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涌泉报

来源 :中考与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整个世界。
  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中心;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2008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作文题)
  
  【写作导航】
  此命题很有时代特点,也极具人文关怀。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中,可是现在很多同学却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他们对父母的爱护不理解,对老师的关心很漠然。而这道题则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是啊,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题正是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生活,投向身边的人和事,从中发现爱、发现美。
  一、要说心里话,抒真情。“滴水之恩”这个话题,重在写别人给自己的“恩”和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写别人给自己的关爱时不能仅是对故事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写作时要饱含真情,用动人的故事感染人,用动人的语言打动人。在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时,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莫随意编造不曾感受过的虚情假意。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感受,这样虽可能“平平淡淡”,但这样才真,才感人。那些为拔高而写的矫情的、不真实的文字,只会让人生厌。
  二、叙事要清楚、完整。 “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是本题的明确要求。既然是写记叙文,就离不开叙事。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把事情叙述完整,应集中笔墨写好能够揭示主题的典型事例。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都必不可少,如此才能让人从事件中感受到你所受到的关爱。写作时也可利用多个事例来抒发情感,但所选事例一定是要围绕中心的,是可以从不同侧面来突出中心的,切忌对同类事件进行流水账式的叙述。
  三、要写有“我”之文。写有“我”之文,是近年来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之一。本题也明确要求了“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作文,写作时你心中的一份情感、一点感悟、一丝回味、一片热情,都可作为文章的立意,关键是要因事而发,要独抒性灵,只有真实地书写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从自我的角度抒写出来,才能成就好文章。
  
  又见纸条
  从学校到家的路很长,我把书包放在地上,轻轻地,敲门,没有人应声,于是我取出了钥匙。
  家里漆黑一片,母亲还没有回来,我觉得很累。好像这几个月在学校积蓄的疲劳一下子爆发了似的,我疲软地坐在沙发上。
  回想起小时候母亲为我开门,又替我提书包进屋的情景,才发现今天是多么的冷清,难怪一进屋就没了精神,不由得生出一点感伤。
  我习惯性地朝冰箱走去,冰箱上照例倒贴着母亲留下的纸条,大致又是交代她和父亲的去向和为我准备的晚餐。她甚至还提醒我不要忘记吃个苹果,我不禁暗笑:又不是小孩子了,何必这么放心不下呢?
  其实这样的纸条在我的抽屉里已经累积成了厚厚的一摞,开头每每总是这样写着:孩子,真是报歉,迎接你的又是一张纸条……母亲的口吻似乎始终未曾改变过,在她的眼里,我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我走到窗边,夜色已经很浓了,正是万家灯火之时,几只萤火虫摇晃在风中,那条曾走过千百个来回的小路上,依然没有母亲的影子。
  我在屋里来回地走着,无所事事。忽然,我看到了墙上的照片,母亲年轻时的样子:披肩的秀发,红润的脸,虽不是很美丽,却很动人。对母亲的这个样子,我已经陌生。我所熟悉的是母亲那头已生出银丝的头发,那张悄悄爬上皱纹的脸,那个有些佝偻的背,那双晦暗干瘦的手……我心里酸酸的,突然觉得是我偷走了母亲的年轻。风餐露宿之日,披星戴月之时,栉风沐雨之际……母亲都是为谁辛苦为谁忙?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我替母亲做过什么呢?我连母亲唯一想要的好成绩都没能给她……
  “吱”——门开了,母亲回来了。我不想让母亲看到我这么晚了还没有睡,就马上躺下了,背对着门。我看不见母亲,但我清楚地感觉到,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虚掩的门,看见我已经睡下了,生怕惊醒我,又轻轻地关上了门。
  我躲在被窝里,眼里忽然有一种涩涩的潮湿。
  
  【亮点透视】
  这篇佳作的亮点在于: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平常生活中我们受到的关爱很多,受到母亲的关爱更多,本文即以“纸条”为切入点,抒写了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有些甚至不加修饰,纯用白描,却于娓娓道来中赋予文字以张力,使情感真挚感人,读来让人动情,极具“天然去雕饰,浓情出淡语”的美感。
  
