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旅程从良好心态开始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了王金战老师的《学习哪有那么难》一书,深有感触,它让我重新审视教师职业,重新看待教育这一美丽而不无曲折的旅程。
  一、为师者更应有好的心态
  王金战老师说:“当你选择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许多事情就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在王老师看来,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造成了巨大的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就是心态。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成绩差主要是因为底子差,而且不努力。其实不然。学生成绩差主要是学习心态出现了问题。因此教师最该做好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以给学生良好示范。
  日常生活中常听见有的老师感慨:待遇这么低,我们这样努力付出学生也不一定会记得你。王金战老师却认为:“当你捧着一颗赤诚之心,去为你的学生服务的时候;当你怀着一颗关爱之心,去帮助你的学生的时候,我相信你的学生,会永远的记挂你。但是这种记挂,不一定是跑到你面前,向你說一声感谢,因为学生会把对老师的感激,永远的珍藏在心中,这才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可见,选择了做教师,就必须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工作,正确看待“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此才会有良好心态,教育教学才能不断进取。
  二、教学要留余地,成长要有空间
  有些教师讲课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且认为自己越投入,学生就掌握得越好。对此,王金战老师却认为,老师讲课应该留有余地。他上课就从来不拿教案,为什么?因为他备课非常充分,已经将要教给学生的知识记在了心里,且知道哪些必须讲哪些可不讲。
  王老师认为:“既然一个学生很难做到45分钟高度集中,那么老师就得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重要的东西讲深讲透,然后腾出一些时间来让学生互动,让学生练习做题,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只有给学生伸展的空间,他们才能自由地生长。
  三、教育过程需要不失时机“煽风点火”
  王金战老师善于发现课堂上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细节,并借助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及时让学生拥有前进的动力,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时,当他怀着感恩之心去学习时,他就比旁人多了一份积极进取,多了一份鞭策与鼓励,相对应的,他也就更容易成功。一个人的一生,往往会因为一句话得到很大改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当老师的一种责任,更是做老师的一门艺术。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借助细节及时“煽风点火”, 营造良好学习气氛。对学生的鼓励,有时候话不在多,一句就行。一句看似平常而又真诚的话语,也可能成为孩子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学生在你的鼓励下认识到自身价值,他所焕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是巨大的。回忆我们自己的人生历程,有时确是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们发生了改变。
  王老师的书告诉我们,当我们有了良好的心态,就一定能从容地漫步在教育的旅途。
  (作者单位:东源县教研中心 广东河源 517599)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摘 要:日本有关残障者的教学弱化其与普通人的差异,以“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为教学视角,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有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与残障者生活在共同的世界。因此,要学会善待他人,尝试解决困难,尽力关注彼此,在交往体验中增进理解。而品德与社会课有关残障者的教学多局限于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因此,应寻求共鸣与共同需要。  关 键 词:品德与社会课程;残障者;日本生活科  中图分类号:G41
摘要: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以发展儿童的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将“有爱心、负责任、讲文明、守规则”确定为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守规则”为重点,研制核心素养图谱,研究相应的课堂教学范式和律动课堂评价量规,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品德课堂;规则教育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 competencies”,“核心素养”也即“关键素养”。褚宏启教授认为:核心
在中国,农村几乎可以与“落后”划上等号。  从媒体中常见的“扶贫攻坚”“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字语中,便可见一斑。  所以农村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跳出“农门”,进入城市。  于是,我们的教育,便努力地帮助农村孩子实现这一梦想——“农村学校在价值体系、培养目的、办学模式等方面都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表现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追求完全相同的教育目标,即知识、升学和离农”(薛晓阳)。  想法似乎很好——
章振乐,浙江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校长。浙江省德育专家委员会理事,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会员,浙江省东吴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环境教育》杂志专家委员会专家等。曾被评为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突出贡献人物,浙江省第二十届“春蚕奖”获得者。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等刊发表论文多篇。  浙江富阳,美丽的富春江畔,有一所风格独特的学校——富春第七小学。 说她独特,是因为她不光教学,还劳动。在素质教育风行的今天,
主题班队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学校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小学生道德难题的养正教育研究》的引领下,对主题班队课进行了创新,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形式,以真实的道德难题思辨为主要形式,德育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参与形式丰富多彩,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提高学生道德思维水平,提升学生道德行为。  主题班队课“我该不该出去玩?”,围绕学生“
摘 要调研发现,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全面使用以来,教师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实践存在诸多顾虑和困惑。了解法治教育的“渐进性”“传承性”两大课程特征,有助于教师消除“怕学生学得太难”“怕老师教得不适应”的顾虑。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目标制定”“内容处理”“方法选择”,能帮助教师解决“为什么教”“用什么教”“怎么教”的困惑,提高教学实效。  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课程特征  G41  A  209
摘 要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活动设计强调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底色,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思想性。整合这些活动设计开展课前调查,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师生在课堂上分享彼此的生命体验与感悟,提升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并通过课后实践拓展,引领学生珍爱生命,关怀他人,自觉走上道德生活,为未来美好生活打好生命底色。  关 键 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活动设计;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
小学品德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传统美德”主题的相关教学内容,笔者在执教和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此类题材的教学中常常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有的说教味浓,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的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不够;有的虚情假意,教师自己游离在课堂之外,实效性不强。经过思考和实践,且行且思,笔者初步摸索出以下提高“传统美德”主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教学目标有的放
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对我国中小学老师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一所普通小学的一项德育创新,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来说,也难说是一件大事。但就是一所普通的小学——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对师生耳熟能详“国旗下讲话”较起了真。7年过去了,他们“较真”的结果是,把“国旗下讲话”拓展为“国旗下课程”。这一成果,居然得到了教育大家的赞赏,班华教授认为,国旗下课程是“全新的、独创的”;李政涛则称赞,滨海小学
摘 要分析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内涵的演变,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视角,揭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关系,从目标设计、项目开发、过程实施、成果形成四个维度提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的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实施策略。  关 键 词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基础;学生成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11-0008-03  当前,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