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体验 以估测促建构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e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内容。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常见量,它们是后面认识“吨”的前提。从知识结构上看,质量观念的建立比以前的长度观念、时间观念和人民币中的元角分的认识更为抽象,更缺少体验和生活经验,所以1克和1千克的概念建立就相当重要。因为估测逐渐成为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和数学本领,所以利用本节课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尝试“在实践中体验,以估测促建构”,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体验感悟。现以本课教学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我的做法。
  案例片段(一)实践感知,建立概念
  (一)感知“1克”
  1、掂一掂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1克。1克到底有多重呢?老师这有一个2分的硬币(师拿在手上展示),1个2分硬币就约重1克。待会儿请小朋友们从学具篮里轻轻地拿起1个2分硬币,像我这样放在手上掂一掂(师示范),感觉一下它有多重。
  师:好了,感觉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1:轻得都没什么感觉
  生2笑了笑,说:像羽毛一样
  生3忙着接上话:我都能吹动它
  师:大家的感觉都很对,1克真的很轻很轻
  2、估一估
  (学具篮里准备回形针,橡皮檫,果冻等物品)
  师:大家都感觉1克很轻很轻,估一估,学具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克呢?找到后在小组里轻声地交流一下。开始吧。
  生1:1个回形针约重1克。
  生2:可能两个回形针约重1克
  生3:一颗纽扣约重1克
  师:大家真是火眼睛睛,估计得很好。
  师: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我们一起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1克)这些物品都是约重1克。
  (评析:学生头脑中有了1克的印象,他就很容易地估测出类似1克轻重的物体了。学生也只有掌握了常用单位的大小,才能以此为基础展开估测,才能选择合理的单位进行估测。对估测来说,估测数据是一个方面,选择合理的单位也是一个方面。)
  案例片段(二)感知几克、几十克、几百克
  师:1个硬币大约重1克,如果把10个硬币放在一起(演示)大约有多重?(10克),10克里面有几个1克?
  师:盘子里还有一些物品,请每个小朋友轮流着先放在手上掂一掂再估计有多重,最后看看包装上写着重多少。
  学生们活动。(找、掂)
  师:谁代表你们组说说掂了多重的物品?
  生:我们掂了50克蜜枣。
  师:对,它是以克作单位。50克里面有多少个1克?
  师:还有多重的物品?
  生:200克果冻、500克的盐。
  师:掂了50克、200克、500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觉?
  生:500克的盐最重、50克的蜜枣最轻。
  (评析:多种感官结合进行有效建立。构建认识一个比较完整的克与千克的认识体系,不只认识1克与1千克,而是认识多个不同重量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熟悉的物体,如:10克的药包,50克的蜜枣,200克的果洞等等,这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并以此去衡量、去支撑、去估计其他物体的重量,从而再次理解对克与千克的认识,建立物体的质量观念。我曾经反思“掂一掂”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多大的实效性,难道我们的学生通过“掂一掂”,然后“称一称”就能建立物体的重量观念?比如:1克的硬币和10克的药包,成人也许都感受不出中间的10倍关系吧。但是经过教学后期的观察,我发现掂一掂更多是一种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如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会影响物体的重量。更多的要去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并以此去判断其他关联事物的重量。)
  案例片段(三)在活动中加深认识探询估测方法
  1、用电子称称黄豆,称橡皮
  师:下面我们就进行“看谁的估计最准确”的比赛。一包黄豆先估计它多重,写在蓝色的标签上 ;再用秤称一称它实际有多重,写在红色的标签上;(展示平台上演示)听明白了吗?好,就请各个组长从桌旁的篮子里拿出一袋黄豆按要求开始行动吧。
  学生们跃跃欲试,依次拿着物品一边掂一边估。
  师:哪个组上来汇报你们估计和称出一包黄豆的结果?
  生汇报:黄豆大约重200克
  师:你们组估计的结果和实际称的结果没有丝毫的误差,用到了什么好办法?
  生:我们把黄豆和果冻分别放在两只手上掂一掂,觉得它们差不多重,所以我们觉得这带黄豆大约重200克
  师:看来把一个已经知道有多重的物品作为标准能帮我们估计得更准,这真是一个好方法。
  师:接下来请组长拿出一袋橡皮,你们先估一估,再称一称,记
  录下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估的?
  生:一块橡皮大约和10克的药包一样重,一袋有3块橡皮,就是大约30克。
  师:你们估计得比较准确,看来先估计部分有多重,再估计整体有多重,也是很棒的方法。
  2、取一千克的橘子
  师:小朋友估计得真不错,掌声送给自己。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游戏,看哪个组从篮子里取的橘子最接近1千克,老师就把橘子送给他们。要求是:每个组先商量然后再拿,把取好的橘子装在口袋里。注意,在取的过程中不能用秤称,开始吧。
  学生分组活动。
  师:组长把装好的橘子放在秤盘上依次汇报你们组取的橘子有多重。
  师:你们小组估计很准确,组长能说说你们估计的方法吗?
