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对中国美术创作产生的作用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个发达信息时代,我国美术的创作与发展离不开大众传媒进行的美术信息传播,通过各种传媒媒介以图片、音像等手段对美术作品进行广泛地传播,使得美术普及到人民大众。在大众媒体广泛传播影响之下,作为美术作品创作主体的艺术家在美术创作中也深受影响,不但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观念、创作主题方向、创作的目的,更影响着画家总体的艺术创作水平。与此同时,大众传媒还推动着艺术市场走向了繁荣,艺术市场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也影响着美术家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大众传媒;美术创作;促进作用
  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美术创作与发展依赖于大众传媒传播活动,与我国传统美术传播途径有着天壤之别。我国传统美术作品大多数只能在书画同行和文人雅士手中流传与交流,艺术家们也不愿意把艺术创作与传播紧密联系起来,他们的作品完全是自己心性和情感的表达。大多数画家不是用画作来谋求功名利禄,因此传统美术的创作与发展完全依赖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比较狭窄的社会范围之内进行传播。今天大众传媒手段丰富多样,传播途径也是异彩纷呈,美术作品已经普及到人民大众,不在局限于画家和上流社会当中。大众传媒对于美术创作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利弊两个方面因素,美术作品由于受到具有话语权的大众传媒的主导,在传播过程中就有点鱼目混珠之实。很多优秀作品得以很好地传播与交流,在大众传媒传播过程中促进了美术家与大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得艺术评论家得以更多机会、更加广泛地接触当今艺术作品,进行有针对性地评论,大大提高了美术家的创作水平。但也不排除一些水平一般的美术家利用媒体和关系网进行作品的包装与炒作,人为地抬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和作品地位,从而导致大量肤浅的美术作品充斥着艺术市场。一些艺术品拍卖行不顾职业道德,随意拍卖赝品和水平低下的作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严重扰乱了艺术市场的正常运转。还有一些所谓的宝藏、古董鉴赏家,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特殊的行业话语权,为了一己之私昧着良心把赝品说成真品,这些大众传媒媒介都严重地影响着当今中国美术的创作与发展。
  一、大众传媒时代的美术传播手段与特点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媒体技术得到高度发展, 媒体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原来的印刷媒体发展到今天的电影、电视、互联网媒体,这些大众传媒拥有着无可替代的传媒效应,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泛、受众面大,因此大众传媒为美术的广泛传播带来了巨大贡献。美术信息通过报刊、书籍、美术馆、艺术博物馆、展览、电视、互联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传播,得以被人民大众所知晓,为美术的发展与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不同形式的传媒手段有着不同的传播特点。作为最早的传播媒介报刊因为所能承载的美术信息非常有限,传播的速度也非常慢,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美术专业协会、学术机构、美术学院和出版机构等印刷媒介也是美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因其所具有的美术专业性强、美术学术水平高和美术信息面广等特点,受到美术专业人士的厚爱,但是传播面依然很狭窄;作为美术馆和艺术展览馆这样公共传播媒介,为广大美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提供了欣赏美术作品的场所,但是大多数参观人员依然是美术专业人士和广大美术生,受众范围还没有普及到大众;作为广播、电视和网络等重要传媒,在美术动态、美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等信息传播上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电子传媒手段能够收集到大量美术信息资源,并且得到权威部门的协助与支持,又因为不受时空限制得以快捷地传播,在传播美术信息时具有传播面广、迅速及时、影响力大、易于接受等优点,因此是美术普及与传播的最佳手段与方式。
  二、大众传媒对于美术创作主体的作用
  大众传媒带给美术传播是广泛而深远的,由于大众传媒参与美术思潮、美术信息和美术作品的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美术事业的发展,带给美术家的是名利双收的实惠。作为当代艺术家谁也不可能再像古代画家那样无动于衷于大众传媒带来的宣传便利,一旦有了一定的艺术造诣,就会想尽办法在各大传媒机构露一小脸,慢慢扩大自己在艺术圈里的影响,再通过大众媒介进行宣传与包装,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进入公众视野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和画价。这些本来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众传媒也是一把双刃剑,这类美术家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将提高自己艺术创作水平作为第一要务,把名和利放在其次。利用大众传媒这种资源积极提高画作水平,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真正艺术作品,而不能利用大众媒介为自己捞取功名利禄。画家心态在经济利益面前不能变得浮躁,一旦脑袋尖尖,陷入了经济利益不能自拔,就不可能再有大的艺术创作成就和作为。画家要时刻保持着一种清醒的思维和纯洁的心性,不为金钱所淹没,即使拥有了名利也要淡泊功名利禄,把自己一颗心灵造就得晶莹剔透,追求艺术领域的最高境界,深入到自己内心深处,开掘艺术潜质,创作出更加璀璨的艺术精品,赢得真正的艺术荣誉,这才是当今美术家应该做到的。大众传媒为美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提供了便利的美术传播途径,就是为美术家能够在艺术天地走得更远、站得更高而服务的,对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起到一个催进和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其腾飞的平台。所以美术家要善于利用大众传媒这一有利于自己事业发展平台,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宣传自己,使得美术创作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真正的艺术大家。
