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里的阪崎肠杆菌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美可高特(中国)羊乳有限公司2015年6月16日生产的规格为365克/罐的“美可高特”牌“配方羊奶粉(1)”和宁夏红果乳业有限公司2015年6月19日生产的规格为900克/罐的“红果”牌“优尔特智冠婴儿配方奶粉(1)”检出阪崎肠杆菌。该局责令这两批次奶粉立即停止销售,并予以召回。
  那么,这奶粉里检出的阪崎肠杆菌是什么?它们有多大危害性呢?
  1980年以前,阪崎肠杆菌一直被称为黄色阴沟肠杆菌。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很少,只知道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水、土壤、食物、排泄物等中都能够检出。
  它们也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平时很少捣乱,安静地待着,与宿主(人和动物)相安无事。很长时间以来,大家都认为它们只是寄生的正常菌群中的一种。在正常条件下,它们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与宿主和其他细菌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
  不过,“好孩子”也有“使坏”的时候,1961年,英国两位医生首次报告由该菌引起的两例脑膜炎病例,随后丹麦、美国、荷兰、希腊、冰岛、比利时等国家相继报道新生儿阪崎肠杆菌感染事件。科学家们才发现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变坏”的。
  研究发现,当阪崎肠杆菌正常的生存平衡关系被打破后,这种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成为致病菌,因此被称为机会性致病菌,也称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阪崎肠杆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菌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率达20%~50%。
  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中称,阪崎肠杆菌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种致病菌,对0~6月龄婴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免疫力缺陷婴儿存在较高健康风险。
  其实,阪崎氏肠杆菌并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一般只感染免疫系统较弱者,最适宜在37~43℃之间生长,以新生儿和不足2个月的婴儿,尤其是早产、体重不足2.5公斤和免疫力较弱婴儿的感染风险最高。研究人员分析,这应该是因为新生儿胃的酸性较成年人偏弱。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出现大便脓血(有黏液),医生就会建议做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以判断孩子是不是出现了消化不良、病毒感染或者感染上阪崎肠杆菌。
  新生儿感染上阪崎肠杆菌后,常常不吃奶也不哭闹,像个乖宝宝。实际上,是孩子感染细菌后发生败血症,中枢神经受到抑制,精神状态不好,因而根本没力气去哭闹。而肠道里有大量的细菌繁殖,肠道不适,孩子也会不想吃奶。
  因此,当新生儿出现“不吃奶也不哭闹”时,要当心是否患上了败血症。此时,及早就医治疗效果相当好。而被家长误以为“乖宝宝”的患儿会因耽误治疗,导致病情较重,败血症的死亡率较高。
  在此还要提醒年轻的父母们,要遵从世界卫生组织相关建议:
  一是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应只以母乳喂哺,如欲冲调婴儿配方奶粉,必须把冲调的器具加以清洗和消毒。
  二是应使用温度不低于70℃的水来冲调婴儿配方奶粉,以杀死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
  三是建议在每次喂哺前才冲调新鲜的奶,尽量减少贮存过程。
其他文献
“侮”字的归部在上古音研究中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说文》“古文从母”及马王堆帛书通假字来看,当归之部;《诗经》中“侮”与侯部通押说明它在《诗经》时代已转入侯部。《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不久前(10月26日)宣布: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为“致癌物”,并将红肉列为“非常可能的致癌物”。报告称,加工肉制品可导致大肠癌;红肉可导致结肠癌,也可能引起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据了解,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科学家在充分评估各种已有证据之后,同意这份名单。  加工肉制品是指使用烟熏、腌渍、添加化学物质等方式处理过的肉食,除火腿和培根(培根是由英语音译而来,又名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