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一品 仁和致美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easehe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为什么我们学校老师们如此辛苦,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家长和社会各界却总是不给我们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校长,为什么近年来我们老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比原来少了,但学生、家长、社会对我们的评价却不断提升?”
  以上是新学期开学时老师和家长们问我最多的两问题。曾几何时,作为一所传统乡镇学校,为能赶上区域教育大发展步伐,全校上下在“负重拼搏、只爭朝夕”口号引领下,老师们表现出无比坚韧的意志——起早贪黑、争分夺秒,为了孩子学业的提升,舍小家顾大家、加班加点、玩命工作,学校取得了较好发展,历年教学质量一直保持着同类学校领头羊地位。随之而来,也招致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质疑和责难。
  当这些问题愈加凸显时,必须重新思考学校未来发展思路。三年前,学校开始提出“勇做规范办学、改革转型排头兵”口号。规范,意味着用于教学的时间将大为压缩,教学过程将无法再通过“精耕细作”来提高学生成绩;转型,意味着必须重新寻找学校可持续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教育改革转型的根本是必须回归对人的关注和思考。如何让教师更好定位自身地位和作用?如何让学生能够找回催生自身全面主动提升的内驱力量?针对此追问,一中人开始了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全新探索。
  基于传统、重塑品质
  建校之初,一中便将儒家思想的“仁人合和”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目的是把她真正办成“以人为本、仁爱和谐、互助合作”的现代学校。然而,由于应试压力,这一办学理念仅为墙上的口号。如何让这一美好初衷重新唤醒?如何重塑此理念文化?让它真正发挥教育引领功效,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考验着我和学校管理团队的智慧。
  因此,学校提出“仁和”(RH)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和未来发展愿景——“一中一品,仁和致美”,并适时提出“仁和人、智慧堂、灵动园、幸福家“四大行动方略,全方位搭建师生核心价值追求。三年来,我们努力践行,逐渐让此理念成为师生共识,其催生的教育魅力正逐步显现。
  四大行动方略 “四梁八柱”
  “仁”字,从人从二,基本涵义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信”则指“诚实、可信”。
  “和”者,“谐”、“相应”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人建立、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坚守“真我”,给人以“诚实、可信”之感。小人则相反,没有独立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甚至放弃原则、底线。
  “仁和人”培养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学校所有相关人员(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辅、家长等)间建立“尊重、诚信”的工作、人际氛围,甚至生活氛围。
  尊重是一种品格和追求,也是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学校管理应当尊重每位教职员工,以尊重赢得信任。“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笑,意味认同和支持;跳,意味冲突和对抗。老师必须认识到师生人格平等,尊重学生,方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校尊重家长,以真诚换取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家校联动的教育场景。学校也应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诚信”品质。
  研究+人本的“智慧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载体和场域。“智慧课堂”的建立和形成,既包括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智慧”,也包括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慧”。
  而这必须坚持“人本”理念,强调“以生为本”,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各科育人目标和任务,增强课堂教学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适宜性、可操作性,打牢学生终身发展基础,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
  对“学生”、对“课堂教学和管理”的“研究”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基础。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必备基本知识内容,教师须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智慧”,创新呈现形式、转变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其生活经验,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吸引力,从而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智慧,建立“智慧堂”。
  卓越+习惯的“灵动园”
  “灵动园”,就是积极发动师生,行动起来,灵巧、灵活地开展各种动心、动人活动,培育智慧、铸就灵魂,形成活力四射一中校园。
  活力源于“追求卓越”,以良好个人素养培育成就学生的卓越人生诉求。使学校成为适宜学习、成长之所,让师生愉快走进校园。在师生卓越习惯养成同时,必须提高其自主性,以学校办学特色引领学生素养提升和教师的自我提升,把“追求卓越”内化为师生共享习惯,把一中打造成“灵动校园”。
  规范+和谐的“幸福家”
  “幸福”,是每个人应享有权利和人生追求。“家”,则意味着“温馨归属、支持港湾”等。一所学校就是一“大家庭”,每一成员都有责任义务创造和维护她的幸福——存续和发展的基本规范和诉求。“家和”才能“万事兴”——“和谐”是其兴旺的基本保障。
  把一中建设成师生员工的“幸福家园”,每位师生都沐浴其幸福之光,都成为追求、守望幸福的能动主体,都成为创造、传播、维系幸福的使者。
  “走在约束里,行在共识中”,我们学校追求一崇尚规则的自由。“学校咋说,家长就咋回应;教师咋教,学生就咋学”的时代已过去。“旧”法已过时,新规则亟需定义。今日家长,大都受过系统教育,这是很多学校正面对的“新常态”——对老师和学校敬畏回落、对教育有自我想法和诉求。维护自我利益,也尊重他人诉求;坚持己见,也倾听他人声音。走在约束里,行在共识中,方能达成最大限度的和谐。
  只有社会各界对一所学校文化的广泛认同,让更多人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改革、过程评价中来,学校教育才能催生源源不断的协同效应,形成“我们都是一中人”共识。积极行动起来,以“仁和人”为培养目标、以“智慧堂”为发展核心,以“灵动园”为成长氛围,我们就有足够信心把一中建设成为所有一中人的“幸福家园”!最终实现“一中一品,仁和致美!”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本期登场的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级高三(9)班。源于对知识的渴求,源于对梦想的憧憬,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纪, 67个人走到了一起。无论他们来自哪里,他们都拥有同一个梦想—— 创造2015年高考的传奇。  年轻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我们能从任何平凡的人或事中找出闪光点,让世界听到最年轻的声音。  红糖蛋挞:  也许kent乐队只属于我一个人  Kent乐队,是于1990年成立的瑞典四人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