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邹丽萍简介】
邹丽萍,1999年获得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神经组成员、北京神经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委员会委员。擅长儿童神经精神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症的诊治。
近几年,儿童多动症患者似乎越来越多。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怀疑:“这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啊?”有人说,孩子哪有不好玩好动的,长大就好了,犯不着大惊小怪,有些家长却不敢大意,因为孩子手脚不停地乱动的确影响学习。看来,“好动”和“多动”到了澄清概念的时候了。
应读者朋友的要求,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中心主任邹丽萍博士,请她就多动症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标准,及家庭行为矫治等问题为我们指点迷津。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家长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概念比较模糊,只知道害怕,据说该症有蔓延之势。请问是这样吗?
邹(以下简称邹):“儿童多动症”是不规范的称呼,在医学上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的简称叫ADHD(习惯起见,以下称多动症)。多动症是儿童和青少年最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持续到成年期,所以非常值得大家关注。
尽管多动症的发病趋势逐年递增,但尚未发现规模性疫情,请家长们不要惊慌。多动症在学龄儿童中总的患病率,各国不太一样,大概3%~10%。特别调皮的孩子中,30%~50%可能是多动症患者。这些人的症状可以持续到成年期,会影响他们的就业。男孩和女孩相比,男孩比女孩要多三到四倍。
记:那么,多动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邹:发病原因很复杂。现在医学界认为大概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神经解剖生化物质基础异常。就是说可能有某些东西改变了孩子的生化基础。第二,遗传因素。很多学者研究发现,如果父亲曾是多动症患者,后代患多动症的比例相当高。第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多动症最早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指患者在子宫内的时候大脑受到一些损伤。比如,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吸烟、喝酒、吸毒等,都会伤及胎儿大脑。第四,环境污染。食品中含铅量超标、微量元素缺乏、防腐剂滥用等也是诱发多动症的原因之一。
记:那么,多动症会有哪些表现呢?
邹:诊断多动症,一般根据三个核心症状:注意力缺陷、冲动和多动。其中,注意力缺陷为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中,多动症分三种类型:如果孩子是以多动、冲动为主,注意力缺陷不明显,称为“多动、冲动型多动症”;如果孩子不乱动,但是注意力不集中,称为“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还有混合型的,各占一半。
记: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这三个症状?
邹:注意力缺陷就是注意力特别不集中。如果孩子在学校能专心听讲,回家坐不住,那么家长可以放心,孩子不是多动症患者;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坐不到五分钟就分心,外面有一点动静就走神,在家做作业拖拖拉拉,做一会儿玩一会儿,则是注意力缺陷。
多动就是喜欢上蹿下跳,动手动脚,比如拿同学的橡皮,抢同学的铅笔。我有一个病人,多动非常严重,只要桌子上有东西,他就管不住自己的手。把桌子搬走,他就玩自己衣服上的扣子。后来给他换上套头衫,他就玩自己的手指、耳朵。
冲动是指大脑还没有思考就开始行动,我们称之为行动快于思维。冲动的孩子做事过度兴奋,考试特别匆忙,做完题也不检查,经常丢三落四。冲动的后果很严重,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
记:多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邹:多动症引起家长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影响孩子学习。其实,多动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在儿童时期,多动症会影响孩子学习,使孩子成绩下降,还会因行为过失招来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导致自信心丧失和人际关系障碍。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延续到成年期。由于孩子从小被过多地否定,他会出现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另外,有统计表明,家有多动症孩子,父母关系通常不融洽,离婚率较高。
记:多动症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影响吗?
邹:多动症与智力发育迟缓有因果关系。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是注意力缺陷,学龄期的孩子接受知识的水平肯定受限制,进而影响智力发育。
如何诊断多动症?
记:那么,家长如何从孩子的行为上判断其是否患了多动症呢?
邹:现在带孩子来医院求诊多动症的家长越来越多,说明家长对多动症很敏感,是好事。但是,我们在门诊上发现,大多数孩子仅仅是好动而已,家长有些草木皆兵了。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好动是天性,但大多数能分清时间和场合。多动症患儿的多动和冲动是不分场合的,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大家在非常安静的教室里上课,他会突然发出怪声,这就属于多动症症状;如果孩子很好动,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能遵守纪律,能跟随大多数人活动,这就是好动,不是多动症的病理性症状。好动和多动的区别,家长一定要注意。
记:是不是聪明的孩子容易患多动症?