  为何小偷这么多
  我时常感慨,小偷太多了,我一直生活在一群小偷之中。
  妈妈是小偷。
  那是一个周末,又要返校了。我忙着收拾衣服,就让妈妈帮我收拾散落在床上的书本。当我无意回头时,却发现妈妈正迅速地把一本课本塞到我的枕头下面。我愣住了,为什么要偷藏我的书?我知道她想要我多回家几次,但这种方式不是要影响我的学习吗?“她真自私!只想着按自己的意图行事!以后偏不回家!”我心中赌气地想。不过,我没动那本书。
  在临走的一个多钟头中,我故意不正眼看她,虽然,妈妈的眼晴总围着我转,并且唠唠叨叨地嘱咐个不停。
  总算要走了,像往常一样,我不准任何人送我。我快步走着,刚刚走到村口,就听有人喊我,是妈妈。她气喘吁吁地追上来说:“儿子,你忘带这本书了。我整理你的床铺时发现的。”妈妈一边把书递给我,一边忙着解释。随后,妈妈好像鼓足了勇气,无限期待地望着我,试探着问:“嗯……既然都到这儿了,我就送你上车吧。”说完,她就过来拿我手中的提包。
  我颤抖着接过带着妈妈体温的书,忍住就要溢出的眼泪,紧紧地搂住妈妈的肩,一起走向等车的地方。
  原来妈妈只想多陪我走一段路,只想多看两眼她这个永远都猜不透自己心思的笨儿子。看着妈妈满足的笑,我心里暖暖的。
  这样的偷藏,还不时地发生。在这偷藏中,我幸福地成长,并懂得了什么是爱。
  同学是小偷。
  我的笔又不见了,可我知道是誰“偷”去的。因为这样的“偷盗”行为已经不止一次了,特别是当我的学习用具快要用完的时候。他们知道我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总是将用完的文具“适时”地“偷”去,之后将全新的文具放回。
  我没有说穿,只是默默地记在心里。
  老师也时常为了我“偷偷摸摸”。
  每个月,我总是会被叫去办公室一次。“你外地的爸爸给你寄东西来了。你小子幸福呀!”班主任拍拍我的肩膀说。
  但我知道这又是班主任买的,因为我从未见过这些包裹外包装上的印戳,因为我曾见过老师将“爸爸买的东西”从超市里提出来,又偷偷地“改头换面”。
  我没有说穿,只是加倍地努力学习。
  …………
  终于明白,我才是真正的小偷,偷走了妈妈的青春,偷走了同学的友谊,偷走了老师的关爱。是我偷走了他们的心!
  也正是他们,让我的成长充满了快乐和爱,使我在成长中,真正懂得了如何去爱别人,关心别人。
  我愿意永远生活在这群“小偷”之中,也愿意当一个这样的“小偷”,也能为别人偷走烦恼,带去快乐。这也许就是我成长的最大收获。
  
  【亮点透视】
  这篇佳作的亮点在于:立意新颖,结构合理。作者首先以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开篇的一句“我一直生活在一群小偷之中”,更是下笔不凡,引人入胜。然读过文章才恍然而悟,原来是“爱的小偷”和“充满爱的偷盗”啊。文章用3个典型片段一步步为读者揭开悬念,“我一直生活在一群小偷之中”,实则“我”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关爱之中。悬念揭开后,作者还不忘升华主题:“我愿意永远生活在这群‘小偷’之中,也愿意当一个这样的‘小偷’,也能为别人偷走烦恼,带去快乐。”整个文章结构清晰、完整,主题深刻。
  (荐评教师/张坤)
其他文献
我天天坐在小屋里,望着对面的群山。有一天我对隔壁的小A说:“我要快快长大,然后离开家,”我顿了一下,又看向远方,坚定地说,“去那里。”小A很兴奋地喊:“那当然,我一定要爬上最高的那座山。”那一年,我们10岁。  终于在15岁那年秋天,我们信心满满地背起了行囊。我们是那样义无返顾,义无返顾地要去远方,去那些山上看看。  我们在山脚下分手,开始了各自的行程。  刚出发我就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我帮它包
期刊
【真题回放】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一会儿,一丝清香便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3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年轻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释放出芳香!人
期刊
摩天大楼里的电梯    一位女士住在36层的高楼里,楼内有几部可供每一层住户使用的电梯。每天早上,这位女士都会在自己所住的那层楼搭乘电梯下楼。但是无论她乘哪一部,电梯向上的概率都是向下概率的3倍。这是为什么?      想不到的变换    在不添加任何数字与运算符号的前提下,改正下面错误的等式。可以随意搬动等式中的数字哦。      金字塔的线索    根据金字塔图提供的线索,“?”处的图形应是下
期刊
一、填空题    1 2007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嫦娥一号”卫星将发射升空飞向月球,已知地球距离月球表面约为384000千米,那么这个距离用科学记数法(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表示应为______千米。
期刊
(接上期)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考查  例4(2007年厦门考题)如图4,点T在⊙O上,延长⊙O的直径AB交TP于P,若PA=18,PT=12,PB=8,  (1)求证:△PTB∽△PAT;  (2)求证:PT为⊙O的切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综观2007年中考数学试卷,有一类与政治、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相关的试题闪亮登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解答这类试题,仅凭数学知识是不够的,还须要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题型一 :与物理相结合的考题  与物理相关的题型在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例1(沈阳市考题)两个物体A、B所受压强分别为PA(Pa)与PB(Pa)(PA、PB为
期刊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期刊
计算题是综合考查我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及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评价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高低的“试金石”,在中考中经常处于压轴地位,是区分度较高的一种题型.计算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力、电、热三部分,以力、电为主,其存在的范围较广,除专门的计算题外,还有一些较简单的计算存在于选择、填空等各种题型中.  近年来,中考计算题十分注重从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境中
期刊
近几年的综合测试能力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实现了在各科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对同学们能力的考查。命题变传统的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现就化学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综合考题举例分析如下:    一、化学与电磁知识的渗透    例1(2007年哈尔滨市考题)一位同学在做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闭合开关S后,用滴
期刊
【真题回放】   在以往经历的十五六个春秋中,我们可能因虚荣而自傲,因怯懦而放弃,因轻率而冲动,也可能因不善交流而孤独,因相貌不美而自卑,因屡遭失败而沮丧……经历愈丰富,我们的人生也就愈丰富。我们会在战胜挫折和经受考验中成长,会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中成熟。  请以“我不 ” 为题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出现与自己相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