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脑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依据全脑型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对有效地开发学生运动潜能和智力潜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
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可以直接开发学生的智力。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两个半脑的大脑皮质由灰质组成,它是人类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和记忆的储存器。左脑是主管抽象思维的中枢,支配者右侧身体的活动,侧重语言、文字、数字、符号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思考等。而右脑是形象思维中枢,控制着左侧身体活动,侧重技能、技巧的记忆,进行创造等机能。在进行思维和记忆时,左右脑协调配合一起工作。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左脑是优势脑,而忽视了右脑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尚有95%的潜力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而这些潜力大部分存在于大脑的右半球。如果两个半脑能相互积极配合,大脑总能力的效率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开发。因此对学生来说,智力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大脑右半球的发展。所以加强左侧肢体的运动,以左手、左脚的活动为切入点,均衡地发展双侧肢体的运动技能,可促进右脑机能的发展,从而使右脑的潜在的智力得到开发。但仅仅单独偏重于左脑的教育,是无法开发全脑功能的。全脑型人才必须经过左右脑的平衡训练,使左右脑的机能得到均衡发展。这就是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促进智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在我们对大学体育系的五十位学生进行的一项“你是左脑型人,还是右脑型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一位左脑型人,二十一位右脑型人、二十八位平衡型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运动员以右脑型人居多,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运动可以使右脑受到刺激并得到锻炼。
一、全脑型徒手身体训练
根据大脑的机能定位理论,人的手、足等器官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的相应的“驻足点”。手、足等器官上的肌肉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激发各对应点。扩大“点”在大脑皮层的面积越大,则开发大脑的潜力,发展人的智能就越大。因此,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学生熟练的各种活动组合起来,采用智能性训练手段:一是有意识地使用左手、左脚,按照不同的运动轨迹和方位,做相向、反向、交叉运动的身体练习,来刺激学生的右脑,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二是通过左右侧肢体协调配合的徒手练习,来刺激大脑,从而培养全脑型人才。 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动作认真,除了在课堂上积极练习外,课后也要强调练习。正确练习的次数和刺激大脑的效果成正比。并应以左手、左脚的动作为主,右手、右脚的动作为辅。同时,左右侧肢体相互配合做练习时,也应有意识地注意左侧肢体的动作。
二、全脑型持器械练身体训练
根据条件,可以选择小球、跳绳、体操棒等轻器械进行身体练习,可通过增加一些难度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在持器械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学生灵活性、手眼的协调性、关节的柔韧性及各器官系统的协同活动得到协调发展,对提高学生肌肉控制器械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有目的地利用器械,通过左手、左脚、协调配合及双侧的脑内交叉作业来刺激大脑活性化。练习时应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先注重过程,不要求质量。
三、全脑型手工技巧训练
根据右脑具有空间认识、形象认识、图形认识、绘画认识的能力,以绘画、折纸、编织等技巧为基础,创立多种技能技巧训练。由于手和手指的运动在脑运动领域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在进行这类活动时,虽然运动量很小,但对于包括右脑在内的脑部刺激却相当大,通过用手绘画、折纸、编织,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认识、右脑的想象力,绘画的水平也有所提高,还使手指的运动神经得到锻炼。因此这些手工活动对右脑的锻炼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全脑型球类身体训练
人体两个半身是由成千上万根神经组成的神经网络连接起来的。被人们称为“神经冲动”的现象,必然受到这个神经网络的支配。球类运动是全身都能得到锻炼的项目。特别是对球的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均已达到极为精细分化的程度,是在群众中开展最为广泛的体育项目。可以采用简单、多样、适合学生特点和学生喜爱的球类项目作为练习项目,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空间。鉴于学生平时右手活动多,故在身体训练中主要采用左手、左脚来进行运动,侧重刺激右脑,开发右脑潜能,提高大腦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左右侧肢体技能达到同步水平,两手、两脚能够运用自如。
五、全脑型体育游戏活动
在对思维科学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右脑的形象思维与全脑型体育游戏活动进行确立,使学生在交往游戏活动过程观察中,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出外部世界,积累视觉、听觉、触觉的表象,发展形象思维。
全脑型体育游戏活动主要特点是在先强化左侧肢体(弱侧肢体)的前提下,逐步缩小与右侧肢体运动能力的差异,最终提高左右侧肢体运动技能,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可以采用和创编一些侧重左侧肢体(弱侧肢体)的各种形式,包括轻器械在内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多次激发右脑,提高左侧肢体的活动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展示和表现游戏当中的角色,并进行相互间的评价。
六、全脑型健美操训练
教师应根据大脑控制人体两侧肢体活动的生理机能,身体两侧肢体活动与脑神经系统的发育相对应,尤其是大脑皮层复杂功能的发育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创编全脑型健美操教学模式。因为它可以充分利用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多变性。健美操多变性首先表现在每节操很少是单关节的局部活动,大多是关节的同步运动;其次表现在动作的节奏和力度上。在成套健美操中,不仅有对称性动作,而且还有许多非对称的依次完成的动作。开创全脑型健美操训练,这种渗透式教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坚持全脑活动的意识。
通过全脑型健美操的基础知识、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动作套路以及器械操的学习和训练,重点开发右脑的思维和想象,强化左侧肢体的动作能力。
