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天足奇缘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人婚姻与普通人一样,也是讲缘分,廖仲恺与何香凝则是因脚结缘。
  廖仲恺,1877年出生于广东惠阳一个华侨家庭,原名恩煦,童年是在美国旧金山度过的。
  1893年,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突然病逝,为了将父亲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他陪同母亲和弟妹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回国后,廖仲恺入家乡私塾学堂,拜梁缉嘏为师,刻苦读背“四书”、“五经”。
  甲午战争之后,少年廖仲恺面对祖国备受外人侵凌及百孔千疮的黑暗现实,联想到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景象,从中省悟到“四书”“五经”非改造中国社会的良书。他毅然放弃中学,于1896年转赴香港,攻读英语。
  后来孙中山取笑廖仲恺,说他在香港求学,得到两大收获:一是系统地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教育,二是与何香凝的奇结良姻。
  何香凝1878年生于一位香港商人家里,起初取名瑞谏,亦名谏。她从小脾气倔犟,爱好读书习画,尤其是喜听人们讲述反清的革命道理和太平天国女将的英雄故事。6岁时,她要求父亲何炳桓让她进馆念书,但由于父亲满脑子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对女儿的请求不予答应。
  不依不挠的何香凝多次吵着要念书,何炳桓没有办法说服她,只好同意送她进“女书馆”就读。这女书馆教师所教的全是老八股那一套。何香凝受不了这种教育方式,想与兄弟们在一起读书,便买来哥哥的读本,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偷偷地学习,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向哥哥或先生请教。在何香凝心目中女人就要像太平天国的女英雄那样,生成一双大脚,能骑马挎枪,英勇善战,敢和男人分高下。她发誓要作好样的女子。
  何香凝7岁时,母亲要给她缠小脚,她坚决反对。父亲大怒,令妻子用热水浸泡她的双脚,再用长布条紧紧裹上,然后用针线密密地缝着,叮嘱非到相当的日子不准拆开布条。何香凝不听那一套,晚上她偷偷用剪刀把那些裹脚布全部剪开。可是剪开的翌日,双脚又被母亲裹上。当晚她再次剪开。裹一次,剪一次,大概经过了好几十个回合的反抗,何炳桓夫妇对这个倔犟的女儿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任她自便。
  廖仲恺是客家的后代,他虽然侨居旧金山多年,但从未忘记祖辈的习惯和乡规,特别崇尚客家大脚妇女勤劳、刻苦、俭朴的美德。
  廖竹宾在重病之际,为儿子的婚事上留下一条遗嘱:“小脚女人在外国被人看不起,根据客家人的规矩,儿子必须讨个大脚女子作媳妇。”廖仲恺含泪满口答应了父亲的临终要求,一定寻找一位大足女孩为妻。
  廖仲恺归国之后,通过在家乡和香港求学,对维新志士宣传的“所生女子,不得缠足”,“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认识到父亲的遗训实有改革社会风气之意义。廖仲恺年满20岁时,响应维新志士的口号,提出自己选择配偶的条件,并宣布说:“不喜欢缠足的女子,非要找一个大脚的妻子不可。”
  何香凝的父亲“听到有人到处宣扬要讨一个天足女子”为妻子时,认为女儿正合廖家公子择偶条件,马上应允了这门婚事。
  在当时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定终身的时代,廖仲恺同何香凝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享受自由恋爱的幸福,全凭双方的长辈为他俩操办,但他们做梦也未想到竟然配成一对龙凤之缘。1897年10月底二人在广州举行了婚礼,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责编 霍语)
其他文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一个甲子,是一个人的漫漫人生。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在这60年中对祖国、对人民做出有益贡献的人。在山西,尤其不应该忘记造福人民的引黄工程,和那些为引黄工程废寝忘食、不懈奋斗的人。  我直接参与并主持引黄工程事务长达16个年头。在共和国60华诞的盛典时刻,回望过去是很有意义的。不过,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只能就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重要文献作简要的整理,至于工程的
