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支架,促成“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h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08-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支架”(scaffolding)原本是指建筑工地上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为解决问题而建构意义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能较快地迈向更高的台阶,思维积极活跃,能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就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也指出,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的潜在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此差距即“最近发展区”,而这个差距的减少或消除是由教学决定的(鲁子问、康淑敏,2011)。所以,“支架”和“就近发展区”理论能够很好地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情景,将学生的认知和语言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教学内容为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 (Period one).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搭建合适的“支架”,从而提高听说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搭建情境“支架”
  教师在先前的新课传授之前需要做铺垫,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入新课,学生的兴趣与效率都大大提高。
  本课中,教师一开始引入了四张生动的图片并提问:What problems do they have? 学生对各个图片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也跟图片中的人物一样有同样的难题,学生积极地进行阐述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It’s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之后,又呈现出一张破牛仔裤的图片,教师问道:Should I wear this pair of jeans to school? 这时学生更加活跃了,有的觉得这样穿太随意了,万万不可;但有的觉得这样凸显个性,有何不妥?学生们的热烈讨论,使得师生间的交流变得真实而生动。这个“支架”为学生带来了想说的动力和活泼的课堂环境,为教师的进一步引入新知识提供了水到渠成的情境,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教师预先搭建的情境,大大提高了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搭建独立探索“支架”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可共享独立探索的成就,共同解决独立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前面的进入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放手进行。因要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生探索与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进行知识性的互补与能力的互相提高,这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在非语言环境中學习语言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教师在本节课中做到了适时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和探究语言的规律。如在以听力练习作为导入if从句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思考以哪种方式提出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人做决定,是if引导的从句还是用You should/can…句型。学生通过之前的情境下的感受和听力中获得的信息,得出了用if引导的从句更好,因为使用这个句型并没有强加别人意愿的含义,只是告诉他人这样做的后果,让他人知晓后自己做出决定。以学生刚才的生成为基础,以学生的掌握的知识与形成的能力为基础,使学生对课堂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实现了高效教学。
  三、搭建合作学习“支架”
  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在学生感受知识的过程中,在初步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后,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学习,可以对刚才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化,并且能够形成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
  本课中,教师所设计合作学习活动以问题:Who is good at organizing the party in our class?和What questions should you ask when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展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组织一个圣诞晚会,并通过小组成员对晚会的时间、地点、食物、参加人员等的讨论,最后做出决定如何去办这个晚会,介绍晚会的举办细节并阐述理由。各个小组的汇告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各尽其责,才有这么多的精彩生成,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得到语言能力的锻炼,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最终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利用本节课学习过的知识与初步形成的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自身生活经验,让学生有创造性的去发挥,学生的这种创新与合作的精神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也是必需的。
  四、搭建情感“支架”
  情感支架,也是整个支架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也就是学生要想能够学习好这节课,他就要喜欢这个英语教师,因为兴趣是情感支架的最好体现。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遇到问题与学生进行协商。因此,从情感上来说,也只有让学生喜欢教师了,学生才会喜欢这节课,学习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如本课的一个环节,教师展示几张图片并问:What will happen if I wear this dress to the party tomorrow? What will happen if I ride this bike to the party tomorrow? 学生需要运用If you…you will…句型给老师提供建议。教师敢于自嘲,用引人发笑的话题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愿意回答并且有话可说,这跟教师创设的有趣味性的,和谐的,真诚的情感情境分不开。
  总之,“语言教学的关键不在教而在学。语言教学过程不在乎教师在做什么 ,而在乎学生在做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搭建合适的支架,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师生互动,促成“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型、学生特点,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达到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有效的教学支架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主动纠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酶联免疫方法检测40例肺炎支原体、40例哮喘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组儿
【中图分类号】G6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发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时刻在呼唤素质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
【摘 要】 分析终身学习的内涵,提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2  一、终身学习的内涵  (一)终身学习的概念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而贯穿于人的一生的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给药方法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胃镜检查患者240例,单盲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0例。Ⅰ组先静注2%利多卡因2ml,接着静注
中国是最早开展混凝土坝施工仿真分析计算研究的国家之一。混凝土坝温度应力计算由最初简单的二维平面问题发展到后期复杂的三维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深
对于标段较小,投标总价较少的工程项目来说,其质量、进度、安全、投资成本是决定项目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向管理要效益,节约成本,造福一方百姓,结合承建北江大堤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