍液,或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4液~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80倍液喷雾,防治1次或2次。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
(4)地老虎、维站、整糖、金针虫:地老危动生3龄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灌根处理,或2.5%三氟氯氰菊酷乳油2500倍液~3000倍液喷雾,防治1次或2次。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验检测站 8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