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OX基因干扰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逆转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耐药细胞中WWOX基因的表达,并探讨WWOX基因与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关系.方法 将设计合成的针对WWOX基因的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siRNA),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其转染进WWOX基因高表达的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SB细胞中,用RT-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测定转染前后SKOV3/SB细胞中WWOX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转染前后SKOV3/SB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指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SKOV3/SB细胞的生长周期,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转染前后SKOV3/SB细胞中顺铂的药物浓度.实验分为5组:(1)SKOV3组:接种SKOV3细胞;(2)SKOV3/SB组:接种SKOV3/SB细胞;(3)SKOV3/SB阴性对照转染组:接种转染阴性对照序列的SKOV3/SB细胞;(4)SKOV3/SB脂质体转染组:接种转染脂质体的SKOV3/SB细胞;(5)SKOV3/SB siRNA转染组:接种转染siRNA的SKOV3/SB细胞.结果 转染48 h后,SKOV3、SKOV3/SB、SKOV3/SB阴性对照转染、SKOV3/SB脂质体转染、SKOV3/SB siRNA转染组细胞中WWOX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47±0.025、2.239±0.030、2.392±0.041、2.379±0.047、1.219±0.032,WWOX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68±0.028、1.639±0.031、1.580±0.025、1.552±0.034、0.653±0.017,SKOV3/SB siRNA转染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RNA前、后,SKOV3/SB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指数由5.04降至3.89;细胞周期中G1期由39.2%增至45.6%,S期由50.4%降至37.5%;耐药细胞内顺铂浓度由9.43 ns/L升至23.45 w/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WWOX基因合成的特异性siRNA能明显抑制SKOV3/SB细胞中WWO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对顺铂的敏感性,推测WWOX基因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细胞的顺铂耐药过程。

其他文献
患者73岁,因排尿困难4个月.B超发现盆腔包块10 d.于2007年6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健康,孕9产7,人工流产2次,55岁绝经,发病以来无尿痛,大便无异常.身体检查:腹部稍膨隆,下腹部触及包块,上界达脐耻之间.三合诊:阴道、直肠黏膜光滑,包块位于直肠与阴道壁之间,下界距阴道口2 cm,上界达脐耻之间,两侧达盆壁;肿物为囊实性,边界清,无触痛。
期刊
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端粒酶是一种含有RNA链的逆转录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连接到端粒的染色体末端,延长端粒的长度。
期刊
目的 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即CIN Ⅲ、Ⅲ)官颈锥切及子宫全切除术病变组织的形态特征、分布、生长方式及衍化特点等病理特点,为宫颈锥切治疗的深度和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高级别CIN宫颈锥切标本及子宫全切除标本共592份,肉眼观察宫颈外口病变的形态特征,镜下观察高级CIN病变在各象限的分布特点.随机抽取其中200份标本,镜下观察其病变的深度、宽度及程度;观察病变细胞的特征、生长方式、衍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早期(Ⅰa2~Ⅱb期)宫颈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且已取得明显疗效,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但术中、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如膀胱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结直肠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现代的妇产科医师越来越重视减少或避免此类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造成的神经损伤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并发症,妇产科专家经过逐渐探索,对传统的根治
期刊
目的 通过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非磷酸化Cx43及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探讨Cx43的磷酸化调节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化疗敏感(化疗敏感组)和28例化疗耐药(化疗耐药组)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以及PKC抑制剂--星孢菌素处理后的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细胞中Cx43、非磷酸化Cx43及PKC蛋白的表达,并采用三磷酸
目的 初步探讨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例ET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例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年龄27~46岁.其中5例表现为阴道流血;前次妊娠情况:1例为葡萄胎,2例为早孕行人工流产术,3例为足月分娩;前次妊娠距诊断的时间间隔为15~48个月;治疗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学涉及遗传、免疫、内分泌等多种因素.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巨噬细胞显著增多,并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共同参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
期刊
由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协办的全国女性外阴阴道疾病诊治进展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8日至9日在重庆召开,来自于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全国的妇产科学者就目前女性外阴阴道疾病诊治进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此次会议主要涉及女性生殖系统感染,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及阴道上皮内瘤变(v
期刊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SRH)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并评估其改善术后膀胱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期为Ⅰ b1~Ⅱa期的宫颈癌患者44例,分为两组.研究组22例患者接受NSRH手术,术中在处理主韧带、宫骶韧带、深层的膀胱宫颈韧带及阴道旁组织时,保留盆腔内脏神经、腹下神经、下腹下神经丛及其膀胱支;对照组22例患者接受经典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即Piver Ⅲ类
天然中草药的抗癌作用靶点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物研发的热点,中草药及自然产物正被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奇果菌素(grifolin)是从传统中草药奇果菌中分离出的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炎、杀菌和免疫调节等作用[1-2].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