邹:聪明的孩子比较外向,问题多,动手能力强,兴趣比较广泛,但多动症和高智商之间不能画等号。如果患有多动症,他的社会交往等外向性行为能力反而受限制。
记:那么,安静的孩子是否不会患多动症?
邹:不,许多安静的孩子恰恰是严重的多动症患者,因为他们是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看着挺听话挺老实,可是心思早在窗外了,所以做事磨蹭,学习效率低下。家长们切不可大意。
记:有些家长反映,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可是写作业、上课时就不行了。这样的孩子需要看医生吗?
邹:如果孩子在同一个环境中做每件事情集中注意力都不超过5分钟,那就是有问题,需要到医院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测试,才能做出诊断。但是一定要看孩子对所做之事是否感兴趣。如果是一些重复的或者无效率的事,比如一个字抄100遍,再正常的孩子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记:多动症和焦虑症、抽动症有什么区别?
邹:焦虑症是一种情绪障碍,跟多动症类别不同。焦虑症主要是过度焦虑,对事情过度担心,跟多动症的症状不一样。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抽动症与多动症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有联系。门诊上经常看到有抽动症症状的孩子,都是以多动症挂号的。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抽动症主要是面部肌肉抽动,挤眉弄眼、甩头,可以看得见的一些行为上的抽动,也称“抽动障碍”;而多动症实际上是行为学意义上的,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但是这两种疾病可以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如果以抽动障碍为主,我们会诊断为抽动障碍合并注意力缺陷;如果以多动症为主,可以诊断为多动症合并抽动障碍。
如何治疗多动症?
记:目前,治疗多动症主要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
邹:一般来讲,治疗多动症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和行为学治疗,后者也叫心理治疗。另外,环境的改善也必不可少,包括父母和老师的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关注。
药物治疗方面,目前方法很多,国外统一用西药,我国中医在这方面有成功的探索。提醒家长两点:第一,不要相信小广告,孩子有问题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第二,药物都有副作用。
行为学治疗更多的是心理治疗,通俗一点就是怎么鼓励孩子。
记: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
邹:治疗多动症的药物都属于神经兴奋剂,有癫痫病的孩子应该慎用,还有极个别的孩子饭量有可能减少,还可能失眠。现在,长效的缓释剂会好一点。
记:既然属于兴奋剂,会不会成瘾呢?
邹:这方面请家长们放心。目前,不管是利他林还是其他中枢神经兴奋剂,国内外尚未发现一例成瘾的患者。
记:关于行为学治疗,可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吗?
邹:好。有一位姓李的中学老师,让班上一个患多动症的孩子当卫生委员,并经常鼓励他,表扬他。那个孩子非常感动,说从小到大只有李老师看得起他,一定要做出成绩给李老师争光。孩子在忙碌的班级工作中不断获得自信,多动症渐渐痊愈。
还有一个多动症的孩子,7岁,上小学二年级,上课连10分钟都坐不住。老师了解到这个学生患有多动症,只要发现他有不耐烦的苗头,就给他派活儿:去办公室替老师拿本书,去教务处领粉笔,等等。当然,还不断地表扬他。就这样,老师用因势利导的办法纠正孩子的行为,逐渐引导孩子进入正常轨道。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比如,孩子把桌子上的茶杯碰到地上,摔碎了,家长多半要斥责孩子,如果家长懂得心理治疗,就会想,孩子为什么对杯子感兴趣?他是对杯子后面的东西感兴趣吗?不批评孩子,反而夸孩子有探索欲,孩子一定很高兴,但家长要让他注意,杯子里有热水,会烫伤手,碎玻璃会扎伤脚,以后要小心。孩子获得了正面的肯定和负面的教训,更有利于他改掉毛手毛脚的毛病。
现在很多医院在心理科门诊都开展了这方面的服务,但行为学治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有足够的耐心,必要时,要坚持药物配合。
记:对多动症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教育?