  三、大众传媒对美术作品的传播促进美术家的创作
  大众传媒在传播美术作品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成为普及美术的一个重要平台,让人民大众能够有机会亲近美术,深入美术园地进行艺术欣赏。美术作品传播还是依赖于美术作品的内容,美术家作为社会“精英”,他们往往在艺术创作中注重个性,注重艺术形式的独创性追求,往往使得大众难以接近和欣赏得懂。美术家创作的美术作品要想获得大众的青睐和接受,就必须注重美术作品内容要让受众看得懂,欣赏得了,做到雅俗共赏。虽说高雅艺术不能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欣赏得了,但是艺术不能成为高山悬崖上的雪莲花,让人可望不可及。很多美术家认为美术作品本身的形式价值和视觉意义要高于社会学价值,追求那种艺术的纯粹性和典型性,但是艺术的社会性和普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传播手段丰富多样的今天,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独享的奢侈品,全体社会成员都有享受艺术熏陶的权利。大众传媒对于美术家的劳动成果积极传播与宣传,使得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这对于美术家的美术创作是有益的。人民大众在有选择性地接受传媒内容基础之上,进行主动地接受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信息,接受艺术作品的人文精神熏陶和道德教化,同时反过来也能促进美术家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美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果不能进行传播和鉴赏,就没能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只有融入到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艺术品,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艺术品。美术作品在人民大众的鉴赏过程中,接受人民大众的检阅与评判,真正有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作品会得以流传开去,也会得到社会的公认,使得美术家得到社会公众应有的尊重。对于那些还不太成熟的美术作品,在大众传媒过程中也得以洗礼,优缺点暴露在大众面前,受众的点评和批评家的评论都能给美术家以启迪和指导,使其在美术创作上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与时俱进地创新自己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美术家既不应该“躲进小楼成一统”,也不该怕自己的作品受到人民大众的检阅。艺术就是用来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同时还能通过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得以更快地发展与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四、大众传媒对艺术市场的作用促进美术创作
  当今艺术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大众传媒的推动作用,大众传媒引导、监督、规范着艺术市场的有序发展。但是艺术市场对于美术的创作与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本来美术家进行美术创作是一种无功利的行为,在“唯利是图”的艺术市场中,往往美术家的无功利、无目的天性得以“污染”,美术市场过度的商业化乃至炒作,都会使得美术与商业产生一定的矛盾。很多画家在经济利益驱动之下,他们的“创作”已经进入到一种批量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就像工业流水线一样,艺术产品超量生产无法保证美术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性,导致诸多肤浅平庸之作充斥艺术市场,从而加剧了美术作品的低级趣味和价值取向的扭曲。不健康的大众媒体炒作使得美术作品创作与消费走入到一个恶性循环怪圈,对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大众传媒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评论、交易等方面都要实事求是地客观报道与传播,为那些真正的美术家做好宣传工作,为那些有着发展前途的青年画家做好服务工作,使得他们真正挖掘出自己的艺术潜力,今后成为大众美术家。与此同时,美术家要更好地了解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能符合欣赏者和艺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促进美术作品的创作水准和方向。美术家一定坚守自己的人品、画品和操守,决不能一味地迎合低级趣味的审美要求,创作出一些无价值的行画和赝品。尤其不能依靠一些商业策划人的过度艺术包装和炒作,依靠媒体与艺术批评家合谋炒作烘托市场来刺激消费,以获取个人与商人的经济利益。美术作品受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市场的需求往往会左右着美术家的创作,从美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形式等大受影响,这时的美术作品商业属性增强,美术家稍不留心就会沦为商业性制作的奴隶。有些画家因急功近利,在创作时不注重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只是一味地卖弄绘画技巧,最终沦为画匠,只能模仿与复制。大众传媒应该为那些真正的美术精英和美术潜力股而服务,他们因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永远不可能被复制,他们的作品虽然难以被大众很快接受和理解,不能成为今天浮躁心境之下的大众快餐文化,但总有一天会大放异彩的。
  五、结语
  大众传媒为艺术家的创作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艺术家要很好地利用大众传媒有利的一面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服务,但是还要拒绝名利的诱惑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静下心来潜心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以飨受众。作为大众传媒为美术家进行宣传服务的同时,也要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要受雇于一些贪图功名利禄之人,不要过度地包装和炒作那些水平一般的艺术家,而是本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真诚态度和精神,本着推动我国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市场的繁荣而工作。
