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学前儿童的成长敏感期,事半功倍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tsang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说7岁之前很重要?因.为孩子成长的敏感期,几乎全部都在7岁之前。我们千万不要等孩子的性格习惯已经成形,才想到去教育他。因为等那个时候再教育,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也不见得好。
  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敏感期。
  1.社会规范敏感期:(2.5~4岁)
  特点:这时期的宝宝,喜欢结交朋友、参与群体活动,开始进入社会规范的敏感期。抓住这一时机教育宝宝,有利于宝宝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能力,和他人和谐相处。
  建议:让宝宝和更多的孩子接触。一般,3岁宝宝就可以入园了,幼儿园可以为他提供良好的交友环境。
  2.空间敏感期(3~4岁)
  特点:喜欢垒高高、钻箱子等。
  建议:可以多提供类似玩具,同时让宝宝学习各种几何图形,对其日后学习数学奠定兴趣基础。
  3.色彩敏感期(3~4岁)
  特点: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在生活中寻找各种色彩,而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这开始的。
  建议:给孩子提供彩笔和各种颜料,和他一起涂鸦。
  4.逻辑思维敏感期(3~5岁)
  特点:宝宝开始有了疑问:“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各种问题让家长应接不暇,可孩子不管不顾,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当我们一次次地给孩子解答问题时,孩子开始出现逻辑思维。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孩子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建议: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必要的。
  5.剪、贴、涂等动手敏感期(3~4岁)
  特点:宝宝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只要有合适的材料,他们都乐意做些剪、贴、涂的工作。这不仅训练孩子的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是建构孩子专注品格的好机会。
  建议:给孩子提供所需材料,并尽量不打扰他。
  6.藏有、占有敏感期(3~4岁)
  特点:宝宝开始具有强烈的占有、支配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拥有这个东西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会去探索它究竟是怎么回事。而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孩子人际关系的序幕也被拉开了。
  建议: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你进入他的房间或区域时,要征得他的同意。
  7.執拗敏感期(3~4岁)
  特点:这个时期对家长比较有挑战性。3岁~4岁的宝宝开始进入执拗敏感期,有些宝宝快3岁时就开始进入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照他的想法办,否则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变化,哭闹、发脾气等。这时,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安抚的技巧。这一时期,孩子变得非常执拗,有时甚至到了难以理喻的地步。
  建议:家长要理解和懂得变通。理解宝宝不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8.追求完美敏感期(3.5~4.5岁)
  特点:孩子做事情开始要求完美,端水时洒出一滴就会痛苦,苹果上一个斑点都没有才吃等。接着,又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香蕉皮必须扔到垃圾桶里;红灯亮了,街头空无一人也不能过马路,即使过了也必须退回来!
  建议:依然是尊重孩子。这时,不要在意孩子为了不浪费,一定要吃掉一整张饼等,不要把孩子的问题扩大化。
  9.诅咒的敏感期(3~5岁)
  特点:“屎巴巴”“打死你”,这些听上去不文明的话语,总是出自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孩子在这时发现了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就是诅咒。另外,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建议:忽略、淡化,不要在意!这不是孩子真实意思的表达,耐心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10.打听出生敏感期(4~5岁)
  特点:孩子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一遍地问。这时,成人的回答不要有一丝马虎,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哲学问题之一。
  建议:家长最好能拿出百科全书,认真地将生命形成的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
  11.人际关系敏感期(4.5~6岁)
  特点: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伙伴并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玩,孩子开始经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
  建议:可以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引导,但要记住,身教大于言传。
  12.婚姻敏感期(4~5岁)
  特点: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其他成年人。到5岁左右,他会“爱上”某个小伙伴,比如只与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分享食物,并经常在一起玩,有了矛盾也不愿意他人干预等。总之,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建议:无论孩子想结多少次婚,喜欢多少朋友,家长都要给他自由的空间。
  13.审美敏感期(5~7岁)
  特点:这时,孩子对外表有了想法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开始对衣着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建议:这时期,孩子喜欢化妆和打扮自己。当然,在成人眼里他的装扮似乎离谱,但他热情不减,在人前走来走去,直到得到夸奖。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按自己的想法穿着。这时,我们要做的是肯定他的装扮,而不必评判他的审美观。
  14.身份确认敏感期(4~5岁)
  特点:孩子开始崇拜某个偶像,并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比如,她穿着白雪公主的服装,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愿意理你。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开始透过喜欢的偶像来表达自己。
  建议:可以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会很感兴趣。
  15.性别敏感期(4~5岁)   特点:4岁孩子最重视的是,谁是男的谁是女的。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一定要跟着去,就是想弄清楚这个人到底是男是女。
  建议: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必须客观、科学,就如同认识眼睛、鼻子、嘴巴一样。
  16.数学概念敏感期(4.5~7岁)
  特点:孩子4岁多时,总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几点?有几个人?这时,孩子开始对数量、数字产生兴趣,但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关系。
  建议: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可以让孩子帮家里买些日用品,通过购买商品来锻炼他的数字能力及经济能力。
  17.认字敏感期(5~7岁)
  特点: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符号,这阶段的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还不能分解字的笔画。他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了。
  建议:给孩子买识字卡片,让他把实物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学习。
  18.绘画和音乐敏感期(4~7岁)
  特点: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智能。绘画是孩子最善于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经常用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音乐响起,孩子不经任何训练就能跟着节奏扭动身体。
