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SA:表征地形效应幅度和地震动变化的频率标度曲率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2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第1期《美国地震学会通报》(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merica,BSSA)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表征地形效应幅度和地震动变化的频率标度曲率”(Frequency—scaled curvature as a proxy for topographic site—effect amplification and ground—motion variability)的论文,本文作者引入了预测地震动地形场地影响放大的一种新方法。他们从3D地
其他文献
南北地震带北起宁夏贺兰山,跨越西秦岭,穿过龙门山、小江、红河等断裂带向南延伸至缅甸境内,成为分隔中国大陆东部相对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四川盆地、华南地块与西部地震活动性强烈的青藏高原之间的重要边界带。它是中国大陆浅源地震最活跃、地震分布带状明显的巨型地震带,对南北地震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地震波可造成破坏,但也带来了震源力学性质、构造运动等信息。利用地震波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能给出震源断层参数
临震预报是地震长、中、短、临渐近式预报中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也是政府和社会公众最关注的阶段.地震预报没有取得突破的关键和瓶颈在于至今没有找到临震阶段与震源
众所周知,地球科学是强烈依赖于观测的科学,毫无疑问,地球科学领域里的新发现强烈地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尽管世界一直在争论着地震是否有前兆,但在中国,为寻求“地震前兆”
1地震序列情况2015年3月1日18时24分,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23.5°N,98.9°E)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1km.最大余震为3月3日发生的Ms4.6,余震衰减大致可分为早期
我国于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开始了以地震监测预报为主要目的的地电场观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经过“十五”以来的台网建设,目前已建成由120多个固定台站构成的数字化
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基于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岩石圈ULF电磁信号特征,将磁场垂直分量Z和水平分量(H或G)的频谱振幅相比,进而提取震磁异常信息。岩石圈ULF电磁信号特征表现为:垂直分量Z比水平分量H或G大,即来自于岩石圈的信号主要体现在垂直分量Z上,而来自于外源场的信号主要体现在水平分量H或G上,利用二者的比值即可在突出岩石圈异常信号的同时,抑制外源场的电磁信号。
早在20世纪中后期,地震学家们就通过考察地震引起的应力应变调整来研究强震之间的关系,众多研究利用库仑应力动态演化来分析断裂带上地震活动时空变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强震间相互触发作用;(2)大型断裂带上强震时空演化与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之间的关系。国内许多学者也展开了有关库仑应力方面的一系列研究,王琼等对1997—1998年伽师强
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在全球引发了长时间的地球自由振荡。云南所有台站的宽频带地震计和地倾斜观测仪器都记录到了同步出现的长周期信号,其中,地倾斜观测记录中的地
川西温泉是指位于四川省西部,即102.5°E以西,四川省境内的温泉。本研究选取了川西地区观测环境好、观测干扰少的温泉水温资料进行研究。选取的台站有:川51泉(理塘毛垭温泉)、乡城川52大泉、乡城川52中泉、道孚川53泉、道孚川54泉、康定二道桥川55泉、康定龙头沟川57泉、巴塘305K川58泉、泸定川63泉,共9个温泉台点。研究结果表明,各温泉的主
地震视应力定义为:单位地震矩释放的地震波能量,或者是在单位断层面积上的单位错动释放的地震波能量。视应力是表征震源区应力水平的物理量,与发震过程中释放的应变能有关,反映了地震通过地震波辐射能量的效率,进而反映了地震断层的应力强度;其与引起地震滑动的平均应力水平之间通过地震波辐射效率联系,是震源区平均应力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