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推进策略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ameimaru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阐明中职校教诊改工作的内涵与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分析教诊改工作存在重视不够、理解偏差和畏难不前等问题。提出顶层设计质量保证组织体系,转变角色履行职能;目标设计与标准建设为先,科学确立诊改的逻辑起点;融于常规工作,提高教诊改工作运行成效等推进策略。
  关键词:中职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质量保证组织体系;目标与标准
  作者简介:杨健,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2-0045-04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为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部2016年出台《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江苏省教育厅相继发布《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苏教办职〔2016〕14号)和《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启动试点中职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018年,“完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 ”被写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意义重大,已成为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志。近2年,试点中职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努力探索,但教诊改工作进展不一,存在困惑与问题,尚未形成成熟的经验和模式。教诊改工作如何开展?教诊改工作的起点在哪里?教诊改工作机制如何构建?这些问题已成为各校关注的热点。
  一、中职校教诊改工作的内涵与主要任务
  教诊改工作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中职校教诊改工作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在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1]
  中职校教诊改工作的具体任务包括3个“一”,即构建一个机制:中职学校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搭建一个系统:搭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一个体系:引导学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1]
  二、中职校教诊改工作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一)重视不够,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不成系统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依赖于外部项目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被动发展,这已经成为各校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手段,至今惯性不止,影响着教诊改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学校对教诊改工作重视不够,学校主要领导缺乏对教育部与省教育厅实施方案的学习与研究;试点中职校工作经验尚不成熟,各校开展教诊改工作缺乏指导,许多学校还处于观望、等待之中,教诊改工作尚停留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的阶段,其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缺乏系统性。
  (二)理解偏差,“三全”质量文化建设有待推进
  目前,对于教诊改工作,各校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不够,许多教师把教诊改理解为又一次项目评审,抵触情绪不小。一些教师将实施教诊改工作理解为是中层管理干部等几个人的事,没有认识到教诊改的对象是“大教学工作”,不仅有学校宏观层面整体工作诊断与改进,还包括中观层面的单项工作诊断与改进和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每个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就是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树立自主生成质量、自主保证质量的自觉意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质量文化建设有待推进。
  (三)畏难不前,诊改运行流程設计与执行不够严密
  教诊改面向的是学校“大教学”,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目标,涉及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质量监控等若干方面,[2]诊断点多,存在实施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和数据采集难等困难。此外,将教育部中职校实施方案中的6大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和99个诊断点与江苏省中职校实施方案中的5个诊断项目、25个诊断要素和273个诊断点进行对比,能够感受到国家方案的简约明了,省厅方案的高品质发展要求。但从各校实际出发,如何构建质量保证体系的维度,增强教诊改工作的可操作性,尚存选择与定位的困惑。因此,诊改运行的流程还在摸索阶段,流程文件尚不完善,存在流程设计与执行不够严密等问题。
  三、中职校教诊改工作推进策略
  (一)顶层设计质量保证组织体系,转变角色履行职能
  1.教诊改工作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就是需求者的满意程度,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自主保证,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追求“零缺陷”目标。中职校实施教诊改工作,将从依赖外部评估的被动管理转变为教学质量保证的自主治理。学校管理理念转变了,校内各责任部门、各人员的角色与职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2.依据文件精神开展教诊改工作,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诊改工作领导小组,指挥与协调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诊改运行工作。为了强化诊改职能,可将督导室改为质量管理办公室(或质量控制中心),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管理与推进包括质量监控职责在内的全校教诊改任务,负责教诊改实施方案的制定、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工作计划制订和推进等方面工作。
  要增设教诊改专项工作小组,按“五纵五横一平台”中的“五横”,设置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等项目组。以学校党政办、教务处、科研处、教师发展中心、学工处等处室处长为组长,确定改革重心,转变传统的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管理模式,实施以质量目标与标准为基准,通过诊改流程和质量改进螺旋运行,产生内生动力的治理模式。并且要梳理学校各单位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纵向五个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各二级教学系部是质量生成核心,在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层面组织诊改运行。   要设立学校信息中心,负责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管理与维护,教务处分管领导作为主要参与人,应负责指导教师进行数据采集与上传,编制学校年度质量报告。进而,形成机构健全、权责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二)目标设计与标准建设为先,科学确立诊改的逻辑起点
  目标设计与标准建设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教学诊断坚持“问题引领”与“目标导向”的结合,现状与目标及标准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方能采取切实措施改进问题,提高质量。因此,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标准是否明确规范,对教诊改工作的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
  1.目标设计。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校办学应提升政府需求、行业需求和企业需求的满意度,提升学生与家长需求的满意度,这是教诊改工作目标设立应考虑的重要原则。同时,要按照建设现代化职业学校的时代要求,严守国家提出的“三个基本”的底线;要遵循学校实际与特色、前后一致性、横向整体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进行目标设计与标准建设,科学确立教诊改的逻辑起点。因各校所处的地域、行业背景、历史沿革、发展阶段和瓶颈短板等各不相同,[3]各校各阶段的教诊改目标也是不一样的,相应的,教诊改标准选择与开发也会有所不同。
