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促进考分提高的策略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端正教学理念,智慧学生释疑,创设仿真情境,强化教师素养,既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提高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主体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生态意识等的训练和教育,最终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歸宿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在目前高考制度下的选拔中发挥政治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考分的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公民意识教育;考分
  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显性课程,承载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的理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主体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生态意识等的训练和教育,最终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归宿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目前的高考制度还是选拔性的,其选拔主要依据仍然是考分,因此,无论社会、家长,还是学校、教师都希望考生取得高分,以便在选拔中占有优势,而政治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理所当然在选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高考指挥棒调动下,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影响了学生考分的提高,于是挤压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空间。笔者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发觉二者并不矛盾,相反,学生公民意识的提高,促进了学生考分的提高。下面就谈一谈笔者的几点心得。
  一、端正理念
  考分作为高考选拔的主要依据,固然重要,但是,笔者更清醒的认识到,考数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当我们对学生要求提高成绩的时候,是不是讲的更多,评判的更多,控制的更多,而学生考分偏偏得不到提高。
  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IOE)的学者克里斯·沃特金斯对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的100多个课堂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估后,得出结论说,聚焦学习能够提高成绩,而单纯聚焦成绩则会降低成绩。也就是当教师专注于学生真正的学习,而非一门心思奔着考分去,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更好。似乎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教育家魏书生也说,只把考试分数作为果实去精心培养,结果使许多学生舍本逐末,不顾大的方向,而用全身心的代价去挣分数。结果分数到手,学历到手,学习到头。许多知识漫不经心地丢掉了,至于更新更谈不上了。两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在多措并举努力攻取考分制高点的征途中,学生更多关注考分的反馈,其创造性被束缚了,个性被扼杀了,政治成绩不但没有提高,还可能逐渐厌烦这门学科,公民素质教育更是无暇顾及。
  所以,笔者汲取经验,考分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而是有效学习的副产品。平时更加专注帮助学生学习,而非促使他们获得某个考试分数,结果学生不仅考试分数得到提高,态度与行为也得到改善,公民素质教育同时也得到体现。
  二、智慧释疑
  政治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必然要体现国家意识,而现实与教科书上的差距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疑问,对此,我们不能回避,而应直接面对社会热点和焦点,例如雾霭问题,贪腐问题。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大教育家孔子早有论断。无独有偶,1924年,教育家陶行知在安徽旅宁公学任校长时写出《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利天工,只在每事问。”更是强调了质疑的可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不断质疑,因疑而问,因问而思,因思而解,因解而有高峰体验。通过质疑释疑,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在运用中巩固,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增强纪律、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并自觉规范和校正自己的行为,培育平等、民主、和谐的现代公民品格。
  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地分析问题的方法,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我国的政治制度。其次平时点滴积累科学的分析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树立信心,并能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完善的实践中去。正是这样形式的公民意识教育,学生吸收了丰富的政治知识,成绩提高水到渠成。
  三、创设情境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应该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精心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选材,比如图片、漫画、视频、小故事、小文章,甚至包括奇闻异事,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准问题的切入口,选出学生感兴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材料,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仿真情境,把身边的实例融入政治课堂,运用政治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刺激学生从情境中挖掘和探究,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悟公民意识。
  四、内强素质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时代进步的引领者,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导航者。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光是提升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品德修养。既为经师,又为业师,更为人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智能、品格、言行等去直接影响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都是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重要方面。“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身在教育中的地位,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影响学生,说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正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端正教学理念,智慧学生释疑,创设仿真情境,强化教师素养,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促进了学生考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 杨远旺.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2,382(4):10).
  [3] 郑勤.政治课堂教学探索“动中求活” [J].华夏教师,2013,23(11):77-78).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