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裂头蚴病1例

来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临床资料rn患者男,12岁.20 d前患者剑突下不明原因出现皮下结节,约“鹌鹑蛋”大小,伴轻微瘙痒,无红肿、疼痛、破溃,曾于当地医院诊断“脂肪瘤”,未予处理,后感皮下结节逐渐增多,遂就诊于本院门诊.患者病来无畏寒、发热、心慌、胸闷等不适,追问病史,患者曾于发病2个月前煮食“牛蛙”.体检:智力及身体发育未见异常,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剑突下皮肤皮下可扪及数个约“鹌鹑蛋”大小肿物,边界清楚,不易活动,未与皮肤粘连,无触痛、破溃、渗出.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伴发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Ⅳ)的影响因素,为AD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11月-2015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以及全国三十多家三甲医院的AD患者资料,通过SPSS 25.0软件对影响AD伴Ⅳ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3041例AD患者,伴发Ⅳ者582例(19.14%).单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地域、慢性反复性皮炎、家族特应史、出汗时
层黏连蛋白332(Laminin-332,Ln-332)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真表皮连接处锚定复合物中的关键分子,在维持基底膜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作为配体可与细胞跨膜蛋白整合素α6β4、α3β1等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黏附、迁移.在正常皮肤中,Ln-332通过与整合素α6β4及Ⅶ型胶原连接,将半桥粒附着于真皮.当基底膜遭到破坏时,Ln-332分泌快速增加,与整合素α3β1结合,作为细胞迁移的支架,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向创面迁移,从而加速伤口愈合.编码Ln-332的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交界性大疱性表皮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银屑病引起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T细胞)免疫异常、角质形成细胞(KCs)异常增殖、炎症细胞浸润等.白细胞介素27(IL-27)是由p28和EBI3组成的异源二聚体.IL-27在银屑病发病中对不同的T细胞亚群起着抗炎与促炎双重调节作用,它可促进Th1分化,抑制Th2分化,使Th1/Th2失衡,抑制Th17细胞和Treg细胞.IL-27还通过抑制KCs的分化促进其增殖.本文就IL-27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予以综述,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黑色丘疹性皮病是一种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性皮肤病.典型皮损表现为面颈部、胸腹部黑色或褐色扁平小丘疹,主要见于深色皮肤(Fitzpatrick skin phototypesⅣ-Ⅴ型皮肤).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种族、紫外线辐射、雌激素等因素有关.治疗上可采用直接刮除、CO2激光、液氮冷冻等方法.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黑色丘疹性皮病的研究进展,围绕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提高皮肤科医师临床认识与诊治水平.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各种眼部并发症.常见的包括干眼、角膜结膜炎、睑缘炎、圆锥角膜、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部感染以及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相关眼部并发症.眼部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皮肤科医生需要尽早识别和干预这些眼部并发症,必要时与眼科医生联合处理,以防止出现不可逆的视力障碍等.本文对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病理机制以及治疗策略进行了回顾.
患者男,29岁,四肢红斑、破溃,伴四肢无力、关节疼痛3个月.外院考虑麻风可能性较大,入院检查:皮肤病理提示抗酸染色(-);特发性炎性肌炎谱示:抗MDA5抗体(+);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明确诊断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
1 临床资料rn例1 女,62岁,确诊为脂质硬皮症,期间持续穿弹力袜(20~30 mmHg),红斑、色素沉着、水肿进行性加重,出现溃疡.患者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史.超声检查示:双侧大隐静脉功能不全;右小腿脂质硬皮症.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TGF-β1升高至65.6 μg/L.皮肤科情况:右小腿内侧色素沉着、硬化斑块,有一个5 cm×7 cm的溃疡,伴有脓性分泌物和肉芽组织水肿(图1a).皮损组织病理示:脂肪坏死,真皮血管及周围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含铁血黄素沉积(图2).诊断:脂质硬皮症合并皮肤溃疡.给予解毒
期刊
皮肤表面的脂质主要来源于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由角质形成细胞合成的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脂肪酸和神经酰胺.这些脂质可以在角质层的角质形成细胞间形成复层板层结构,具有表皮通透屏障的作用.而来源于皮脂腺的脂主要包括角鲨烯、单酯蜡、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以及甘油醚二酯等.这些脂与汗液一起在皮肤表面形成皮脂膜,具有保湿作用.也有学者认为,皮脂膜具有表皮通透屏障的作用.但是,至今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皮脂膜有表皮通透屏障作用.因此,皮脂膜是否具有表皮通透屏障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1 临床资料rn患者男,66岁,左侧阴囊红斑、结节伴糜烂10年余.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阴囊出现红斑、结节,逐渐出现糜烂破溃,无明显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增大.曾于外院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缓解.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皮肤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皮肤科情况:左侧阴囊见红斑、结节伴糜烂,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亢进,角化不全,部分表皮缺失(图1).表皮全层可见单个或成巢的肿瘤细胞,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有丰富淡染的胞浆,多数以单个存在或成巢,巢内细胞间无间桥.肿瘤细胞侵犯真皮深部,真皮内
期刊
1 临床资料rn患者女,67岁,左上臂红色斑1年余.1年余前,患者因“感冒”服用某“非甾体类抗炎药”4d后,以左上臂原手术切口为中心,出现一鸡蛋大圆形水肿性红色斑片,瘙痒明显.经当地医院“抗过敏”治疗,1周后皮疹消退.此后患者反复3次在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于相同部位出现类似症状,“抗过敏”治疗虽有效,但逐渐在该部位遗留圆形黑褐色斑片.第一次发疹前4个月,患者因左上臂“脂溢性角化症”,行手术切除,术后切口处瘢痕形成.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