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先天性脊柱畸形儿童半椎体切除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e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龄先天性脊柱畸形儿童半椎体切除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36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女性61例;年龄3~10岁,平均(5.0±1.7)岁。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局部后凸角(SK)及近端交界角(PJA)。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结果

截至2016年6月,术后平均随访(32.8±10.3)个月(24~73个月)。19例患儿发生了PJK,其中15例于术后3个月内发生,最常见类型为Ⅰ型(后方韧带破坏)。PJK组患者术前TK>40°(9/19)、融合节段>4个(13/19)和SK矫正>30°(9/19)的发生率均高于非PJK组(22.2%、37.6%、13.7%)(χ2=7.259、6.375、12.368,P值均<0.05),而两组患者术前PJA、腰椎前凸角、最上端固定椎位置及SVA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JK组术前PJA为7.5°±2.9°,术后3个月PJA为21.3°±4.3°,10例患儿接受支具治疗,至末次随访时PJA为20.6°±3.7°,未见后凸进行性加重。

结论

低龄儿童半椎体切除术后PJK可能主要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术前后凸畸形、后凸过度矫正及后方韧带损伤是其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甲减孕妇1 776例。根据早、晚孕期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将这些孕妇分为好转组1 469例,进展组133例和无变化组174例。分析早、晚孕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监测甲状腺功能控制情况,统计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比较不同甲状腺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球(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on beads,BoBs)技术在产前诊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膜腔穿刺术孕妇287例和行脐带穿刺术孕妇16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采用BoBs技术检测染色体异常,并对BoBs提示染色体微重复和微缺失综合征加做基因芯片检测验证。结果BoBs技术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中基线非糖尿病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随访期间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源自于2009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建立的35~74岁社区居民糖尿病前瞻性队列调查。对基线非糖尿病人群按基线C反应蛋白进行分组(C反应蛋白<1.00 mg/L、1.00~1.99 mg/L、2.00~2.99 mg/L、≥3.00 mg/L),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以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