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血清因子水平分析

来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e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危险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0例,其中并发肺部感染者120例(观察组),未发生肺部感染者120例(对照组).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集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20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60.99%),以铜绿假单胞菌(29株,占20.57%)及肺炎克雷伯菌(25株,占17.73%)为主;革兰阳性菌45株(31.91%o),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占13.48%)为主;真菌10株(7.10%),以热带假丝酵母菌(6株,占4.26%)为主.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及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密切关系(P<0.05).ELISA检测观察组患者血清中PCT、hs-CRP及TNF-α分别为(1.45±0.16) ng/mL、(38.34±4.02) mg/L和(5.79±0.61) μg/L,对照组分别为(0.83±0.09) ng/mL、(23.17±1.25) mg/L和(4.25±0.43)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997,39.474,22.604,均P<0.05).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高龄、长期住院及卧床、合并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等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lncRNA相关因子在食管癌细胞中对其增殖和侵袭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为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品各46份,分别提取RNA,采用RT-PCR
本文介绍了98年以来超声频谱分析技术在研究材料的弹性性能、电阻及塑性变形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研究认为,伴随数字信号处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仪器仪表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发展,超
介绍了超声无损区分合金钢显微组织的三种方法:(1)棒材圆柱面测衰减系数法;(2)脉冲回波测声速法;(3)超声波归一化功率谱法。并列举了各种方法的应用实例。
目的 构建微小脲原体UP3-00235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编码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分析. 方法 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克隆UP3-00235基因(片段大小为
本文提出了用驻波理论设计出一个物理模型,将粘接后的保护膜与晶片看作一个整体,晶片中激发的超声波在这个整体中形成驻波.对给定频率的晶片可以用保护膜的厚度来控制探头的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细胞同源盒基因A13(HOXA13基因)的表达及其下调前后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46和H446增殖、细胞周期、凋亡以及耐药性的影响. 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
本文提出一种温度效应补偿模型,根据参考通道测量的温度值修正Lamb波检测波形的相位和幅度,将温度效应去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中介绍了温度补偿的方法和使用效果.
目的 制备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2)酪氨酸激酶Cps2C重组蛋白及其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Cps2C的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在线工具对cps2C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
在检索、归纳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综述了厩真厉螨的发现及命名、分布、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病学意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厩真厉螨及其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目的 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表达ZIKV主要结构蛋白E蛋白, 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为ZIKV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GenBank检索ZIKV基因组, 合成E基因并进行密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