邹:针对患儿的三个主要症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如果孩子的主要症状是多动,那说明他体内的能量比较多,可以鼓励他参加发挥他体能优势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给他宣泄的机会。
如果孩子的主要症状是冲动,可以鼓励他下棋,象棋、围棋、跳棋都行,目的是培养孩子冷静思考,使其行事谨慎,对后果有预判。这些思维的习惯会慢慢转移到下棋以外的事情上。
如果孩子的主要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延长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如,不能要求他两三个小时坐着不动,而应先让他做5分钟作业,然后夸夸他,让他休息一会儿,不要急于求成。家长切忌硬性限制孩子的自由,因为这种折磨肯定会招来孩子的逆反,不仅逆反家长,还会厌恶学校和学习。
家长要明白,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该打骂。北京有一个父亲恨铁不成钢,把儿子活活打死了,很悲惨。事后专业人员根据孩子的情况分析,发现他是一名严重的多动症患儿,却被父亲当成不听话的顽劣孩子。
记:多动症的疗程一般都很长吗?
邹:个体情况不同,疗程长短也不同。一般来说,疗程是半年左右,少数患者疗程要长一些,个别的需要几年。有些多动、冲动型多动症患儿,上学以后容易被同学瞧不起,总是被家长和老师批评,觉得没面子。这样的情况,治疗其实是一个自信心培养的过程,时间会更长一些。
记:近来有媒体在讨论“多动症患儿离问题少年有多远”的话题。您对此有何看法?
邹:我接触过很多多动症患儿,他们确实徘徊在“问题少年”的边缘,尤其是伴有冲动和多动的孩子,如果我们拉一把,他们可能就回归正常少年,如果推一把,他们就会成为“问题少年”。
一个孩子如果长期被周围的人否定和排斥,他对社会就会非常抵触,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人是群居动物,或称“社会人”,为了能够找到心灵共鸣,能被社会承认,他会本能地寻找愿意接受他的人。如果愿意接受他的人是不良少年,岂不是要近墨者黑?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大家应该给多动症孩子多一些关爱,承认他们的价值,接受他们的差异,带着一种探索和辅导的心理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把他们无情地排斥到“问题少年”群落里去。
【编辑:陈彤】
邹丽萍,1999年获得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神经组成员、北京神经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委员会委员。擅长儿童神经精神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症的诊治。
近几年,儿童多动症患者似乎越来越多。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怀疑:“这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啊?”有人说,孩子哪有不好玩好动的,长大就好了,犯不着大惊小怪,有些家长却不敢大意,因为孩子手脚不停地乱动的确影响学习。看来,“好动”和“多动”到了澄清概念的时候了。
应读者朋友的要求,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中心主任邹丽萍博士,请她就多动症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标准,及家庭行为矫治等问题为我们指点迷津。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家长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概念比较模糊,只知道害怕,据说该症有蔓延之势。请问是这样吗?
邹(以下简称邹):“儿童多动症”是不规范的称呼,在医学上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的简称叫ADHD(习惯起见,以下称多动症)。多动症是儿童和青少年最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持续到成年期,所以非常值得大家关注。
尽管多动症的发病趋势逐年递增,但尚未发现规模性疫情,请家长们不要惊慌。多动症在学龄儿童中总的患病率,各国不太一样,大概3%~10%。特别调皮的孩子中,30%~50%可能是多动症患者。这些人的症状可以持续到成年期,会影响他们的就业。男孩和女孩相比,男孩比女孩要多三到四倍。
记:那么,多动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邹:发病原因很复杂。现在医学界认为大概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神经解剖生化物质基础异常。就是说可能有某些东西改变了孩子的生化基础。第二,遗传因素。很多学者研究发现,如果父亲曾是多动症患者,后代患多动症的比例相当高。第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多动症最早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指患者在子宫内的时候大脑受到一些损伤。比如,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吸烟、喝酒、吸毒等,都会伤及胎儿大脑。第四,环境污染。食品中含铅量超标、微量元素缺乏、防腐剂滥用等也是诱发多动症的原因之一。
记:那么,多动症会有哪些表现呢?
邹:诊断多动症,一般根据三个核心症状:注意力缺陷、冲动和多动。其中,注意力缺陷为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中,多动症分三种类型:如果孩子是以多动、冲动为主,注意力缺陷不明显,称为“多动、冲动型多动症”;如果孩子不乱动,但是注意力不集中,称为“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还有混合型的,各占一半。
记: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这三个症状?
