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测度与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来源 :世界地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y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而借助ArcGIS、AI刻画地缘经济关系时空格局演化过程,以揭示其总体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但国别间差异显著且逐渐扩大,并以2009年与2016年为双边地缘经济关系的低谷转折期划分成缓慢发展期(2001~2008年)、平稳增长期(2009~2015年)和快速增长期(2016~2019年);(2)地缘经济关系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即中国与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为中-高至高地缘经济关系
其他文献
A型花岗岩对研究天山造山带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东天山哈尔里克地区的碱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旨在阐明其成因及构造意义。其中碱长花岗岩的LA-ICP-MS 锆石U-Pb年龄为350.7±2.0 Ma和351.8±2.0 Ma,表明该花岗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早期。岩石含大量碱性长石,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见钠铁闪石等碱性暗色矿物。岩石高硅、富碱
期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崩灾害日益加剧。通过大量遥感解译及数据分析,系统查明青藏高原冰崩隐患数量、类型、发育规律及危险性。1)40269条冰川共发育冰崩隐患581处。按失稳方式分为滑移式和崩落式;按成灾模式分为冰崩直接灾害、冰崩-堵江溃决和冰崩-冰湖溃决灾害。2)冰崩敏感坡度40°~50°,集中分布高程4500~5500m,坡向具有“亲北性”。3)区域分布差异大。西藏和新疆区域分布共占89.5
期刊
采用实际水体作为背景,探究羟基磷灰石(HA)存在下大肠杆菌(E. coli)对六价铬(Cr(VI))的捕获吸附特性。E. coli 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假一级动力学,适宜pH=6下,E. coli对Cr(VI)的饱和吸附量为30.71 mg/g。纳米尺寸的HA释放和生物效应受浓度支配。当HA暴露浓度为5 mg/L时,正电性HA附着于细菌细胞的表面,促进E. coli与Cr(VI)接触,E
期刊
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做好生态受损、功能退化地区的辨识并因地施策,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的优先任务。本文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方法,探索提出一种面向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应用路径。在自然资源资产理念与方法评估辨析基础上,以广州为例,构建在地化的自然资源实物核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框架,开展生态修复空间辨识,提出空间规划应对策略。主要研究结论:(1) 2009年广
期刊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需求。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资源配置不甚合理等问题,阻碍了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九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目标间均衡度这一新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上中下游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状况、发展路径、对黄河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工农业用水效率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基于水资源优化利用的协同发展策略。研究结果
期刊
地热资源是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陶乐—横山堡冲断带)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为准确描述该地区热储构造模式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本文对该地区的热储构造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认为:银川盆地是一个明显的断陷盆地,盆地东西两侧边界分别受两条北东向、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控制;综合分析区域内重力异常和电磁数据,并结合钻孔资料和测温信息,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陶乐
期刊
呵叻盆地是特提斯成矿带重要的钾盐成矿盆地,但由于变形构造与钾盐分布规律不清而严重制约了该区域钾盐矿床的勘探与开发。为了深入认识老挝钾盐矿在构造运动中的变形特征和变形规律,在宏观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分析基础上,以老挝万象凹陷中一个区块为例,实施了三维地震勘探,在高精度地震资料和钻井自然测井严格约束下,得到了地下准确的构造变化和钾盐矿分布资料。结合盐构造变形特征和地震勘探剖面进行了地质解译,结果显示印支地
期刊
运用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枣园探区延长组长7、长9烃源岩特征,并针对长4+5、长6和长8的原油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规则甾烷C27-C28-C29αααR构型为“V”字型或偏“V”字型,为湖相泥岩特征;长9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规则甾烷C27-C
期刊
植物蒸腾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亚热带岩溶区树木的蒸腾耗水情况,探究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植物蒸腾的影响,运用Granier热耗散探针技术,对亚热带岩溶区次生林内的常绿树种女贞(L.lucidum)和落叶树种刺槐(R.pseudoacacia)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同步监测了气象因子及土壤含水率(SMC),探讨在不同时间尺度下两种生活型树种的蒸腾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
期刊
基于2001—2018年MODIS NDVI数据,从生态分区视角分析陕西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该地区31个气象站点日值数据,探讨NDVI对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指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及其各生态区的NDVI变化均显著上升,整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其中秦巴山地落叶与阔叶林生态区(Ⅳ) NDVI值最高为0.86,陕北北部典型草原生态区(Ⅰ)NDVI值最低为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