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欣赏课教学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课就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欣赏者、爱好者,在欣赏课过程中,教师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向着更高层次的情感欣赏与理智欣赏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欣赏能力培养;策略;音乐欣赏课
  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来说,就是在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的一种情感体验的实践性活动。在初中开设的音乐课中,就是让学生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名曲或者名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能力提升的同时树立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与审美观。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音乐课改也随之进行,在音乐教学中,将更加重视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以及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等,这就意味着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上好音乐欣赏课已经成为一个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因为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感情、生活经历都存在着差异,所以说,他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真实魅力。
  一、音乐课对学生欣赏能力培养点滴
  1、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音乐课来说,开头尤为重要,如果导人得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前导人,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和情境导人法。问题导人法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主动性。如:教学《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首歌,让学生思考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情境导人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走进西藏》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西藏优美的民风民俗、秀丽的山水、壮美的雪域风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对神奇又迷人的西藏的向往之情,从而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欣赏课不仅能扩充学生视野,还能养成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从而通过音乐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聆听习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这是指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在听中逐步的积累经验。因此,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如:欣赏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中,教师在欣赏前,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作品,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学生聆听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律动舞动,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感,然后给学生分组,让小组内成员通过合作演奏出与音乐情感相符的作品,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如:欣赏《瀑布与溪流》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幻灯片,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瀑布、溪流,课堂教学中结合幻灯片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给学生播放幻灯片,在音乐与画面对比中引导学生领会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带来的听觉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
  3、欣赏教学注重精讲多听,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的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替代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的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即使相同的作品,相同的观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炼、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欣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4、动静结合,提高效果。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有自己独特的、真实的艺术魅力,因此说,它对于人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对于音乐来说,它是一种声音的艺术,通过一种声音对人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影响。假如一个人在欣赏一种音乐时,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要有好的音响效果,另一个就是保持一个“静”字。因此可以说,听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静的过程,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并不是仅仅听,而且应该思考、反应,让自己处于一种动的状态,在教学论中,其中的一个法则就是S-O-R的原则,就是在对一个因素进行刺激,然后做出反应,这个个体因素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音乐欣赏中,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积极地参与,能够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音乐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一种“动”,在课堂中能够有静有动,能够动静结合,这就符合了音乐的特点,这就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
  二、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1、通过理解主题来带动音乐欣赏。在七年级下册书的第二单元有吕其明的作品《红旗颂》,这是一首管弦乐作品。在课堂上,笔者先以旋律摸唱的形式,让学生记住乐曲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分别用快、中、慢三种速度来演绎它,并要求大家总结它的不同表现效果。有了前面的这些铺垫,再引入《红旗颂》。让学生先通过找主题旋律来感受整个乐曲,然后再感受全曲,听完以后,学生自由发言。有一个学生对这首乐曲的理解是这样的.他感觉整首乐曲是从历史、现状和未来来讲述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
  2、通过对比来进行音乐欣赏。为了使学生能从旋律的走向来感受音乐的情绪,笔者在七年级的课堂上自组了一节教材。首先笔者给学生教唱了《小白菜》,通过歌词来体会小白菜的悲惨身世,然后把旋律线画出来,发现都是自上而下的,就如人的哭声一样。由此可见表现悲的旋律线都是自上而下的。由“小白菜”的“悲”我们又联想到瞎子阿炳的“悲”,他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遭人冷眼和歧视,到中年时。因双目失明而流落街头,只能以卖艺度生,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和欺凌。《二泉映月》似乎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乐曲的开始旋律线下行,短短的音调哀怨凄凉,仿佛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因不堪回首往事而深深地叹息。埋藏在心中的无穷尽的忧伤和痛苦,也化作音乐奔泻而出。作者借助高超的技艺让作品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境界。欣赏完“悲”的作品以后,笔者们又让学生欣赏“喜”的作品——贴近人民生活的《百鸟朝风》。在乐曲中,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布谷鸟、小燕子、黄雀、画眉、百灵鸟等的叫声,还能听到公鸡啼鸣,它象征着黑夜的消逝和朝阳初升的意境。这首唢呐曲旋律主要音调紧凑明快,旋律线昂扬向上,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生活的回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唢呐的运用更是体现了我国民族乐器的巨大魅力。这堂课学生在充满期待和好奇中愉快度过。
  根据以上的论述,在初中所开设的音乐欣赏课程,主要就是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充分培养。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欣赏能力细致培养,要让学生们可以拥有较为高端的理智欣赏发展,和高端情感欣赏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作者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对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路径研究,对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做出了相关探讨。在本次活动中,全体参与研训活动老师转变思想
我和俞老师也算是教育工作者,也整天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在做学生的辅导工作,但是没有想到里面有那么多科学,有那么多全新的认知,有全新的见识,还有邪么多经验。所以从专家、
对基于窄带码分多址(N-CDMA)方式的信息站系统与宽带多载波码分多址(WM-CDMA)系统的频谱叠加以及两个频谱重叠系统前向链路的容量进行了分析。建议将其作为窄带准高速移动信
摘 要: 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用感情去灌溉,去融合,创设更多的有效互动方式,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实现教学效率的高效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法;创新  一、开放教学目标,突出个性  首先必须联系新教材,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狭窄的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朝多元化方向拓展,强化语
作为一名双语小学汉语教师,我深知汉语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我
我的年龄不大,但时常感觉胸闷,便秘也严晕,有时四五天才大便一次,脸上经常长出痘痘来、别人都问我,你已经过了青春期了,怎么脸上还长痘痘呀?当时我心里直嘀咕,莫非我得了什么病?于是我
[摘要]本文论述了企业集团全面预算控制的意义和原则,并提出了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以期使企业集团达到其预算控制的结果和目标。  [关键词]企业集团 全面预算 预算控制
当前党校教育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开展思想理论教育,通过理论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习者对政治理论加深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此,本文在分析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特点的基
道岔与一般正线的区别就在于它多变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复杂的轨线布置以及走行线路的转换。以一般线路轮对踏面与钢轨轨头接触关系为基础 ,考虑转辙器区尖轨与基本轨之间、
肾虚不是大人的专利,有的父母身体虚弱,牛下的孩子容易先天不足,发育不好。比如牙齿、头发、站立、行走、说话都比别的孩子发育慢,就是先天肾气不足的表现。除了针对症状用药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