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文化差异与中学英语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造成英语语言学习和理解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和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教授中西文化差异的方法及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关键词: 中西文化差异 原因 教授方法
  对于英语的学习,传统看法是只要学会语音、语法和词汇,就算掌握了这门语言。但是,随着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WTO的加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交际。有的英语学习者虽然能够讲出一口语音标准、语法结构正确的英语,但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语用意义,听不懂对方话语中所表达的思想或看不懂文字层面背后的东西,以致在语言交流中产生误解。究其原因,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忽略了文化素养的作用或对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创新和社会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意味着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对他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乃至创新能力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素质,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向学生传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中英文化差异,使学生对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与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英语的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汉词语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我国很不相同,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词语,它的产生、发展、丰富和词义的演变与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对词汇的理解就涉及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理解时就会出现文化错误。
  比如说,“dog”和“狗”这两个词,在语言意义上两者是相同的,表示一种动物。由于文化差异,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含有不同的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般都有厌恶、鄙视狗这种动物的心理,所以常常用狗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在汉语中用狗指人就是骂人,如狗腿子、走狗、狗头军师、落水狗等。但是在英美国家,他们非常喜欢狗,并且认为狗是人类忠诚可靠的朋友,常常把人比作dog,却没有丝毫的贬义。英语中dog一词很受欢迎,并且往往含有褒义。例如:lucky dog表示“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表示“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表示“人人皆有得意日”。
  2.英汉结构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汉表达的结构差异体现在排列信息内容的顺序、表达中各环节间的关系、话语发展的趋势等方面。比如,英语中的时间、方位、地点表达的排列顺序往往是由小到大的,而汉语则相反。例:
  英:at two o’clock on the afternoon of the 28th of May in 1998
  汉:1998年5月28日下午2点钟
  另外,英语的修饰要求把主要意思放在句子的开头,即“中心词”往往放在首位,然后围绕“中心词”逐步发展,形成先正后偏的现象。而汉语的表达习惯则是由表及里,先交代旁枝末节,最后点明主题。英语的定语和状语往往放在所修饰的词语后面,汉语则反之。
  英:This is the book that she gave me.
  汉:这就是她送给我的书。
  二、形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当然,词序与汉语大体一致的句子在英语中也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好理解,无需比较。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如下。
  1.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观念上的和心理上的差异会带来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如英美人交谈忌谈年龄、收入、信仰等有关的话题,他们认为那是个人隐私,不容侵犯。而中国人见面则问对方:“你多大了?”“你收入多少?”等。
  2.不同文化的人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如英语国家对家庭及亲属关系的概念较笼统,但汉语中非常明确具体。如英语中的uncle在汉语中分别表示伯父、叔叔、舅舅、姑父、姨父,而cousin则涵盖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姑表兄、姑表弟、姑表姐(妹)、姨表兄(弟)、姨表姐(妹)等12种亲属关系。
  三、中西文化的教授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敏感性,我们在平时应多向学生讲述中西文化差异,如习俗文化、思维文化、心态文化、历史文化和体态文化,这样才能对中西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加自如地运用英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中西文化差异的掌握及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好阅读课的教学。
  阅读课在传授必要的语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采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进行双边或多边交际,也可以借助图片、电影、录像、多媒体、其他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组织教学,进一步增强课堂效果,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如在教授“In a restaurant”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waiter and customer。教师就此可以引申讲解西方的餐桌文化和饮食文化,讲解之后可以观看相关影片,对西方的饮食文化加深了解。
  阅读课除了进行文化差异方面的教学外,更应注重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方面的教学,这是了解目的语与本民族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介绍词语、习语、谚语、格言、警句、典故等具体的特定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文化。比如white elephant就是一个典故,不是指“白色的大象”,而是指“昂贵而无用之物”。它源于这样的故事:在古代的泰国,国王总是给他不喜欢的人赐一头大象,这个人就不得不花掉所有的钱饲养这只稀有动物。又如英语中的Black Friday,blue Monday,talk turkey,face themusic,Noah’sark等词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打着历史文化的烙印。   仅就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而论,教学中既要讲解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都相同的词,又要讲解指示意义,但只在一种语言里具有文化内涵的词,前者如汉语中的“狐狸”和英语里的“fox”都喻指“狡猾”,例如:“asslyasafox”;后者如中国文化中的“松”、“鹤”表示长寿,而英语里的“pine”,“crane”均无此内涵。除此之外,更要透彻讲解指示意义不同而文化意义内涵相同的词,如“雨后春笋”与“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蘑菇)”,“挥金如土”与“spend money like water(水)”。
  2.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
  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带领学生多读一些英语报刊,多听一些英语广播,多看一些原版影视资料,广泛接触和逐步丰富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尽可能多地指导学生开展英语角、英语晚会,以及各类单项(口语、听力、阅读、写作、演讲)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力求在多学英语、多用英语的交际情景中学好英语、用好英语。
  四、教学注意点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化信息更需要日积月累,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和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娴熟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而英语教师更是肩负重任,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还要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更要讲解中英文化差异,只有把这三者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胜任此项意义深远的工作,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教师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学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英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要在教学中传授社会文化知识,英语教师显然起着主导作用。但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缺少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而我们又缺乏系统的以文化为导向的参考书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停“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探索新环境下指导英语文化学习的新方法和新技巧,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2.教学中随文解说,进行文化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随时介绍因心理、概念、习惯等不同而可能引起的误解或错用之处。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语法上正确的句子,又让他们了解如何表达才能符合社会文化方面的惯例。在教课文时,应利用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补充新的材料和知识。如教“pollution”一课,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西方国家关于反映污染问题和治理方法的真实材料。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见所闻的污染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有关的背景知识,而且增强了环保意识。
  3.优化学习环境,注意寓教于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能够与真实语言交际对象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有一定知识的、感兴趣的并有真实交际目的的活动。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取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另外,教师如能随时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就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知识,如地图、图片、邮票、广告、信函、钱币及其他物品等。有条件的,还可以请出国进修、考察过的教师或外籍教师介绍有关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思维方式等,也可以利用电影、电视等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甚至人们说话的用词、表情和手势。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必须借助于语言这个工具得以记录、保存和反映。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上的差异,势必会在各自的语言里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适当导入所教语言涉及的文化内容并加以分析对比,英语教学就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龚亚夫.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中学英语教师基本功讲座.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效率而采取的措施,它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学和学习。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网络教学 大学英语学习策略  一、引言  自2004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展开,基于网络的大学英
作者就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Task板块设计原则和理念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在Task板块教学中的实践和反思。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of Ta
对于初学者来说,意大利语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语言。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渐渐地,陷入一片混沌当中。而适当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则会让学生的学习脉络逐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