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科学家的“计算焦虑”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o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30日是第5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这个向科学家致敬的日子,钱学森、邓稼先、吴文俊、黄旭华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成为人们“追星”的对象。
  人们总是要问: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尤其是,那个没有电子计算机的年代,他们是怎么运算、模拟、设计的?用算盘吗?
  还真是。
  “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至今仍珍藏着的一把前进牌算盘。许多人可能想象不到,中国的第一代核潜艇是用算盘和计算尺一点点算出来的。
  中国核潜艇的另外一位“拓荒牛”、近日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的彭士禄院士也曾回忆说:“那时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
  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尽管如此,仅靠算盘、计算尺,加上一台手摇计算机,彭士禄、黄旭华和科研人员计算了十余万组数据,成功确定了100多个参数。
  有时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算盘、计算尺两组一起算,直到结果一致。最终,他们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那把算盘,曾陪伴黄旭华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
  一代核潜艇如此,“两弹一星”研制早期也如此。在“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展上,就曾展出过一把“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使用过的飞鱼牌手摇计算机。
  据说,当年苏联专家撤离时,给我国科学家们留下了一个原子弹研发的关键数据,但这个数据却与我国科学家计算的结果不一致。邓稼先和同事们就靠着这一台台手摇计算机,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算出了正确的数据,最终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说起计算机,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中科院院士童秉纲曾有一段难忘的回忆。
  他记得,1972年他被派去沈阳一个航空工厂的设计科,从事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当时,沈阳工厂引进了一台计算机,但这台计算机运行非常不稳定,经常一不小心就把几个小时的运算数据都毁了。
  童秉纲被安排在后半夜上机,出于对运算的担心,他常常后半夜不能睡觉。长期超负荷工作损耗着他的身体,以至于走起路来头重脚轻。
  后来,随着我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和腾飞,科技工作者逐步用上了国产的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从“功勋机”109丙机到100系列,从银河-I巨型机到“曙光一号”,再从“曙光1000”到“神威·太湖之光”,我国逐渐治好了“计算机焦虑症”。
  但科技工作者们的“计算焦虑”还没有治好。
  很多人没有接触过超算,误以为使用超算和个人电脑一样,这显然不对。
  以最常见的材料计算为例,研究人员为了获得某特性的合金材料(比如要满足某航空器要求),首先需要对材料建模,然后将模型写成代码、程序发给超算。得到计算结果后,如果材料特性不合格,就要调整模型、改代码重新计算,如此往复,直至得到满足要求的材料模型。整个过程难免需要多次计算,而拿到成功模型却在试制样品时得不到合格材料也是常有的事儿,这样一来,还要再去重复上述步骤。
  虽然过程曲折艰辛,但如果没有超算直接制样试验,找到合格配方的合金材料没个几十年是难以成功的——超算模拟计算已极大加速了这一过程。
  材料计算还只是超算应用的一种,汽车工业、高端制造、生物信息、药物研发、气候模拟、海洋环境、能源勘探、航空航天……这些领域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超算。再加上近几年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成为超级计算机的主要负载,“全球的算力需求每三个半月翻一倍”虽稍显夸张,但也反映了问题。
  需要科学计算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为419万人年,是1991年的6.2倍。
  在计算机仿真和大数据计算越来越取代实验成为主流科学研究范式的今天,“僧多粥少”的超算必须以更高效的方式传递到用超算的人手中。
  自建中小型超算用起来既方便也不方便:方便在没人争抢资源,不方便在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从超算的开关机及日常维护这些繁琐事项,到计算底层开发和优化这些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活儿,科学家们难以独力支撑。
  超算云时代的到来,顺理成章。
  “超算云”与“云计算”概念略有不同,它是超算拥有者或第三方组织者将超算资源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解决的是用户“无超算可用”“无好超算用”“因缺乏技术支持而超算难用”等问题。
  并行科技是国内最早开展超算云服务的机构之一。基于国家网格与云计算技术,并行科技结合其高性能计算研发经验,推出“并行超算云”。并行科技董事长陈健介绍,迄今他们已综合300多个高性能计算集群,向20多个行业的5万多用户提供超算云服务。