  教诊改目标设计与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打造“目标链”与“标准链”,将目标与责任层层传导。目前,各校已有较完善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但制定之初宣传不够,论证不够,没有成为每个部门、每个教师的共同愿景,并为之努力奋斗。借助教诊改工作,建议将江苏省诊断项目归为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和学生五个维度,依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完善专业(群)建设、品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发展和学生素质等各项子规划,打造“学校发展目标——专项发展目标——二级单位目标”组成的目标链,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体系。细化与量化相关项目的诊断点质量目标,使得学校规划目标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能够向下延伸落地,从而为制定各部门分年度计划和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奠定基础。
  2.标准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何谈质量。教学标准是教学过程的监控指标,也是教学结果的评价指标,它将构建一种质量监控闭环系统。学校要梳理国家、省、市关于办学、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发展等方面已有的标准,对应学校目标体系确立的学校发展的总体标准、专业分层分类发展的建设标准、教师发展的基本标准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标准等学校层面的标准体系,带动二级系部、专业根据实际对号入座,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标准体系。
  (三)融于常规工作,提高教诊改工作运行成效
  中职学校的教诊改工作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设计思路和运行体系,使学校工作减少了随意性,增强规范性、条理性和可控性。中职校教诊改工作应按照“戴明循环(PDCA循环)原理”建立运行机制,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管理循环步骤展开控制,[4]提高质量保证水平。因此,中职校教诊改工作融于常规工作才是正态。
  1.教诊改工作应与学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与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根据目前各校绩效考核以年度为期间、质量报告以学年度为期间的实际情况,学校在开展教诊改工作中,应根据已经编制的学校 3~5 年发展规划,细化制定阶段性(年度、半年度)目标,纳入学年(期)工作计划,根据目标与现状间的差距,找准问题,实施改进措施。要将教诊改年度目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检查改进目标的达成情况,落实奖优激励政策,并不断微调,修订形成学校阶段性 “动静结合”、动态螺旋上升的教学工作质量标准。[5]
  2.教诊改工作应与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数据采集与年度质量报告制度相结合。目前,各校智慧校园建设进度不一,大多数学校与诊断点完全相符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尚未建设或集成。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工作已是常规,采集平台逐年成熟,采集点与诊断点有较多的相同处。作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或办学点,也可以将教诊改工作与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数据采集与年度质量报告制度相结合,根据系統采集与归档人才培养的数据,监测质量指标的改进效果,对改进过程实施预警,从而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
  3.教诊改工作应与日常教学督导工作相结合。控制是教诊改工作的重要环节,教诊改内生动力机制建设包括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机制,这是各校原来督导处(室)的主要职能。开展教诊改工作,使得督导工作目标更明确,标准依据更完善,反馈改进更及时。当然,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的核心还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这一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与教师认识的水准、行动的决心、创优创新的意识等有关,同时,也与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师执行教学规范的自觉性有关。所以,要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依靠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将教学督导工作聚焦课堂教学这一质量保证的主阵地。
  4.教诊改工作应与各项评审工作相结合。学校是自主保证的主体,但诊断主体和手段并不是单一的,因此,教诊改工作应确立多元诊断的工作方针。多元诊断即建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主管(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目前,江苏省教育厅和各市教育局在推进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出台了很多新政策,也设计了系列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创建项目。项目创建有标准,项目评审聘请了专家团队,设置了网上评审与现场视导环节,评审结果建立反馈与整改机制。通过项目评审,诊断问题的质量更高,对各校确立诊改目标、采取改进举措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各中职校应把握专家把脉诊断的好机会,充分利用这一促进各校教诊改工作的外部动力。
  当前,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质量要求,中职校建设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的工作才刚刚起步,需要职教人尽职尽责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诊断力。从而将教诊改工作推向深水区,为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数据说话、自我诊改”的内部治理常态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教职成司函[2016]37号.
  [2] 王云珠.中等职业学校实现有效教学诊断与改进需要处理好的关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8):19-25.
  [3] 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 (11).
  [4] 汪建云.培育“8字螺旋” 夯实诊改基础[N].中国教育报,2017-11-07(11).
  [5] 郑为双,张永东.职业学校“问题导向”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建立探析[J].科学大众,2018(5):96.
其他文献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并呈地方性流行。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病鸡呈气管哕音、咳嗽、喷嚏;
<正> 肝内、肝外胆汁郁积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因两者的病因不同,处理亦异。然而迄今尚无理想的能区别肝内、肝外胆汁郁积的生化指标。本文研究某些胆汁郁积标志酶及其同工酶,
新年伊始,中国股市大跌令市场担心中国经济,给商品现货市场带来压力,人们多持币观望,人市积极性不高,采购计划不断压缩,这种悲观的气氛也同样影响到棉花副产品市场需求疲软,元旦之后
<正> 流行病学我院1988年1月1日到4月15日收治甲肝3084例,其中男1852、女1232例,为1.5:1。年龄自14个月到72岁,21~30岁最多(52.4%),31~40岁次之(31.9%),≤12岁占8.1%。职业上以
情感教育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功效越来越凸显出来。应充分认识情感教育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中的特殊功效,努力把情感教育渗透、贯穿到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使其发挥应有
近年来,在高压环保政策下,养猪人想尽了污水处理办法,无论是建沼气、发酵床还是污水处理系统,巨额投资,大大增加了经营者的负担,也未必达标。实践证明,利用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处理污水
<正> 我院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22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并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病程短者1月,长者19年。主要症状为慢性右上腹部隐痛或钝痛(18例)
为大力发展优质高产苜蓿种植,助推绿色奶业发展,财政部、农业部2012年启动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200公顷
期刊
分析了几种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探讨了这几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正> 胆囊息肉样病变为胆囊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较罕见。本病主要包括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腺瘤和腺肌病。我院共收治23例。除2例术前未作出正确诊断外,其余21例均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