邹:注意力缺陷就是注意力特别不集中。如果孩子在学校能专心听讲,回家坐不住,那么家长可以放心,孩子不是多动症患者;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坐不到五分钟就分心,外面有一点动静就走神,在家做作业拖拖拉拉,做一会儿玩一会儿,则是注意力缺陷。
多动就是喜欢上蹿下跳,动手动脚,比如拿同学的橡皮,抢同学的铅笔。我有一个病人,多动非常严重,只要桌子上有东西,他就管不住自己的手。把桌子搬走,他就玩自己衣服上的扣子。后来给他换上套头衫,他就玩自己的手指、耳朵。
冲动是指大脑还没有思考就开始行动,我们称之为行动快于思维。冲动的孩子做事过度兴奋,考试特别匆忙,做完题也不检查,经常丢三落四。冲动的后果很严重,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
记:多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邹:多动症引起家长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影响孩子学习。其实,多动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在儿童时期,多动症会影响孩子学习,使孩子成绩下降,还会因行为过失招来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导致自信心丧失和人际关系障碍。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延续到成年期。由于孩子从小被过多地否定,他会出现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另外,有统计表明,家有多动症孩子,父母关系通常不融洽,离婚率较高。
记:多动症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影响吗?
邹:多动症与智力发育迟缓有因果关系。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是注意力缺陷,学龄期的孩子接受知识的水平肯定受限制,进而影响智力发育。
如何诊断多动症?
记:那么,家长如何从孩子的行为上判断其是否患了多动症呢?
邹:现在带孩子来医院求诊多动症的家长越来越多,说明家长对多动症很敏感,是好事。但是,我们在门诊上发现,大多数孩子仅仅是好动而已,家长有些草木皆兵了。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好动是天性,但大多数能分清时间和场合。多动症患儿的多动和冲动是不分场合的,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大家在非常安静的教室里上课,他会突然发出怪声,这就属于多动症症状;如果孩子很好动,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能遵守纪律,能跟随大多数人活动,这就是好动,不是多动症的病理性症状。好动和多动的区别,家长一定要注意。
记:是不是聪明的孩子容易患多动症?
邹:聪明的孩子比较外向,问题多,动手能力强,兴趣比较广泛,但多动症和高智商之间不能画等号。如果患有多动症,他的社会交往等外向性行为能力反而受限制。
记:那么,安静的孩子是否不会患多动症?
邹:不,许多安静的孩子恰恰是严重的多动症患者,因为他们是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看着挺听话挺老实,可是心思早在窗外了,所以做事磨蹭,学习效率低下。家长们切不可大意。
记:有些家长反映,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注意力特别集中,可是写作业、上课时就不行了。这样的孩子需要看医生吗?
邹:如果孩子在同一个环境中做每件事情集中注意力都不超过5分钟,那就是有问题,需要到医院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测试,才能做出诊断。但是一定要看孩子对所做之事是否感兴趣。如果是一些重复的或者无效率的事,比如一个字抄100遍,再正常的孩子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记:多动症和焦虑症、抽动症有什么区别?
邹:焦虑症是一种情绪障碍,跟多动症类别不同。焦虑症主要是过度焦虑,对事情过度担心,跟多动症的症状不一样。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抽动症与多动症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有联系。门诊上经常看到有抽动症症状的孩子,都是以多动症挂号的。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抽动症主要是面部肌肉抽动,挤眉弄眼、甩头,可以看得见的一些行为上的抽动,也称“抽动障碍”;而多动症实际上是行为学意义上的,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但是这两种疾病可以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如果以抽动障碍为主,我们会诊断为抽动障碍合并注意力缺陷;如果以多动症为主,可以诊断为多动症合并抽动障碍。
如何治疗多动症?
