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住我们对城市“老家”的一生依恋?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伊始,应邀参与了一次关于杭州上城区“文化发展战略”的小型讨论会。对于这样一个大命题和恳请各界人士集体地进行前瞻性探讨,我首先是非常认可和内心为之感动的。因为上城区这片杭州老城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太多的杭城历史和文化精髓;它的未来发展模式和如何精心建设,肯定有太多的人有太多的话想说了。这个话题以及相关的丰富命题,不仅决定了众多“老杭州人”的个人生活记忆能否完整和美好地延续,决定了无数“江南人家”的集体生活传统能否保存完好和有机发展,更是决定了杭州城市特质的关键性元素是否能真正保持下去和继续推进光大。所以,当我们想要赞赏上城区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实基础时,又不得不承认上城区也具有老城区普遍具有的现代发展瓶颈,如土地面积受限、人口密度极高、已有资源固化、历史包袱沉重。
  由于杭州上城区拥有千年历史可以细细追溯和分析还原,所以会上有专家建议要借今天杭州的经济实力用大手笔“修复历史空间肌理,彰显古都气质”等。但正如费孝通先生在讨论文化发展时曾经说过的:“应该首先保护文化还是保护人呢?我认为应该是保护人。”因为保护文化的目的不是永保历史文物的完好存在,而是要通过文化传承让活着的人们生活得更好!与历史物器、人文景观及古建筑相比,人是更重要的文化载体和传承传播者。在任何一种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换代过程中,都需要因为人的健康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年轻人的发展空间开拓而勇敢地移风易俗和革故鼎新。所以我在这篇小文中想表达的意思更聚焦于我一直关心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杭州的老城区如何通过物质条件和文化内涵的“升级换代”,不断地有效留住自己的城市“原住民”,留住他们对居住老城区的“非她莫属”式的高度认可和对城市“老家”的一生依恋。
  随着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最近十多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的城乡二元问题已经逐渐转向了城市内部的二元分化问题。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现代转型,城市居民的居住空间在内部环境、周边服务设施以及与相邻居住人群等要素上,均出现了自然形成也是令人担忧的贫富二元分化,或者说城市居民的居住空间呈现出“同质集聚、异质隔离”的趋势。当然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和难题。
  这个问题反映在杭州老城区和老杭州人这里,则主要体现为杭城中心老小区的相对“衰落”和老邻居、老杭州人的不断“离散”现象。应该说,在一次次“旧城改造”和“重新规划”的大规模城市扩迁过程中,老小区和老居民的内部是必然要产生分化的。这个分化是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的。比如一部分居民选择搬出他们的原社区,搬到更漂亮整洁、宽敞现代的新小区,把城市中心面积小、设计不太合理的老房子出售和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另一部分老居民(主要是年长者和收入偏低的人群)则开始与数以千计的“新杭州人”共同生活,但因为语言和习惯等原因,不一定有密切的交往。比如杭州主城区居住空间的人员频繁流动,促使了原有的老小区在成员结构上发生不断变化,于是也引起了社区空间的不断重组和人们生活空间的流动性和多样化等等。
  可以说,旧城改造和城市扩建工程不是简单地拆毁和重建了那些不卫生、不安全的区域,它们还深入地作用于城市中的不同社会群体,促进或加速了社区居民组成和城市社会结构的转变。杭州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重建和修建,为新老杭州人带来的问题虽然是不同的,但相似的是主城区的各种群体(如房东和房客、本地居民和外来打工者、年轻人和老年人、不同的家庭等),都可能觉得自己始终处于一个不太稳定的状态,处于一种过去和未来的冲突与转变之中。在此背景下,主城区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可能对社区仅有一些归属感或缺乏归属感。
  也许不用调研也可以知道,现在中国城市居民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认识是矛盾的,他们既喜欢自然环境优美的新城新小区,也热爱人文历史景观丰富、各种服务设施便利的市中心,可惜要实现两者的结合,需要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财富和幸运。从这个角度看,杭州上城区的“文化发展战略”不仅要发掘悠久历史文脉、关注经济形态演变,更要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和内涵,更多地重视生活在此地此时的活生生的杭州人,不断了解和访谈调查他们的需求和梦想,激活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建设意愿,同时也巩固他们长期居住主城区的认同、归属感和对城市“老家”的依恋之情。
其他文献
简介: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驾龄的司机,他始终牢记“安全”两字,始终牢记“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为了确保安全行车,他自觉地遵守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司机作业规程,自觉遵守“五条规范”,坚持做到人行横道前“人性化三秒钟”。  孔胜东系杭州市公交集团三分公司三车队28路司机。他在平时工作中能够遵章守纪,安全文明行车,服从调度,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并做好优质服务。  孔胜东总是能在28路线路上发挥带头作用
