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交流与直流测量装置介绍

来源 :电工电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ng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引言特高压交流测量装置,与传统的高压测量装置的原理基本相同,但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种类也更多。至于特高压直流测量装置,是近年来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应用和快速发展才逐步研发完善起来的。1特高压交流测量装置1.1特高压电压互感器我国在交流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中采用的电压测量设备为柱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目前部分输电工程中也开始逐步地出现了用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的罐式电压互感器(TV)。TV的结构和性能均要比CVT稳定,测量也更加的便捷,在智能化输电控制的时代可以说更是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
其他文献
通过EBSD技术对连续挤压高纯无氧铜扁线进行组织分析,发现连续挤压的高纯无氧铜扁线存在边部位置和中心位置组织分层的现象,线材的平均晶粒尺寸在4.5~5.5μm之间,边部的变形程度大于再结晶程度,中心相反,这种分层组织使得整体线材类似于梯度复合材料;在边部<112>变形丝织构和中心<111>+<001>双丝织构的协调变形下,整体线材的强度提高了8.54%,延伸率提高了7.5%;同时,由于动态再结晶程度的差异,边部退火孪晶的体积分数为17.69%,低于中心的44.8%,因此
软包锂离子电池因其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重量轻且安全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便携式电子设备.但是软包电池由于外壳铝塑膜的刚性差,电池易出现变形、鼓胀等尺寸稳定性差的
进行风电功率及其预测误差概率分布研究对分析风电功率分布特性有重要意义。以风电功率、日功率波动量均值为指标,统计分析风电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波动概率分布;针对正态分布模型对风电功率及其预测误差分布拟合效果较差问题,利用非参数估计法拟合风电功率及其短期预测误差概率分布,并以残差平方和、相关系数为评价指标,对比不同预测模型和采样间隔对应的拟合效果;基于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非参数估计法可以有效拟合风电功率及其短期预测误差概率分布,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输配电产品制造的质量工作重点是实施关键过程控制,关键过程控制要进行过程质量分析,而过程质量分析运用相关统计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描述和推断,从而掌握关键过程质量状况,进行系统的改进和提升。通过三个案例,阐述了统计过程控制(SPC)、测量系统分析(MSA)等方法在电线、变压器制造的关键过程中的应用,探讨了应用统计技术提升输配电相关产品制造质量的方法。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法不但提高了输配电产品的实物质量,而且减少了质量损失,降低了制造成本。
摘要:镁合金作为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在第四代血管支架植入产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微细管材较大的加工难度制约了其应用推广。提出电爆喷射沉积镁合金微细管的新方法,并对其工艺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丝径0.5 mm、初始电压14 kV、沉积距离25 mm时获得的沉积层的均匀性、致密性以及整体性较好且具备纳米晶组织结构,并制备出外径3.5 mm、壁厚0.12 mm的镁合金微细管,符合镁合金血管
0引言中国核电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0年的努力,据科技部公布的最新成功应用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综合国产化率从2008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近十年的核电技术水平已显著提高,中国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为了更好地适应第三代核电站对设备的更高要求,对产品质量的管控与核安全文化的实践是核安全设备生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重中之重。
期刊
随着电力变压器新版能效标准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何降低变压器的损耗成为各生产厂家面临的主要课题。研发中首次使用宝武钢铁公司生产的低损耗B20R065硅钢片,通过电磁计算、结构设计、工艺制造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试制出SB20-M-2500/10.5新2级能效低噪音节能环保叠铁心变压器,并通过型式试验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针对市民就居民区附近变配电设备的电磁影响与电力建设部门产生矛盾冲突等问题,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Maxwell搭建100kVA三相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实体模型,通过分析高压侧绕组的输入电压、感应电压及低压侧绕组感应电流波形图,侧面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与可靠性。通过理论分析与云图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定性研究了变压器内外部磁感应强度分布随相位的变化情况,最后选取变压器两侧的具体场点,定量探究了在这些场点处磁感应强度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得到在3m外的区域变压器对人体影响较小的结论,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
锂离子电池是现如今通信行业、电动汽车行业、航天航空以及军事领域的主要能源.但由于其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过高和首次库伦效率过低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难以满足现
摘要:持久强度对于评价C-HRA-5钢焊接接头在复杂工况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温度下的高温短时拉伸试验,基于Larson-Miller参数,利用状态函数和全微分的特征,建立了C-HRA-5钢焊接接头持久强度预测的数学模型,外推10万小时的持久强度。结果表明:C-HRA-5钢焊接接头在650 ℃时强度和塑性最好,在700 ℃时呈现典型的微孔聚集性断裂,随着温度的升高,第二相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