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就是好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023144553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中年之后,我喜欢上了“少”。年轻时崇尚“朋友遍天下”的感觉没有了,朋友嘛,多固然是好的,少一点也没关系。没朋友也没什么,中年心境里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享受得了孤独,并且能在安靜中自得其乐。
  有几年了,我恐惧出去参加饭局,尤其是人多的那种,过于喧闹,结束之后满身疲惫不说,单单是点满了整桌子的菜吃不掉就很是让人难过。不去参加,眼不见心不疼。
  有一次我回乡,中学时的一位同学是当地富豪,他没有请我去大饭店,而是开车把我拉到一条偏僻的街巷,点了两个菜、两碗汤,要了两个雪白的馒头,那顿饭吃得开心,久久难忘。
  此后再有朋友聚会,每逢点菜环节,我就会说四个字“少就是好”。有的人能听得进去,数着人头,适当地上了几道菜就停了。有的人听不进去,非得搞得盆满钵满,那好,他埋单。
  我自己在家的时候,一切也以“少”为标准。早餐一碗粥、一颗鸡蛋,午餐一碗清水面放几根菠菜,清煮,油和盐都不放。吃得少的好处是,人会觉得肉身与精神都清爽一些。油腻中年是怎么来的?多数是不知道节食得来的。
  我在家用水壶烧开水,泡好两杯咖啡后,壶里剩下的刚好够装满一个暖水瓶,这一天,暖水瓶里的水就够泡茶用了;孩子们晚上回家吃饭,用一个量杯把米倒进电饭煲里,蒸熟了,刚好盛满四碗,每个人吃得干干净净,而且碗里一粒米也不剩。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标准,不能要求别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但整体上看,如果我们的生活里不凡事都追求那么多,和欲望有关的都尽量少一点,烦恼会不会消失许多?
  弘一法师最著名的书法作品,除了《悲欣交集》,还有《知止》。如果说“悲欣交集”这四个字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那么他仅用“知止”这两个字就传递出了他全部的生命态度。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显得太多了。手机里装的APP多,但常用的不过那几个。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多,刷了几个小时能记住的没有一条。朋友圈里看到的动态多,但不知道哪位是可以随时打电话过去聊天的朋友。
  于是,“少就是好”便有了哲学意味。不用刻意去追求这种意味,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只要那些少的事物能给你带来愉悦,那就大胆地去享受,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
  选自《文摘报》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在北方,秋去冬来,候鸟纷纷远去。冬天的北国,早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肃杀景象。然而有一种鸟却无比顽强地对抗着严寒,从容不迫地生活着。它就是———麻雀!麻雀嘴短而粗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早些年,农家还都是土房,麻雀就以锐利的嘴巴为工具在檐头攒土做窝,生儿育女,一年又一年,待得悠闲而惬意。麻雀不畏严寒侵袭,每天一大早,东方的天际才见一缕曙色,他们就耐不住寂寞,纷纷钻出窝来,在树上飞来飞
紅姑娘别名红灯笼、灯笼果、挂金灯等,学名酸浆。红姑娘是我国历史上特有的药食草本野生水果。《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中记为:酸浆苫塞、清肺治肝、咽喉肿痛、热咳能安。  红姑娘的记忆,最开心的事就是那次去儿时伙伴小芳家玩。  我在小芳的院子里看花,看菜,看草,看蝴蝶翩跹,看麻雀飞起落下,看不远处青黛的南山像龙一样静卧,看高高的蓝蓝的天。院子没围墙,我们的叫闹声常常惊得从院前路过的大人跑来瞅瞅,看到是小孩