  企业研发也看到了超算云服务的优势。国内风电龙头金风科技在2017年成为并行科技的用户,每年的高性能计算预算超过500万元。在金风科技看来,相比自建超算,超算云服务意味着“多快好省”:资源充足且稳定,有充分的研发支持和及时高效的客户服务,在保证业务持续性的同时,具有较高性价比,可大大降低公司资本开支。
  以超算云服务提供计算资源的形式正在国内流行起来:一方面,国家超算广州中心、中科院超算中心、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等众多大型超算中心构成的海量资源池的超算“电力网”,正通过超算云将这个算力网接入千万科研工作者的电脑;另一方面,一些云计算企业,如阿里云、华为云、浪潮云、腾讯云等也逐步开始推广超算云的服务形态。
  用好超算并不容易,背后需要大量的計算技术支撑——这也正是超算云服务商的生存空间,他们除了日常响应用户在用超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还要主动解决共性难题。例如,并行科技在处理某团队超算应用软件PyCDT安装问题的同时,还把PyCDT软件的安装及优化部署到超算公共环境,以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这不是某一天要做的事情,而是每一天都要做的事情。”并行科技一位技术负责人说。
  今天,科学计算“底座”引擎作用正愈发凸显,所幸,科学家们的“计算焦虑”也正随着超算云服务的流行逐渐成为历史。(据《中国科学报》)■
其他文献
青春因梦想而滚烫。在新时代的追梦路上,“90”后们正以蓬勃向上的朝气、昂扬的斗志和奋斗的姿态,融入时代发展的澎湃洪流。本期“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就带大家认识一位努力追梦的“90”后——  “从工地下班去吃饭的路上,擦肩而过的小姐姐穿着漂亮的裙子,我却‘灰头土脸’还一鞋的泥,对比真是过于鲜明了。”  “我妈跟我视频,说让我能不能别再往工地跑了,再晒就好黑了。”  在福建漳州项目工地上待了两个月回到长
许多人知道尘肺是职业病,那心理疾病是不是?肌肉骨骼疾病是不是?因为工作压力带来的亚健康是不是?rn4月25日至5月1日是我国第19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新职业、新业态下不
期刊
简·爱和斯佳丽分别是文学作品《简·爱》和《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们是英美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也是当之无愧的“独立女性”代表.她们一个寄人篱下、孤独求学、保持真我、
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速。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已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的载体,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吸引了拥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中国科技领军企业,使得这个体量巨大、系统复杂、影响深远的未来城市新体系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有望"赢在起跑线上"。在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的当下,蕴含巨大机会的智慧城市市场正吸引众多科技巨头蜂拥而至
期刊
针对高职院校电梯实验室不完善,设备单一的情况,提出以两台4层实验室仿真电梯为基础,利用PLC和HMI开发一套实验室仿真电梯控制系统,该系统既能实现单台电梯的运行控制,又能实现两台电梯的并联群控控制,同时可实现电梯运行的监视与控制。将它应用于高职电梯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效果动态直观,成本低廉。
近日,青岛高新区迎来了4个半导体产业项目,光学加工及半导体设备研发制造中心项目、第三代半导体化合物晶片衬底项目等先后落户,进一步扩充了青岛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储备资源。  半导体产业是现代IT产业的基础,是支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作为青岛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细分领域,半导体产业一直在扩大规模,芯片设计、材料加工、装备制造、应用开发……目前,已经有20多家半
经常听到有人问:“现在考研晚不晚?”“现在学画画晚不晚?”“现在读书晚不晚?”提出这些疑问的人,往往懒惰、拖延,不去行动,但看到行动起来的人已经开始享受成果时,他们还会问:“我现在做晚不晚?”  日本有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人,郁郁寡欢,一直不得志。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很想从事写作,可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医院工作,这让他感到很别扭。快30岁了,他不知该不该放弃医生这份职业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于是他给一
中国航天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rn5月15日7时18分,距离地球3.2亿千米之外,“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稳稳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
期刊
5月10日晚,成都某小区突发电动车爆燃事故.监控视频显示,一名业主推着电动车进入电梯后,电动车突然冒出浓烟爆燃起火,这导致电梯内5人不同程度受伤.对此,很多人发出疑问:为什
期刊
5月的长沙,连续10多天天气凉爽,像是希望他能走得慢些慢些再慢些;浩渺星空,那颗被命名为“袁隆平”的星星,扑闪扑闪眨着眼睛,像是含着悲伤的泪水.rn他走了,那个回答美国人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