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才观问题浅析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全面的、科学的人才观。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和中国当代具体情况相结合所形成的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当今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才观;中共人才观;十八大人才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人民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才观,是与时俱进、多样包容和开拓创新的人才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才的理念都是以人才工作的研究作为重要立足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坚持群众主义,马克思“共产主义”的人才观,是建立在人们根本利益基础上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并以解放全人类为根本目的的人才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坚持了传承与创新并举,积极探索和解决中国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也将我国人才的培养放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上。
  二、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人才观
  (一)毛泽东
  毛泽东的人才思想的核心和实质是“又红又专”的“贤德本体论”。他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与中国当时的革命和建设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他自己的人才思想。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1](P.1401)这就要求,选拔人才必须以人为基础,并且要求人才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品格。毛泽东提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2](P.493)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毛泽东培养人才的思想作了高度的概括:“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育人方针。”其中的又红又专,就是既懂政治又懂业务,既要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有专业业务能力。这就是毛泽东的人才思想的中心内容,正是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原则的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多次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倡重视人才、爱护干部的用人理念。
  (二)邓小平
  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他的人才观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基础上,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中形成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在我国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两个尊重”和“知识本体论”。邓小平在实践中总结了我们党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才工作,其中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邓小平人才思想。其主要特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树人,四有要求。
  (三)江泽民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时代特征。江泽民的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科教兴国”和“创新本体论”。他提出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他根据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发展、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潮流等时代特色的情况下,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四个尊重”的人才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國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领导人才。”所以,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尤其要把培养选拔讲政治、懂大局、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作为关系全局的关键环节来抓。这些重要思想,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三、《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对于人才的解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6月6日全文播发。《人才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人才规划》也是我国昂首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颁布实施这个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规划》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未来十几年,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的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四、十八大对于人才的阐述
  人才要优先发展,我们国曾经的人才大国要向人才强国转变,其中优先反应了两个基本规律:首先,在各种生产要素中,人是各类生产要素中最活的要素,人的要素具有优先位置,人的发展要放在优先位置。而人才又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优先发展的内涵揭示出作为人才作用的内生性规律,即人才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他的知识技能不是被动服务经济发展的,而是通过优先投入和积累,来不断激发和释放人才的创造性、创造活力,这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和源泉,要想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人才是原动力。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解放生产力的本质是解放人的创造力,人类必须把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才能有可能实现文明进步。其次,人才优先发展揭示了国际人才竞争的必然规律。从许多国家实现赶超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只有重视人才开发,才能形成后发优势。20世纪初美国赶超英国,20世纪中叶日本赶超美国,韩国赶超西欧,都是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和人力资本优先积累的结果,也是发达国家长期保持科技领先、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历史发展证明,当发挥主导作用的技术革新的势头消失,或者起主导作用的潜力发挥殆尽时,经济发展就会趋缓,甚至停滞;当有新的主导技术革命和革新的形势出现时,经济发展才逐步回升。一次经济危机既宣告了旧的技术革命的谢幕,同时也昭示了新的技术革命的登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缺乏新的技术革命的支撑,绝非只是金融领域内的问题。科学技术是解决世界诸多重大挑战的关键,而人才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   我们国家现在有1.2亿的人才统计在册,占我国劳动力的15%。我们国家从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是我们整个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天的1.2亿,从绝对量来说是世界第一的,这种规模可以说今天从人力资源大国已经实现了人才大国。下一个阶段,十八大提出了我们要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从“大”到“强”,反映了不同阶段人才发展的不同状态,反映出我们从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才大国,再从人才大国走向人才强国的前进方向。
  十八大提出,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下大力气解决我国人才开发的质量、结构和效能问题,尽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这是未来10年迈向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此,十八大报告还提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报告中有两个“广”字,在十八大报告和以前比较更展现了我们党的胸怀,一个是“广开进贤之路”,第二是“广纳天下英才”。广开进贤之路也就是说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荐人才,广纳天下英才,不仅是把中国人才用好,还要把世界的人才、天下的人才都吸纳进来,这就是胸怀。我们的报告里说,这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所以我们说我们党管人才是做什么的?就是做这件事的,就是进贤之路,天下英才,能够广开、广纳,这反映出来我们管理的观念已经在发生变化了。
  新上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0年人才工作会上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人重在使用,在使用中发现,在使用中成长,在使用中发挥作用,在使用中增长本领。关于怎么样人尽其才讲了三层意思:把人才的素质和岗位需求结合起來,力争把每个优秀人才放最适合的岗位上去。这是一个。就是要找到需求,和岗位结合起来。第二句话讲的是坚持用当其时,及时发现、大胆启用各类人才,使人才在黄金时期充分发挥才干。就是要用,一个是和岗位结合,一个和时间结合。30多岁就要用,这是黄金时期,不要到了50岁再用,已经过了时间了。第三句话是坚持用当尽才,让各类人才在广阔舞台上有舞台,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发挥一技之长。在这方面,怎么样用好人才,中央有很好的这方面的思想,落实到我们基层、落实到用人单位。
  五、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才问题。结合现阶段人才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需要,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科学人才观。”说明了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责任编辑:胡 悦]
其他文献
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了“六个注重”的要求。注重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地区间市场潜力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现象。鉴于地区间经济联系对产地——市场空间联系的重要性,经济区位
我国第一条最长的城际铁路——广珠城际铁路,采用了多种组合箱梁铺设的高架桥形式。本文介绍的门式起重机用于广珠线线路上的箱梁预制场内,梁场为R1600m的曲线形,纵向距离较长。
日照港煤一期皮带机控制系统采用老式继电器控制方式,控制系统分布在4个变电所,每个变电所有几百个控制信号通过多芯控制电缆分别传送到中控室,中控室有1千多个相应的继电器将信
十八大报告最能引起老百姓共鸣的就是改善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中: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
讨论一个地区的发展空间问题,定要从更广阔的空间维度来思考,举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是要顾及到的地方。然而,对于一个地区的品位提升,则要从文化的形上层面给以观照。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未来的基础上,近期召开的省人代会提出了江苏全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描
我们一定耍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社会管理创新放到“两个率先”总体布局中来谋划,使江苏不仅在经济发展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涉及行业形象,向来为大众所关注。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食品安全总体呈现逐年好转态势,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也有所上升。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近年来食品领域的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从“染色”馒头、“爆炸”西瓜、“绝育”黄瓜、“回炉”面包等层出不穷的“新鲜食品”,再到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本文就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怎样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