  参考文献:
  ①刘永慈.传媒时代美术审美的普及和传播[J].艺术百家.2010(7)
  ②俸金彪.传媒对当代美术的影响[J].美术大观.2011(2)
  ③李旗.浅谈现代传播媒介对美术创作的影响[J].传媒.2007(5)
  ④樊萍.传媒与中国当代美术[J].美术观察.2009(4)
  ⑤宋伟.大众传媒对艺术品市场发展与繁荣[J].现代视听.2009(12)
  ⑥王弘瑜.现代传媒对美术传播与发展的影响探析[J].中国报业.2012(3)
其他文献
朱涛,尚书房主人,广东书法评论家协会、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深圳(武汉)书法家协会会员。《姑苏晚报》尚书房艺术笔记专栏、广东《书法界》问津求道艺术评论专栏作家,月雅书画中国网评论版主。论文入选浙江省书协三十周年书法教育论坛,近年致力艺术评论,先后撰写了何奇耶徒、刘成、刘俊京、张羽翔、耿峰、张少华、李文亮、李晖、周军、马春钢、徐右冰、白锐、郑庆伟、彭双龙、朱乒乓、叶华洲、周志群等书画评论50余篇,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论述“画话”(即画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语)中“画”与“话”的关系,传递在艺术创作中,表达内心感受的重要地位。画在表现话语时,不仅能让受众者感受到画作的形式美、色彩美等,更能体会到内容美、精神美。  【关键词】画;话  画话,当这两个字出现在视野的时候,一定会有人说,这是个错别字。但我想要说的是,这两字不但没有错,并且是对的,而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是我在创作时,灵感突现自创出的一
期刊
【摘 要】中国画是古老而又迈向现代性的画种,线是其根本,其中线性是最具有中国画传统专业特性。在当代线性素描被提出,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外文化的结合而衍生的具有中国画造型的绘画语言,是一门融合中外绘画意识的创新媒介。它不仅仅是指掌握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如何去奠定画种性的艺术修养及艺术能力,并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感悟客观,生发无限的趣味,创造有意义的形式。  【关键词】线性;素描;造型;人物画;现代化;
期刊
【摘 要】韩书力是西藏现代画坛的常青树,他的作品完全出自心灵,具备和谐又美丽的色彩与造型,处处体现了他独特的既民族又现代的绘画语言。自他入藏后,就将自己的艺术生命奉献给了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韩书力对中外美术史都相当的了解,学院派出身加上常年的基层创作实践,因而他对当代西藏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艺术精神的把握十分真切,他有关藏族绘画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更符合客观规律,在西藏当代画坛乃至中国画坛产生了积极的影
期刊
人物:  黎香女(龙女)  僧 人(白龙)  九色龙(赤橙黄绿青蓝紫黑加白龙僧人)  海龟:龙宫大臣  龙王:黎香龙女父王  山鹰:龙族的对头  视频:短片,布景,烟雾等  词曲:新作  第一幕  旁白:金佛山,因神奇的双佛奇观而著称于世。金佛山这个名字,从九递山的名字改名而来。自然的奇观,简单的改名,却蕴藏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神话传说。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江海里有九条龙,因为私下移山填海,犯了天条,
期刊
【摘 要】经典的钢琴组曲《阿根廷舞曲》是阿尔伯托·吉纳斯特拉早期代表作,由《老牧牛人之舞》、《欢快的少女之舞》和《热情的高楚牧人之舞》三部分组成。论文简单分析了《阿根廷舞曲》的创作风格、特点,并阐述了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帮助进一步理解《阿根廷舞曲》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阿根廷舞曲;内涵;演奏技巧  阿尔伯托·吉纳斯特拉是阿根廷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活动家,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他早期的作
期刊
【摘 要】演唱者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一首歌曲表达的能力以及把这首歌曲的意义传达给听众的程度。舞台表现力同审美能力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对歌曲的进一步阐明,是音乐审美的外在体现。因此,流行音乐演唱的审美能力和舞台表现力应当引发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流行音乐;演唱;审美能力;舞台表现力  流行音乐在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的生命力,它具有真挚的情感以及活泼的形态。在流行音乐
期刊
【摘 要】敦煌舞基本是以莫高窟石窟壁画舞姿为依托,同时与以往中国古典舞中的戏曲舞派和汉唐舞派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是敦煌飞天舞的特点更加独特,其“三道弯”舞姿的风格,“S”型曲线的动态和“宁静空灵”的神态等重要的美学特征更加拓展丰富了中国古典舞全新的创作和表演以及学术研究前景。  【关键词】敦煌;飞天;艺术特征;审美情趣  一、敦煌飞天的艺术特征  飞天的故乡在印度,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雕刻和壁画中飞天
期刊
【摘 要】经历了几千年历史沉淀的“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至极独特的部分。以其“阴曹地府”和“地狱”等传说而蜚声海内外的丰都鬼城,极为丰富的民风民俗蕴藏着别具一格的“鬼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雷雨风,和这个鬼城一样充满着诡谲和神秘,他于普通木瓢之上绘制的鬼脸瓢画在1994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佳喻。文章通过对木瓢之上的鬼的造型、色彩、制作工艺及加工材料等内容剖析与研究,了
期刊
【摘 要】童声合唱需要正确的歌唱方法,科学的唱歌方法,需要我们人体各部分功能的互相配合和协调,包括了一些与唱歌有关的部位、呼吸、咬字、气息、声音位置、音色、腔体共鸣等等的相互协调统一。歌唱能力的提高关键是大脑对人体控制的熟练性的提高,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就是音乐素质的提高也是提高演唱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童声合唱;歌唱方法;音乐  童声合唱现在在中国和在世界上都非常受重视,那么童声合唱的演唱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