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新区的分布、类型及资产特征

来源 :现代城市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创新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创新区作为创新活动空间栽体日益引起地理与规划学者的关注。文章利用2017年专利获得、论文发表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法划分广州创新区的类型,诊断其空间分布及资产特征。研究表明:广州创新区呈“核心-边缘”及多核心空间分布格局;将广州创新区划分为“大学+”辐射型(五山片区)、混合发展型(农林片区)、大学主导型(大学城)、企业引领型(科学城)4种类型;4类创新区均具有创新氛围不足、本地网络联系少等共性的资产特征。
其他文献
以论文合作为媒介的知识网络是新时期研究城市创新系统的重要视角。研究基于2002—2006年和2012-2016年Web of Science上科研论文合著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以
以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PUMA560为研究对象,在关节空间采用改进B样条曲线进行轨迹拟合规划,相比于传统B样条插值与拟合算法显著改善了规划得到的轨迹全局最优
为了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弹体坐标系下三个方向的加速度信息,提出一种将三轴加速度计输出电压值转换为加速度值量化输出的方法。对传统的标定系数矩阵将电压值转换为加速度
为刻画黔东南苗族聚落在城镇化、旅游化作用下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别以乌冬苗寨、郎德上寨为例,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以“空间”为“节点”,
为了提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检测速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控制系统。设计了以ARM为核心,通过CANopen和CAN总线分别控制伺服控制器和步进电机驱动的控制系统。使用
随着城市中心区规模尺度的不断扩展,在公共服务设施持续集聚及空间不平衡机制作用下,中心区内部会形成多个不同规模、功能及区位特征的硬核,而多硬核的格局一旦形成,便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