期刊
阿比西尼亚:随同法西斯装甲纵队向亚的斯亚贝巴进军的一名美国记者,公元1936年4月18日    通向阿拉基山口的陡坡让人惊叹不已,他们以惊人的工程技术和体力,在如此陡峭的大山上硬是凿开了一条可供骡马登攀的道路。我们一路爬坡,一副全景在我们背后渐渐展开,似乎有人往回翻着日记,展示我在这7个月的战斗中走过的全部路程。将近山顶,我站了起来,回首看了最后一眼。在东面,我可见高原向丹卡利地区低倾,阿加梅一带
期刊
“有钱不如有文化!”    80多年前,四川省芦山县一个久居大山的乡村土绅士外出经商,回家后,他叹了一口气,往太师椅上一躺,几天不说一句话。  3天后,他把大哥、三弟叫来商量,三弟兄关起门来讨论了一个下午,得出一个结果:“凡是能读书的儿女,都送出去读书。”他们还用“以近大同”4个字,为后辈定下排行。  这就是后来名闻天下的抗战英雄乐以琴的家。最近,记者走进了四川省芦山县城,追访71年前的空战英雄乐
期刊
在中央红军转战川滇黔时,红四方面军为了扩大苏区,并配合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始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巩固川陕苏区和继续向甘肃省南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只看到苏区的困难和国民党军将要进
期刊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后,日军占领了上海,在上海大西路当寓公的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出于安全考虑,住进了位于开森路法租界的一幢花园式洋楼里。  1938年9月30日上午,三位声称是从广东中山县来的老乡扣开唐绍仪家的大门。三位客人进来,将肩扛手抱的带包装的礼物放在一楼客厅。一个身穿青灰色长衫、头戴礼帽的高个子笑着说:“带来几件玩物,请先生过目一下。”平日里既好收藏又做古董生意的唐绍仪不由眼
期刊
解放前,重庆奉节县有一个祈子的“胡瓜节”。  因为乡人对爱子的昵称“乖乖儿”听起来好象是“瓜瓜儿”,因此,每年中秋节的晚上,要由一群八九岁的顽童,特意给那些新婚夫妻、或多年未育的夫妇送去一个黄酥酥的老胡瓜。  每年金风送爽的时候,农家的瓜棚下、断墙上,竹篱前、茅舍后,坡坡坎坎,满山遍野都是金黄硕大的胡瓜。这时候,只要谁点醒一句:娃儿们偷胡瓜罗!立即就会引发童心的连锁爆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娃娃们
期刊
一、收编“绿林”    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带领起义的队伍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三湾改编”,之后,率部到达宁冈县城。宁冈县就在井冈山下。再跨一步,就可以进入井冈山了。  此时,一道棘手的难题,摆在毛泽东面前:井冈山上下,有两股土匪,怎么办?很多人主张力取。这两股土匪,不过百八十人、几十条枪,倘若用武力解决,轻而易举。而毛泽东则力主智取文攻,在他看来,这些“山大王”可以引作同盟军
期刊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前苏联乌克兰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核反应堆发生爆炸,火光四起,烈焰冲天,火柱高达30多米。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释放出的辐射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量的200多倍。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使周围环境的放射剂量高达200伦琴/小时,为允许指针的2万倍。1700多吨石墨成了熊熊大火的燃料,火灾现场温度高达
期刊
在“文革”那个非常时代,有个政策叫“留到运动后期处理”,因此便“拘留无限期”,各地的看守所里,关满了既不审又不判的人。这些人不象现在被称为嫌疑人,但为了区别于已经判刑的罪犯,被称为“人犯”。我由于“恶毒攻击林副统帅”,也被拘留在四川万县看守所内作“人犯”。  1971年,“林副统帅”闹出个惊天动地的“九·一三”事件,一时形势十分紧张。全国的看守所都实行了非常管理,措施之一便是停止每天的放风。除了极
期刊
2008年初,冯小刚执导的贺岁大片《集结号》在全国热播,感动了亿万观众。同年2月,山东省淄博市桌公司职员张闻宇提出,电影《集结号》抄袭了他的原创纪实性文学作品《老八路的神秘档案》,以“电影《集结号》侵犯著作权并要求公开赔礼道歉”为由,向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电影《集结号》的制片人王中磊、导演冯小刚、编剧刘恒以及放映该影片的淄博全球通电影城,一同推上了被告席。一时间,这一案件引起全国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