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人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期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论》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是他们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这样就提高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二、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第八单元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就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化结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探究释疑增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予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式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诱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动脑筋,善于发现,抛开传统老师说、学生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己动手,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涨兴趣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都非常热爱、关心生活,关心自己生存的环境,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琐事至关重要。比如衣服上的墨水团、汗迹该如何清洗;水壶的水垢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除去;我们长期吃方便面、喝饮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向学生介绍,从而将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处处有化学“,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以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白色污染”、“赤潮”、“蓝藻”、“水华现象”等究竟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季节最为突出,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还可以让学生直接上网去查询,搜索资料,以体味独立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受,体会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效用。当前热门的西部大开发,也已燃起战火,如何合理地开发西部,建设西部,那又会不会引起更多的环境污染?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当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们不妨让学生共同参与,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其思维。借此体现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创造性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能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其他文献
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理解,深入研究和领会这次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加强对课程的整合力度,目的在于重组课堂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从物理探究教学法的定义、设计依据、设计要求等诸方面谈谈物理探究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以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电阻应变传感器工作原理,阐述了金属箔式应变片的特性、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分析,并着重就金属箔式应变片构成的三种桥式电路的性能进行比较、归纳。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传感器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该类传感器的应用。  关键词: 电阻应变传感器 单臂电桥 双臂电桥 全桥电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句话来说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性是很恰当的。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来说,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方法、途径,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一、设境育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
面对新课改,作为中学化学老师,我们感到不安、困惑。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让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困惑。针对这些困惑,如何去积极应对,我校化学组结合教学实际,将我们的困惑与思考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一、对教师本身的困惑  新课程实施已近两年了,我们感到仍不适应,受其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每一届高一新生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在初中英语学得还可以,到高中后英语成绩却远不如从前,这就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甚至失去了自信,导致成绩一落再落,最终放弃英语学习。原因在于高一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些巨大的变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思考,我分析总结出了过渡期学生必然面临的一系列变化,并就如何让学生尽快地适应这些变化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过渡
摘 要: 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平时教学中的实践,对提高课堂教学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教材改革,新课标的实施,其宗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就目前实施教学的方式来看,其基本形式还是课堂教学。课堂教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认知水平,根据他们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三维目标要求,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教材,运用多元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促使同学们生动、活泼地自主探究学习。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有效挖掘材料,创设开放情境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认真挖掘教材,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学生熟悉的材料,创设开放情境,引导同学们进行有效学习,这样才
摘 要: 当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已成为很重要的内容。而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趣味性、探究性、高效性、开放性等方面提出了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课堂提问 策略    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曾经深刻地指出:“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
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反思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
摘 要: 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赫钦斯所处之时代的状况和大学存在的问题与当下我国外语院校面临的问题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外语院校所面临的问题,探讨赫钦斯的通识教育思想对我国外语院校发展的启示问题。  关键词: 赫钦斯 通识教育思想 我国外语院校发展 启示    赫钦斯是20世纪中期美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他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以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