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政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阶段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深入,对中学政治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模块更是要求从内到外实现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中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低下等问题。本文从当前中学政治教学的现状入手,结合实際情况,分析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既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推动一个民族实现进步、国家实现富强的重要力量。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这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做到学以致用。因此,作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创新意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当前中学政治教学的现状
中学政治教育教学中仍旧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由于政治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其知识特点让教育教学的创新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同时这也是导致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长期难以形成和提高的关键,由于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教育系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这就导致大部分学校对于政治学科的不重视,在制定教学任务时,也普遍脱离实际需求;二是教学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者的奖惩机制不健全,导致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不高。其次是教材内容过于死板,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所有必要的课程,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教师的观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最后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中学政治教学活动很少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专门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未能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甚至有一部分老师由于对自身定位不清晰,无法对教学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观念。
提升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成为中学政治教学新的教学目标,但是中学生正处于升学关键期,要如何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积极性,那么必定是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反证亦成立。思想政治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门课程,它也是能够有效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引起学生对学习中学政治的兴趣。
二、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探索
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俗称“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是极大的挫伤。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课堂主体已经由过去的教师慢慢的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和思考,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需要学生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身具有想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激发就离不开教师利用合理教学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只有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学习兴趣,才能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教学问题探索,为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为坚强喝彩”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为学生播放励志人物的简介视频(具体内容可包含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等示例),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到生命的意义。通过采取这种教学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接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主动进行探索,教师可适当引导,如可通过设置开放性辩题“坚强是不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意志品质?”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两极化,有的学生认为坚强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意志品质,而有的学生会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人应该及时行乐,在能够享受安逸的过程中不要过于“逞强”。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表明两种看法并没有好坏之分,同时借此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个辩论小组,进行辩论。
(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中学政治课堂的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环节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转变,第一,教师需要敢于打破陈规旧制,积极创新,形成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学风格;第二,作为一名合格政治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第三,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看书权、思考权以及讨论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看、思、说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敏感期,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点”。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思考。俗话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如果老师能够推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并且在探寻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来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这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教师需要明确的是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以及时政性,那是其他科目所没有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国内形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强化课堂提问环节,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大多数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都与自身知识的储备、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能力有关,但是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自控力较差,所以教師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有必要加强课堂提问。良好的课堂提问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中学正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环节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课堂上,它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教师角度来说,大部分教师并未能“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是存在局限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基于学生学习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上,巧妙的设置难度合适的创新型问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明确自身定位,客观公正进行评价
受新课改的影响,许多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之前的教授者逐渐变为引导者,所以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适时转变自身理念,使其更具合理性,在教学活动中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多多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更契合学生思想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计划;在教学评价时,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及时对于学生的创新想法给予鼓励与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中学生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切忌打击学生,伤害学生自尊心。
(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应该注意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生活中进行灵活的运用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枯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更多的是通过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充分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在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课堂提问环节,积极引入一些较为合适的时政热点话题,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发表创新性的看法与观点,以达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后期的学习以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安澜.探究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9(39):75-76.
[2]余虹.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8(24):57-58.
[3]郭燕,郑重.兴趣激发、问题设置、情感带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167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推动一个民族实现进步、国家实现富强的重要力量。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这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做到学以致用。因此,作为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创新意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当前中学政治教学的现状
中学政治教育教学中仍旧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由于政治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其知识特点让教育教学的创新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同时这也是导致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长期难以形成和提高的关键,由于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中学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教育系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这就导致大部分学校对于政治学科的不重视,在制定教学任务时,也普遍脱离实际需求;二是教学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者的奖惩机制不健全,导致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不高。其次是教材内容过于死板,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所有必要的课程,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教师的观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最后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中学政治教学活动很少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专门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未能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甚至有一部分老师由于对自身定位不清晰,无法对教学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观念。
提升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成为中学政治教学新的教学目标,但是中学生正处于升学关键期,要如何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积极性,那么必定是对这门课程有了兴趣,反证亦成立。思想政治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门课程,它也是能够有效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引起学生对学习中学政治的兴趣。
二、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探索
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俗称“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是极大的挫伤。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课堂主体已经由过去的教师慢慢的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和思考,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需要学生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身具有想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激发就离不开教师利用合理教学措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只有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学习兴趣,才能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教学问题探索,为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为坚强喝彩”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为学生播放励志人物的简介视频(具体内容可包含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等示例),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到生命的意义。通过采取这种教学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接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主动进行探索,教师可适当引导,如可通过设置开放性辩题“坚强是不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意志品质?”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两极化,有的学生认为坚强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意志品质,而有的学生会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人应该及时行乐,在能够享受安逸的过程中不要过于“逞强”。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表明两种看法并没有好坏之分,同时借此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个辩论小组,进行辩论。
(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中学政治课堂的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环节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转变,第一,教师需要敢于打破陈规旧制,积极创新,形成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学风格;第二,作为一名合格政治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第三,在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看书权、思考权以及讨论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看、思、说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敏感期,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点”。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思考。俗话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如果老师能够推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并且在探寻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来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这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教师需要明确的是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以及时政性,那是其他科目所没有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国内形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强化课堂提问环节,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大多数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都与自身知识的储备、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能力有关,但是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自控力较差,所以教師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有必要加强课堂提问。良好的课堂提问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中学正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环节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课堂上,它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教师角度来说,大部分教师并未能“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是存在局限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基于学生学习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上,巧妙的设置难度合适的创新型问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明确自身定位,客观公正进行评价
受新课改的影响,许多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之前的教授者逐渐变为引导者,所以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适时转变自身理念,使其更具合理性,在教学活动中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多多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寻求更契合学生思想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教学计划;在教学评价时,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及时对于学生的创新想法给予鼓励与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中学生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切忌打击学生,伤害学生自尊心。
(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应该注意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生活中进行灵活的运用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枯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更多的是通过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充分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在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课堂提问环节,积极引入一些较为合适的时政热点话题,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发表创新性的看法与观点,以达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后期的学习以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安澜.探究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9(39):75-76.
[2]余虹.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8(24):57-58.
[3]郭燕,郑重.兴趣激发、问题设置、情感带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