以上这些训练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全脑功能,为他们将来所进行的职业和培养全脑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
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可以直接开发学生的智力。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两个半脑的大脑皮质由灰质组成,它是人类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和记忆的储存器。左脑是主管抽象思维的中枢,支配者右侧身体的活动,侧重语言、文字、数字、符号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思考等。而右脑是形象思维中枢,控制着左侧身体活动,侧重技能、技巧的记忆,进行创造等机能。在进行思维和记忆时,左右脑协调配合一起工作。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左脑是优势脑,而忽视了右脑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尚有95%的潜力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而这些潜力大部分存在于大脑的右半球。如果两个半脑能相互积极配合,大脑总能力的效率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开发。因此对学生来说,智力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大脑右半球的发展。所以加强左侧肢体的运动,以左手、左脚的活动为切入点,均衡地发展双侧肢体的运动技能,可促进右脑机能的发展,从而使右脑的潜在的智力得到开发。但仅仅单独偏重于左脑的教育,是无法开发全脑功能的。全脑型人才必须经过左右脑的平衡训练,使左右脑的机能得到均衡发展。这就是全脑型体育教学模式促进智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在我们对大学体育系的五十位学生进行的一项“你是左脑型人,还是右脑型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一位左脑型人,二十一位右脑型人、二十八位平衡型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运动员以右脑型人居多,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运动可以使右脑受到刺激并得到锻炼。
一、全脑型徒手身体训练
根据大脑的机能定位理论,人的手、足等器官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的相应的“驻足点”。手、足等器官上的肌肉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激发各对应点。扩大“点”在大脑皮层的面积越大,则开发大脑的潜力,发展人的智能就越大。因此,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学生熟练的各种活动组合起来,采用智能性训练手段:一是有意识地使用左手、左脚,按照不同的运动轨迹和方位,做相向、反向、交叉运动的身体练习,来刺激学生的右脑,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二是通过左右侧肢体协调配合的徒手练习,来刺激大脑,从而培养全脑型人才。 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动作认真,除了在课堂上积极练习外,课后也要强调练习。正确练习的次数和刺激大脑的效果成正比。并应以左手、左脚的动作为主,右手、右脚的动作为辅。同时,左右侧肢体相互配合做练习时,也应有意识地注意左侧肢体的动作。
二、全脑型持器械练身体训练
根据条件,可以选择小球、跳绳、体操棒等轻器械进行身体练习,可通过增加一些难度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在持器械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学生灵活性、手眼的协调性、关节的柔韧性及各器官系统的协同活动得到协调发展,对提高学生肌肉控制器械的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有目的地利用器械,通过左手、左脚、协调配合及双侧的脑内交叉作业来刺激大脑活性化。练习时应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先注重过程,不要求质量。
三、全脑型手工技巧训练
根据右脑具有空间认识、形象认识、图形认识、绘画认识的能力,以绘画、折纸、编织等技巧为基础,创立多种技能技巧训练。由于手和手指的运动在脑运动领域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在进行这类活动时,虽然运动量很小,但对于包括右脑在内的脑部刺激却相当大,通过用手绘画、折纸、编织,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认识、右脑的想象力,绘画的水平也有所提高,还使手指的运动神经得到锻炼。因此这些手工活动对右脑的锻炼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全脑型球类身体训练
人体两个半身是由成千上万根神经组成的神经网络连接起来的。被人们称为“神经冲动”的现象,必然受到这个神经网络的支配。球类运动是全身都能得到锻炼的项目。特别是对球的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均已达到极为精细分化的程度,是在群众中开展最为广泛的体育项目。可以采用简单、多样、适合学生特点和学生喜爱的球类项目作为练习项目,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空间。鉴于学生平时右手活动多,故在身体训练中主要采用左手、左脚来进行运动,侧重刺激右脑,开发右脑潜能,提高大腦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左右侧肢体技能达到同步水平,两手、两脚能够运用自如。
五、全脑型体育游戏活动
在对思维科学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右脑的形象思维与全脑型体育游戏活动进行确立,使学生在交往游戏活动过程观察中,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出外部世界,积累视觉、听觉、触觉的表象,发展形象思维。
全脑型体育游戏活动主要特点是在先强化左侧肢体(弱侧肢体)的前提下,逐步缩小与右侧肢体运动能力的差异,最终提高左右侧肢体运动技能,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可以采用和创编一些侧重左侧肢体(弱侧肢体)的各种形式,包括轻器械在内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多次激发右脑,提高左侧肢体的活动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展示和表现游戏当中的角色,并进行相互间的评价。
六、全脑型健美操训练
教师应根据大脑控制人体两侧肢体活动的生理机能,身体两侧肢体活动与脑神经系统的发育相对应,尤其是大脑皮层复杂功能的发育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创编全脑型健美操教学模式。因为它可以充分利用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多变性。健美操多变性首先表现在每节操很少是单关节的局部活动,大多是关节的同步运动;其次表现在动作的节奏和力度上。在成套健美操中,不仅有对称性动作,而且还有许多非对称的依次完成的动作。开创全脑型健美操训练,这种渗透式教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坚持全脑活动的意识。
通过全脑型健美操的基础知识、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动作套路以及器械操的学习和训练,重点开发右脑的思维和想象,强化左侧肢体的动作能力。
以上这些训练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全脑功能,为他们将来所进行的职业和培养全脑型人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