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东方药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消化内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主要是因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情持续进展而导致,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胃黏膜萎缩、固有腺体减少,且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肠腺化生、幽门腺化生以及不典型的增生等情况.中医药治疗该疾病具有多靶点、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拓宽了途径,可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本论文主要就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其他文献
肠造口 ( 瘘 ) 是指因治疗的需要,将近端结肠临时或永久固定于腹壁外 , 粪便由此排出体外 , 又称人工肛门,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肠造口不仅使病人体形、自尊受损 , 给社会、家庭带来压力 , 同时也使病人承担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肠造口病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 , 因此 , 对肠造口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 .近年来,肠造口的护理正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将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采取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方案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吉西他滨化疗,给予观察组厄洛替尼+吉西他滨化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卡氏评分、SF-36评分、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过程中,使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化疗的治疗方式,能够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自我管理水平与造瘘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8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MHD治疗建立AVF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院丶社区丶家庭一体化自我管理,比较两组造瘘后并发症发生率、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管理水平与造瘘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VF术后并发症率为14.0%,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观察组并发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83.5±3.6)分,高于对照组的(52.7±3.1)分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联合循环管理模式(PDCA)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外周静脉炎的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PICC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品管圈结合PDCA管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24.00%,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沟通、置管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大多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缓解或者在治疗后得到缓解.对此疾病的治疗上中、西医各有其优势.目前,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时,西医治疗可快速缓解患者的病发症状,但对其反复发作及肺功能的持续下降的治疗存在不足.从古至今,祖国医学在治疗该病上累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来治疗,可明显加强体质,减少哮喘的复发.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在对于哮喘慢性持续期的诊疗上的进展作一简单概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
子午流注针法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并通过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而按时取穴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国内研究文献,综合性阐述子午流注针法在目前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结果发现,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疗效显著,但远期临床治疗效果仍存在质疑,仍需要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
目的:分析总结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以我院在2020年111月至2021年11月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均依照传统病案信息管理方式实施管理,观察组则以对照组为基础对病案信息管理进行强化,比较两组之间的病案信息管理情况,对比组间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案信息管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分析PDCA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防范不良事件中所发挥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2月接收的精神科住院患者78例作为干预对象,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出现2例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10例不良事件,试验组安全性高,P<0.05;试验组约束次数和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减少
目的:对护理细节管理模式在危重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月-2021年8月,选56例危重病人,研究组(n=28),护理细节管理模式,对照组(n=28),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满意度和病人依从性.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提高(P<0.05),病人依从性提高(P<0.05).结论:护理细节管理模式在危重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佳,可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7月-2021年7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患者500例,将2020年7-12月收治的250例没有开展PDCA患者当作对照组,另将2021年1-7月收治的250例实施PDCA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另对比两组医师医疗文书质量.结果 观察组病历书写(93.33%)、处方书写(96.67%)合格率均较对照组(63.33%、70.00%)高(P<0.05),患者满意率(96.40%)相比对照组(87.60%),显著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