樟树纷纷落叶了,步道上,落上厚厚一层。环卫工人打扫着,发出“哗”“哗”“哗”的声响。树上还落下一些豆子一样的东西,紫黑色,踩一下,地上便印上墨点,这是樟籽。今春落下的这些樟籽儿,没人踏践,扫过之后,地面干净,往年的这个时候却不行。步道上干干净净,但阒寂无人。不一会儿,一辆大车轰轰隆隆开过来,载着像大炮一样的东西,向樟树上喷洒水雾,水雾中饱含浓浓的药味儿,樟树又纷纷飘落一些东西,地上又撒了一层。环卫
和一群退休的朋友饭聚。席间,聊及婚姻,骤然发现,处于“黄昏阶段”的婚姻,普遍面对着一个潜在的“小危机”。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从职场退下来后,和谐的婚姻竟“硝烟四起”。过去,夫妻俩为工作忙碌,很珍惜闲暇时的相处,见缝插针,分秒必争,大家都好似有谈不完的话。现在呢,手中有大把可供挥霍的时间,朝夕相对,原本以为如鱼得水,琴瑟和鸣,没有想到反而时起勃谿。甲气呼呼地说:“大事小事他都要查问,我简直烦得要发疯
过了大年初一,大姐在我们“本家人”微信群里贴出一张“医院告病人家属书”。内容概要:经院部决定,实施有条件地禁止病人外出和家属来院探望,并恳请各位家属、老人给予理解和支持。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蔓延,母亲的养老医院不能随意出入了。96岁的母亲,平时我们四个子女每天轮流去探望她半天,她从来不觉孤独。如此,她怎么办?她怎么想?她能忍受吗?  大姐在微信群里发出医院通告,母亲也在我们的“本家人”群内。
有几件事老是萦绕在脑际,想起来心头就会涌起阵阵暖意。  在市场上买了几斤花生米,装在塑料袋里,放在电动车上带回家。半路上忽听后面有人喊:“前面的那个人,花生米漏啦!”我低头一看,不知何时塑料袋破了个洞,花生米正一粒一粒地往下漏,已经洒了好几米远了。我赶忙停车,下来抓住破口处。怎么办?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塑料袋破口处打个结,可结还没打好,花生米又从上面扎口处漏了出来。没办法了,我急得满头大汗。
一天下午,一个名声显赫的牧师拿起一张报纸,看到上面登有他去世的报道。好像是时间的冲突,他没能按时出席预定的演讲会,这就传出消息,说他已经死于心脏病突发。沙滩上的脚印读到自己逝世的报道,他想知道这个消息在城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走出家门,却懊恼地发现,生活一如既往,没有丝毫变化。路上人往车来,人们都忙着自己的事,没有一面旗子因为默哀而降下一半。他得出了结论:“发现自己死了却没人关心,确实会让人深思。
雨下得更大了。我紧紧攥着伞,逆风走在冷雨里,鞋子早已被积水浸湿了,湿漉漉的凉意从脚底一路袭上心口,整个人仿佛一块被雨水泡得肿胀的海绵。  风很大,街道空旷,店铺再没有平日里热闹的气氛。偶尔擦肩的几个行人也戴着口罩,低着头,步履匆匆。记不清走了多久,我终于发现一家开门的药店,绿色的招牌亮闪闪的,像一片小小橄榄叶。  虽然才七点钟,可是药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沉默不语,彼此默契相隔,自觉站
我中学毕业后去曼哈顿的一家百货公司做推销员,但我的工作并不顺利,我总觉得向客户推销产品是一件丢人的事,总担忧别人会因为我想赚他们的钱而排斥我。  大概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在很长时间里都没能卖出产品,也没有拿到任何佣金。由于工作做得不好,我无法在曼哈顿继续生活下去,只能回到家乡小镇。我的祖父和父母一起经营着小农场。在家里,我不至于挨饿,但我难道总是靠父母生活吗?我终日郁郁寡欢,觉得生活毫无乐趣。一天
专注的聆听和随心所欲的听,是完全不同的。做个小测验吧。你和你的朋友,算作一个小组。你是A,她是B好了。第一个回合,她说,你听。  第一小节,她认真地说,你仔细地听。注意啊,是聆听。“聆”在字典上的意思是:书面语的听。当我端详这个字的时候,总觉得不是那么简单。“聆”是由“耳朵”的“耳”字和“命令”的“令”字组成的,我一厢情愿地相信这是对耳朵的一个指令,好像在说———耳朵,你可要好好地听,千万不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