期刊
简介:  在阿里巴巴数万员工的海洋里,王维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是7·5杭州公交车纵火事件中,王维却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整座杭城。  那天下午,王维和平时一样打算穿过庆春路回家。“当时,我看到距离我100米左右的地方一辆公交车浓烟滚滚,前门的地方还躺着一个黑乎乎的人。”  “当时就有人敲我的车窗,说救人,我当时什么都没想,就让一男一女两个被烧伤的人上了车。”  问题是,王维是个典型的“本本族”,光有驾照
期刊
简介: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他始终坚守的信念,27年来已累计安全行车237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多圈。在日常行驶途中,他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注意路况变化和车辆动态,出车前和停车时都要绕着车子仔细检查,以保证车辆在行驶时的良好状态,保障旅客出行安全。  何铁华现任杭州长运集团客运二公司驾驶员,多次获得杭州长运先进生产工作者、安全行车标兵、抗雪救灾先进个人、节油能手等荣誉称号,还被评为201
期刊
简介:  朱文强,杭州长运集团三运浙A·T4959出租车司机。从业13年来,朱文强没有太多荣耀的光环,却始终装着一颗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热心,拾金不昧、爱心助考、爱心捐款……  朱文强朴实无华,却因一个特殊身份让杭城媒体竞相赞扬,那就是杭城“流动救护车”驾驶员。当有外地来杭就医的危急病人不熟悉路线时,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生意,把好方向盘,滚动出租车轮,快、稳、准地为他们引路,为他们赢得最宝贵的救治
期刊
对世界大部分城市而言,杭州也许是一座古老的新鲜城市。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丝绸之府,也是中国最顶级的丝绸织造城市。  它保存有代代传承的匠心精神,也创造着世界最活跃的互联网经济。  它延续着千百年来东方“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也在城市变迁中融入了尖端的国际生活时尚。  从13世纪“世界上最华美的天城”到现在的“东方品质之城”,杭州有着怎样的故事?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市摄影艺术学会于
期刊
简介:  朱吕刚现在是某银行的押运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让他对驾驶习惯特别重视。年仅29岁的他,从18岁考出驾照到现在的11年时间,从未有过违规违章的情况。  朱吕刚的驾驶经历不一般,他曾经还有过4年开警车的经历,经常会面临一些紧急情况,他说,越是紧急的时候越是要稳,心理素质很重要。  说到驾驶警车和私家车的区别,他认为完全不一样。警车面临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鸣警笛亮警报,第一时间赶到目的地,驾驶
期刊
简介:  2014年的新春特别冷,但对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118名志愿者们来说,内心是火热的,志愿者们的身影活跃于杭城各大车站的各个角落。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在家感受家庭温暖,不能在寝室享受娱乐和休闲时光,但在这个寒气逼人的日子能为他人送去温暖。  这支由118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参加“2014暖春行”活动,活动时间从2014年1月15日至1月28日共计14天,主要为广大旅客提供交通秩序维护
期刊
简介:  他坚持“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宗旨,从未发生大小事故、违章行为和商务差错,确保了行车安全。对所驾车辆爱护有加,认真做好出车前、途中、回场后的“三检”工作及跟车保养、报修。  陈勇是杭州长运集团客运一公司的驾驶员,承担杭州至遂昌班线驾驶任务,累计安全行驶202万多公里,获得过2008年集团先进工作者、2010年集团公司安全标兵、2012年交投集团先进个人、2013年集团公司安全优胜等称号。 
期刊
为宣传文明驾驶、文明出行、弘扬谦和礼让之风,鼓励表彰遵章守纪的“美丽行者”,让美德成为马路新风尚。2014“美丽行者”活动,2014年4月28日起正式进入征集阶段。“美丽行者”活动也是2013年“寻找美丽”活动的延续和提升。  “美丽行者”活动将征集三年以上无严重违法记录、遵纪守法、文明礼让、文明出行的机动车驾驶员。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全城征集,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宣传他们的文明行为。本次活动将针对私
期刊
简介:  虞纯自1995年起担任司机工作已近二十年,现为杭州市公交集团第六汽车分公司4路车司机,安全行车达60多万公里。  五年前,一名智障的孩子每天乘坐虞纯的车辆上下学。为了照顾好这名特殊的乘客,虞纯让孩子坐在离自己不远的座位上,为孩子准备了小画书、小玩具和一些糖果。孩子小学毕业的那一天,爷爷奶奶带着他到车站与虞纯告别,孩子依偎着虞纯说:“阿姨再见了,我会想你的。”虞纯含着眼泪频频点头,现场的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