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foo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102例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P例应用传统方法救治,观察组51例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比较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并發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乳酸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诊外科多发伤;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成功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082-02
  近年来,我国外伤发病率不断升高,多发伤也成为了急诊外科的常见疾病。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具有失血量大、病情严重、损伤中等特点,必须给予积极有效的抢救,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近年来,医院急诊外科广泛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效果。有研究指出,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可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院基于此,选取收治的102例多发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了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救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102例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1例多发伤患者。对照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在20-66岁,平均(43.11±5.3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1例,机械伤13例,刀伤7例。观察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在18-66岁,平均(42.09±5.27)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8例,机械伤12例,刀伤11例。两组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多发伤患者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输送各种补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救治,给予抗休克治疗,在治疗时或治疗后进行手术,一期手术修复创伤,术后将患者送往ICU继续开展抗感染、抗休克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一期手术止血与控制感染,手术时间需控制在90min内。病情稳定后,在72小时内行二期手术,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不同操作:(1)腹部外伤:若患者胃肠穿孔,则快速修复,给予荷包缝合包埋;大血管损伤:立刻行手术修复,严重的患者先插管;肝损伤多以结扎、填塞为主,不进行切除、修补治疗。(2)致命性胸外伤:迅速为患者止血,及时控制感染,及时进行一期手术,关闭患者胸腔;(3)颅内外伤:若患者合并脑疝,需立刻进行颅脑钻孔减压手术,或进行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保住患者的生命。(4)四肢与脊柱骨折;先做好外固定,若患者胸腰椎爆裂导致椎管前压迫,则进行椎板减压;若伴有大血管苏商,则进行血管修补、吻合处理,若血管难以修补、吻合,则暂时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则在72h内进行二期手术。
  1.3观察指标两组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乳酸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两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1例多发伤患者中有48例患者抢救成功(94.1%),3例患者死亡(5.9%)。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5.9%,其中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各有1例。对照组51例多发伤患者中有42例患者抢救成功(82.3%),9例患者死亡(17.6%)。共有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3.5%,其中休克4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乳酸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是一项便捷、好操作的急救方法,适用于多发伤、大出血、严重创伤的救治。该技术遵循早期简化手术,ICU复苏、生理状态恢复、病情稳定、身体情况有所改善后进行二期手术。早期简化手术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治疗方法止血、控制感染,在短时间内完成腹腔检查。ICU复苏是为了保证患者血流稳定,呼吸顺畅,中心提问能够尽快恢复,若患者的生理、机理功能均恢复正常,则可准确进行二期手术。二期手术多在一期手术后72h内完成。倪华彦认为,急诊外科多发生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后,可有效提高缩小患者的死亡率、DIC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体温、乳酸、BE、PT、APTT恢复时间。本研究赞成这一观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4.1%、并发症发生率5.9%优于对照组的82.3%、23.5%。
  由上可知,急诊外科多发伤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其他文献
患者男,78岁.因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糖尿病病史3年,否认慢性肾病史.查体:血压130/80mmHg.肝、肾功能正常,动态同位素检查肾小球滤过率67.8ml/mi
罗布泊东部八一泉剖面出露近7m厚的地层,从中系统进行孢粉组合分析,剖面可划分成三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区域对比,确定其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该时代的确定
通过气候因子与北疆地表水资源的相关分析 ,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9月~次年 8月的水文年降水量是影响北疆地表水资源的主导气候因子 ,它起着增加地表水资源的作用 ,而 5~ 7月月平均气温累积值是辅助气候因子 ,它通过增加蒸发对地表水资源起减少作用。位于北疆西部地区的几个代表站 ,其气候因子对北疆地表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显著。气候变化对北疆地表水资源影响的定量评估大致为 :5~ 7月月平均气温累积值为多年
罗布泊地区东部AK1孔地层根据岩石地层单元和古地磁、孢粉、氧化铁、易溶盐、14 C等测定结果 ,划分为全新统 (Q4 )、上更新统 (Q3 )、中更新统 (Q2 )、下更新统 (Q1)和上新统 (N2 )。在孔深 416 .90m处 ,岩石、构造、古地磁、气候、地球化学等标志均非常明显 ,结合现在新疆第四纪划分方案 ,我们认为宜将此界线作为罗布泊地区第四系下界。其位于凯纳事件稍下 ,年龄约 30
<正> 一九八九年初,我县桃浦种猪场发生了大批猪急性下痢死亡:初生仔猪表现为急性下痢死亡;架子猪腹泻,少数猪泻,红色粪便,部分猪死亡;大肉猪突然死亡.发病后用抗菌素治疗,效
以ETM +图像为信息源 ,以基于地学知识的地学遥感解译及图像识别技术为主要方法 ,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 ,在图像波谱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TM 4 (R)、3(G)、2 (B)波段组合与TM8融合图像为基础底图 ,在ENVI及ARC/INFO平台下 ,对墨脱公路方案线廊带的工程地质信息进行图像识别、机助解译及专题制图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正> 猪的统一供精是养猪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猪的统一供精在推动养猪事业迅猛发展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发挥猪统一
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猪瘟病毒抗原的不断变异,病毒在抑制环境中生长,猪瘟毒株的致弱以及隐性感染等原因致使各地出现或流行一些非典型猪瘟,多呈慢性经过和继发于其他疾病,被
将280只25日龄法国巨型肉用鹌鹑,随机分成四组,每组70只,分别饮用普通自来水,1000Oe、2000Oe 和3000Oe 的磁处理水,对5周产蛋性能、耗料及死亡率等性状进行了观察。数据采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以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