记:目前,治疗多动症主要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
邹:一般来讲,治疗多动症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和行为学治疗,后者也叫心理治疗。另外,环境的改善也必不可少,包括父母和老师的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关注。
药物治疗方面,目前方法很多,国外统一用西药,我国中医在这方面有成功的探索。提醒家长两点:第一,不要相信小广告,孩子有问题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第二,药物都有副作用。
行为学治疗更多的是心理治疗,通俗一点就是怎么鼓励孩子。
记: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
邹:治疗多动症的药物都属于神经兴奋剂,有癫痫病的孩子应该慎用,还有极个别的孩子饭量有可能减少,还可能失眠。现在,长效的缓释剂会好一点。
记:既然属于兴奋剂,会不会成瘾呢?
邹:这方面请家长们放心。目前,不管是利他林还是其他中枢神经兴奋剂,国内外尚未发现一例成瘾的患者。
记:关于行为学治疗,可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吗?
邹:好。有一位姓李的中学老师,让班上一个患多动症的孩子当卫生委员,并经常鼓励他,表扬他。那个孩子非常感动,说从小到大只有李老师看得起他,一定要做出成绩给李老师争光。孩子在忙碌的班级工作中不断获得自信,多动症渐渐痊愈。
还有一个多动症的孩子,7岁,上小学二年级,上课连10分钟都坐不住。老师了解到这个学生患有多动症,只要发现他有不耐烦的苗头,就给他派活儿:去办公室替老师拿本书,去教务处领粉笔,等等。当然,还不断地表扬他。就这样,老师用因势利导的办法纠正孩子的行为,逐渐引导孩子进入正常轨道。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比如,孩子把桌子上的茶杯碰到地上,摔碎了,家长多半要斥责孩子,如果家长懂得心理治疗,就会想,孩子为什么对杯子感兴趣?他是对杯子后面的东西感兴趣吗?不批评孩子,反而夸孩子有探索欲,孩子一定很高兴,但家长要让他注意,杯子里有热水,会烫伤手,碎玻璃会扎伤脚,以后要小心。孩子获得了正面的肯定和负面的教训,更有利于他改掉毛手毛脚的毛病。
现在很多医院在心理科门诊都开展了这方面的服务,但行为学治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有足够的耐心,必要时,要坚持药物配合。
记:对多动症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教育?
邹:针对患儿的三个主要症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如果孩子的主要症状是多动,那说明他体内的能量比较多,可以鼓励他参加发挥他体能优势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给他宣泄的机会。
如果孩子的主要症状是冲动,可以鼓励他下棋,象棋、围棋、跳棋都行,目的是培养孩子冷静思考,使其行事谨慎,对后果有预判。这些思维的习惯会慢慢转移到下棋以外的事情上。
如果孩子的主要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延长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如,不能要求他两三个小时坐着不动,而应先让他做5分钟作业,然后夸夸他,让他休息一会儿,不要急于求成。家长切忌硬性限制孩子的自由,因为这种折磨肯定会招来孩子的逆反,不仅逆反家长,还会厌恶学校和学习。
家长要明白,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该打骂。北京有一个父亲恨铁不成钢,把儿子活活打死了,很悲惨。事后专业人员根据孩子的情况分析,发现他是一名严重的多动症患儿,却被父亲当成不听话的顽劣孩子。
记:多动症的疗程一般都很长吗?
邹:个体情况不同,疗程长短也不同。一般来说,疗程是半年左右,少数患者疗程要长一些,个别的需要几年。有些多动、冲动型多动症患儿,上学以后容易被同学瞧不起,总是被家长和老师批评,觉得没面子。这样的情况,治疗其实是一个自信心培养的过程,时间会更长一些。
记:近来有媒体在讨论“多动症患儿离问题少年有多远”的话题。您对此有何看法?
邹:我接触过很多多动症患儿,他们确实徘徊在“问题少年”的边缘,尤其是伴有冲动和多动的孩子,如果我们拉一把,他们可能就回归正常少年,如果推一把,他们就会成为“问题少年”。
一个孩子如果长期被周围的人否定和排斥,他对社会就会非常抵触,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人是群居动物,或称“社会人”,为了能够找到心灵共鸣,能被社会承认,他会本能地寻找愿意接受他的人。如果愿意接受他的人是不良少年,岂不是要近墨者黑?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大家应该给多动症孩子多一些关爱,承认他们的价值,接受他们的差异,带着一种探索和辅导的心理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把他们无情地排斥到“问题少年”群落里去。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