  生:桌上有一千克的洗衣粉,我们就边装橘子边和洗衣粉做比较,差不多重的时候就行了。   师:你们创造的方法很好,运用了一个已知的重量,通过比较来估计一个未知的重量,这是一个很好的估计的方法,恭喜你们。
  (评析: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准确估测的重要手段。随口说,不动脑筋,没有根据的估测,造成估测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偏差大。虽然估测包含有猜测的成分,但猜测不是估测的全部。估测不光需要眼睛,更需要动脑,动脑就会产生方法。有了方法后我们不仅可以提高估测的速度,更可以提高估测的准确性。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探询估测的一些理性思考方法。)
  教学反思:
  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估测的次数远远多于精确的测量,一个普通人一生中或许都用不到函数、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但每个人都离不开估测。但是在教学中老师们对教学方法和结果的尺度把握都比较困难,我们都需要在探索中前进。
  一、概念的建立是准确估测的有效支撑
  估测的第一步是对单位的掌握,概念的建立。形成常用单位的表象和各种感官的准确感知将进一步促进估测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但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所以1克和1千克的概念建立就相当重要。用“掂一掂”,“看一看”多种感官结合进行教学,单位概念的建立就会更准确深刻。
  二、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准确估测的重要手段
  在最后的活动教学环节中,孩子们就感悟总结学习到了几种简单的行之有效的估测方法:
  (1)、比较。当已知某个物品有多重再去估计另一个物品时,就可以用比较的方法了,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能使我们的估测心中有底。
  比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质地相同,大小不相同的物品,那我们就可以直观的进行估测。如:一个大苹果大约200克,那一个比它小一些的苹果就可能大约150克;另一种情况是质地不同,大小也不同的两种物品,把两样物品分别放在两只手上掂一掂,把手和身体当作一只天平进行衡量,估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不会很离谱。比较时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适当记住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如一个鸡蛋是大约50克,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大约是25千克等等。以备估测时作为参照物 。
  (2)、分部分估测。当遇到较多较大物品一下子难以估测时,也可采用分小块估测,比如一袋鸡蛋,先估测一个鸡蛋有多重,再数一数鸡蛋的个数,再估测整袋鸡蛋就容易多了。
  三、与生活紧密联系是准确估测的最终目的
  数学都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估测也应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没有生活的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空洞的,将一些生活实际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起分享更容易激起孩子们去探索和估测的兴趣。
  四、循序渐进的培养估测习惯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会意识到估测,更要让学生会估测,善于估测。刚开始,学生估测能力还不强,这时,我们可以对估测出来的结果不作过严要求,即使与准确结果相差很远也要予以鼓励,但一定要教育学生多动脑,要有根据地估测。我们可以通过先估再测,也可测了再估,不断练习,使学生在“估”和“测”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两者平衡。
  其他领域的估测,也都有技巧和方法,就看你在估测是否用心了。教师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生活和教材资源,积极搭建估测的平台,就能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也能做个估测的有心人。
  收稿日期:2013-02-10
其他文献
【摘 要】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技术课,其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读图的方法与画图的技巧。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必须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要合理调整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教学顺序,多从实践应用型出发,才能达到较好的理想教学效果。  【关键词】改革;制图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Reform of graphics c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每位教师都有专业成长、不断追求卓越的愿望,并且在不断地探索着、奋斗着。“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想不远;没有具体的操作,就走不顺;没有深刻的反思,就走不快。”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才能得到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教师;成长;终身学习;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国家教育部“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结合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结构现状,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学校;师资;培养  职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动者的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职业学校对师资的要求与普通教育
期刊
大多数农村学生心理脆弱、胆小、怕羞,在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善于发言,我们就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宽松的教学环境,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缓和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做到语言亲切、神态自然、情绪饱满,消除学生恐惧、沉闷、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愉悦的心理情绪可以使学生身心活动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使学生学的有趣、想学、乐于学。  另外,教师的表情和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必须发生变革,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也不是简单机械的,不会再是“教师根据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复习课那种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胀,教师挖空心思编题、学生盲然无绪练习的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的模式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竞
期刊
【摘 要】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其基本要求就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原则,实行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观,成为21世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企业目前实施绿色营销既面临机遇也遇到挑战,所以我们有必要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营销;可持续发展;对策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浪潮的
期刊
【摘 要】本文总结了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从对学生进行两个“转变”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教学质量的评价及高中数学课程的建模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质量;思考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现代文明的任何进步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中,数学一直是学生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然而数学学习却让许多人
期刊
【摘 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小学教育是基础。小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小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课堂。当前,我国有各级各类小学近73万所,在校小学生人数1.2亿多,可以说,这一群体的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结合地域特点,将小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关
期刊
有人可能认为培养优秀学生主要靠课外小组和个别辅导,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着重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这一侧面来总结取得这些成果的经验.  我的课堂教学经验可以总结成三句话:追根寻源真一点,实验研究多一点,能力要求高一点,简称“三点”教学法,因此我们称自己的教材为“三点”法教材.  1.追根寻源真一点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
期刊
【摘 要】农村学生学习英语难及学习差的原因。  【关键词】困难;刻骨铭心;期望值;束手无策;走上正轨;两极分化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从事英语教学14年有余。对于农村孩子学英语困难,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中学英语老师面对苦苦挣扎着学英语的孩子的忧心和痛惜,我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我近5年的时间一直担任九年级的英语教学,用的是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平均一个班60多个学生:每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