  建议:这个时期,给孩子提供高品质的绘画或音乐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绘画和音乐才能。
  19.延续婚姻敏感期(5~6岁)
  特点:5岁以后的这个敏感期是前一个婚姻敏感期的延续。
  建议:这时期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并且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比如,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等。
  20.社会性兴趣发展的敏感期(6~7岁)
  特点:孩子到了6岁,开始积极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并形成合作意识。比如选举班长,上课时监督谁乱讲话……这都是他十分关心的事。
  建议: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包括公益性活动,比如:捡垃圾、做手工等,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21.数学逻辑的敏感期(6~7岁)
  特点:数学逻辑的敏感期和数学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区别的。孩子在完成了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识后,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建议:比如,可以通过某些数学教具,让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法。这次学习,学的是数学逻辑而不是简单记忆。
  22.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6~7岁)
  特点: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于自然界的知識。他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比我们想的要强烈得多。
  建议: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
  23.文化敏感期(6~9岁)
  特点: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到了6岁~9岁,他会出现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这时他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做好了接受大量文化播种的准备。
  建议: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
  敏感期是宝宝学习的关键期,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他心灵和人格的发展。因此,父母应尊重自然赋予幼儿的天性,为其提供必要帮助,别让他错过一生仅有一次的最好发展机会。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问:现在的孩子太累了,课上课下都要学习,放学假期也要学习。我们看着都心疼。请问,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学习不这么累吗?  张春枝  答:其实,学习是可以很快乐的。你可以将家庭教育方式做些改变,那么孩子学习完全可以不那么累。  1.将家庭变成学习的重要场所  把家庭变成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你和孩子都将终身受益。在家中营造学习的环境,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自我探索,并在孩子的学习中扮演积极角
比起上一辈人,如今年轻人择偶时更看重精神契合还是物质条件?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7名适婚单身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受访适婚单身青年中,男性占46.9%,女性占53.1%。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2.5%,二线城市的占46.1%,三四线城市的占19.1%,城镇或县城的占2.0%,农村的占0.3%。  调查显示,择偶方面,85.0%的受访单身青年不愿违背自己心意去“将就”。  今
日前,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北部伊士灵顿发表演讲,在陈述其应对儿童贫困问题的策略时表示,儿童若在严格要求环境中成长,未来发展会更好,呼吁英国教育界要学习“虎妈精神”,锤炼英国孩子。  卡梅伦在演讲中表示:“轻视知识就是轻视下一代的生活机会,这种观念是彻头彻尾的错误。”卡梅伦批评上届政府推行“人人有奖”的价值观束缚了处于弱势的孩子,这种做法对于推动儿童发奋图强没有任何帮助。卡梅伦强调,不管资质如何,勤
当前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高发期,家长应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孩子。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0岁以下儿童为易感人群。由于腮腺炎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孩子直接接触唾液或被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后,病毒就会侵入其上呼吸道黏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再通过血液传播至腮腺及其他器官,引起该器官的炎症或损害。孩子患病后常常出現倦怠、畏寒、低热、头痛等前驱症状,
24岁那年,李婷婷突发脑梗死,不久又患上了失忆症,记不起儿子两岁前的任何事情,对儿子3岁以后的事情也记得断断续续。医生说她的脑梗有复发的可能,并且脑死亡率是常人的好几倍,极有可能在四五十岁就患上老年痴呆症。为了在有限的记忆里留下更多与儿子的回忆,她把母子写真、手机视频、笔记等统统放进“记忆匣子”里……  一场大病,  找到真心爱人  2009年6月,24岁的李婷婷和朋友聚会回来后睡了一觉,醒來发现
为什么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此焦虑?因为多数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持久而深入的理解。很多家长的教育状态是这样的:某天,什么事猛然触动了自己,赶紧管一下孩子;某天,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觉得孩子一无是处,开始忧虑孩子10年后的高考,15年后的婚姻,以及20年后的事业……家长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对教育缺乏宏观的掌控,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心里没底,因此才会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  不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陈学锋日前表示,国际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儿童词汇量的大小,对其日后学业成功与否有特别强的预测作用。而增加亲子阅读的数量,提高阅读质量,对扩大词汇量的作用非常显著。  陈学锋说,研究表明,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一天之内听到的语言和词汇,和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听到的语言和词汇,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一个在为生存而忙碌工作的母亲,可能会较少说话,较少跟孩子互
宗晓雅  去年春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一起去春游。这么难得的机会,我怎么能错过呢?我开始准备行装。我想,现在是春天,应该带上铅笔和画笔,可以一边享受美景一边画画。那天,到了春游地点,我看到美丽的小花在向我招手,可能是在向我问好。我就在青青的草地上画了一幅画,描绘美丽的大自然,也幻想未来的景象。我给画取名《春暖花开》。妈妈看了看我的画,点头夸赞。春天如此美丽,我和爸爸妈妈流连忘返。  (指导老师:王莉
人们常把不争气的孩子称为“扶不起来的阿斗”,却很少思考阿斗为什么扶不起来。本刊无意为阿斗翻案,但是,既然現在的家长仍在一知半解地借用这个典故,我们不妨通过一个现代家教故事,猜一猜当年阿斗的复杂心理。  今年45岁的张茵出身于沂蒙山区的贫困农家,凭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终于熬出了头,成为博士、大学教授。其出身和经历颇像汉末的刘备。正如刘备对阿斗寄托了厚望那样,张茵对儿子晓明同样满怀希望。为了不让晓明
日前,中国教科院和西北师大等7个团队针对甘肃、陕西等6省市3~6岁学前儿童开展了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本次调查测评涉及非留守幼儿1600多名,留守幼儿1800多名。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幼儿父亲外出打工的占40.9%,母亲独自外出打工的占4.9%,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54.2%。把母亲单独外出和父母双方都外出合并计算,占59.1%。也就是说,近六成的留守幼儿跟母亲分离。从留守幼儿父母打工的地点来看,在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