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突破的三部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八年级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杂多变,教学中学生感觉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成为了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是郑州市理化生实验测试中也经常抽到的题目,由于学生不理解,会出现部分学生背数据的现象,弱化了实验测试的功能。如何突破难点是教学教研经常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将从画光路图、讨论公式、探究实验三个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 难点 突破方法 思维加工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6·JS·JYZD-067)。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17-0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型课程,对于初中阶段还是一个定性的研究,高中阶段学习透镜成像的公式后才定量研究,对于不同物距的成像特点复杂多变,学生思维上不适应,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测量的几个数据,所以也记不住,在理化生实验测试时,出现了学生背数据的现象,有一年实验测试学校把往年用的焦距10的凸透镜换成12的凸透镜,学生失分率比较高,这说明学生不能多学活用,成为了难点。在大学的普物实验“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前,学生还是很懵懂,对于所用的四种方法,因为不了解如何利用透镜成像规律的,有些学生体会不到四种方法的巧妙之处。这说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实是一个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难点其实有两个部分:一是成像规律,二是虚像概念的理解和实像虚像的判别方法。难点产生的原因除了有学生基础的原因,认知达不到的原因,也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不够细致,充分有关,学生缺少思维加工的过程。下面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设置了三部曲,让学生充分经历思维加工过程,从而突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
  第一部曲:“光路图法”体会成像规律
  根据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平行光线过焦点,过焦点光线平行于光轴,做光路图可以选择其中的两条,一般过光心的光线是常用的。由于画光路图在初中阶段不做过多要求,属于了解范围,我们不用担心学生不能接受,即使不能掌握,也可以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物放在不同位置时,所成像的大小变化,像距变化,虚实变化,并总结成口诀: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近像远像放大。作光路图有一个技巧,更利于突破难点,这个技巧就是:取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无论物如何移动只要物的大小不变,这条光线就不变化,过光心的光线随着靠近透镜,与主轴的夹角越来越大,两条光线的焦点越来越远,像也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用光路图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得学生建立起直观的感性认识,也从图中感受到虚像的概念,也突破了虚像的难点。
  第二部曲:了解“公式法”,讨论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公式虽然在高中阶段才能学习到,但是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公式中用到的数学知识以及讨论三者关系对学生也不难,对于焦距一定的凸透镜,讨论:
  五种情况下的取值范围,比对光路图得出的结论,帮助理解和消化。这部分不作更多的要求,对于物理、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采用。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教学,学生不一定能全部理解和接受,但是也有了一定的前概念,增加了实验时的目的性,不会在懵懂为什么要测量物放到二倍焦距以外,有了目的性,实验就会更加清楚,也会更快地总结、归纳出成像规律。
  第三部曲:“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成像规律
  1.设计实验。实验装置是教师实验前准备好的,需要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为了保证等高共轴,蜡烛的高度需要不断地调整。等高共轴是光学实验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项实验素养,不能以灯泡等代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意识。实验记录的表格,可以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也是一项技能,学生也会参考教材,就不再是难点,在实验前教师再把准備好的表格发给每组。
  2.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把实验得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学生在实验时,会出现成的像,在一个范围内都比较清楚,会感觉不知道如何确定像屏的位置,有的组会注意,有的组可能会忽略,在教师巡视时,对于提出这个问题的组给予解答这是景深,取范围内的中间位置。
  3.总结、归纳成像规律。小组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进一步回到“光路图法”总结出的口诀: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近像远像放大,使得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得到巩固。通过对比,进一步概括出判断像的虚实的两种方法:光路图中,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成的像为虚像;实验中,光屏接不到的像为虚像。突破了虚像概念比较抽象的难点。
  4.评估实验和成像规律。评估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有的学生可能发现物距、像距、焦距三者的关系,有的小组展示的数据可能与自己的不完全一样,这是教师再解释景深问题,初中阶段是定性研究,高中、大学会有更多的方法定量研究。从而评估成像规律也是定性研究。在评估结果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中的对称性,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对于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记忆,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对称美。
  5.应用中巩固成像规律。第二节《透镜在生活的应用》只是作为生活常识做了一些介绍,到底如何应用透镜的学生并不清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成像规律探究得出后,趁热打铁及时地进行应用,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具体利用了成像规律中的那个部分的知识,起到了消化提高的作用,使得成像规律得到巩固,实现了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给予教师很大的自主性,对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课,根据班级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课的进行1课时不够,可以用2课时,把内容学明白了,突破了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做到了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梅.实验让《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的难点有效突破[J]理科考试研究,2013(3).
  [2]韩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J]初中生世界,2009(6).
  [3]胡金朵.运用多媒体突破物理教学[J]技术物理学2013(02).
其他文献
患者,女,14岁.因腹痛6小时就诊.腹痛开始于脐周,后渐转移至右下腹部,为阵发性剧痛.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约20ml.查:T 36.8℃,R16次/分,P 86次/分,BP 115/80mmHg.腹软,右下腹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发展是要素流动和集聚的结果,其中人口要素为核心、土地要素为载体、财政要素为保障。然而当前依托土地要素的发展方式导致了人口城镇
目的分析臀肌挛缩症的发病机制并指导治疗。方法对43例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术中对挛缩带进行必要的松解,并随时检查髋关节活动度,达到要求即可,防止过度松
1973年,美国的约瑟夫&#183;哈林顿博士在<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书中,首次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高度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管理
我院输液中心于1999年9月成立,输液患者中60%~70%为幼儿;因其血管纤细、好动、不合作常致穿刺失败。我们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摘 要】“求真”已经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然而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伪”。笔者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存伪”的原因,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阐述。紧接着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去伪存真”的方法:树立真实的学习和教学理念;把握“实”,创设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教学过程真实地进行。  【关键词】真;实;情境;理念;过程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L02肝细胞株,研究PEP-1肽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PEP-1-HO-1)穿透肝细胞的能力。方法实验分为PEP-1-HO-1组和HO-1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并纯化PEP-1-HO-1融合
比特币由于其弱中心化、防篡改、集体维护等特点,已逐渐成为流行度最广、接受度最高的密码货币。其自身的内在特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比特币中,主要存在用户和矿工两种角色。前者对比特币进行买卖,而后者则是产生比特币。因此,本文通过比特币自身数据对用户和矿工这两种角色进行分析,以期对比特币有更深入和深层次的了解。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第一,对于用户而言,比特币的价格尤为关键,除去一些政策和安全事件,与用
目的:探讨浅度溃疡期褥疮患者应用百多邦软膏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浅度溃疡期褥疮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百多邦软膏治
病例 女,38岁。囚胸闷伴咳嗽半月2010年9月10日入院。患者半月前出现胸闷,活动后明显,步行数十米即出现,休息时胸闷不明显,伴少许咳嗽,有发热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