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性教育理念实现学校人本民主管理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性教育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优质的,确保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不仅重视学生、教师、课程、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等教育要素的质量和品质提升,更重视彼此之间的连接与整个教育系统的运作和效能;不仅重视每个教师的作用,更强调教师团队的整体影响力。文章论述了学校在生态性教育创新方面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介绍了学校用生态性教育理念实现学校人本民主管理方面的构想与行动措施。
  【关键词】生态性教育理念 培养 学校品质 教育创新 思考 行动、
  站在新世纪教育的新起点,承担新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不断反思,如何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创新。现代教育理念,内涵丰富,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这其中,尤其是生态性教育理念,给我们很多新的启发与思考。
  一、生态性教育理念概述
  生态性教育理念,就是立足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现状,融入生态哲学整体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方面入手全面优化教育生态,从而构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优质的,确保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教育理念。该教育理念倡导整体思维方式,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合作,追求系统整体效能最大化。
  生态性教育关注和尊重生命个体的教育,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理念。生态性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具体发展目标是“十态平衡”——健全的体态;健康的心态;规范的行态;丰富的个态;民主的教态;自主的学态;科学的神态;人文的情态;共赢的状态;发展的势态。现代生态学校具有五个基本特质:个性化、和谐、开放、共赢、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人本民主管理生态性的主要表现
  学校管理体现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和发展要求。生态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特质和亮点。
  首先,生态性体现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内生性。学校教育制度的内生性是指学校管理制度的产生不是一种想当然的行为,它考虑了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制度本身的内在特征,考虑了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的主体需求,是学校成员经过实践协调产生的而不是外在组织的力量或学校个别成员任意的行为。
  其次,生态性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整合性。教育生态的层次分析包括教育的个性生态,群体生态,生态系统及分散结构。教育的水平结构,教育生态的分布模式,此外还涉及到教育生态的群体进入,迁出和波动,性别比等。学校管理活动综合考虑教育生态的各层次需要,面向全局,着眼于各个部门、各类工作、各类成员及各类因素的相关性,从整体部署,充分关照学校的总体办学目标。
  再次,生态性体现在管理制度的发展性。学校管理制度的发展性是指学校的管理制度既要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又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组织结构、组织环境及组织成员观念的某些改变而相应地做出某种变动。
  三、过程管理、团队合作——自下而上的现代教师队伍管理与评价创新
  麓山学校的良性发展,既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正确领导,也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如何打造出来的?靠制度引领,少人情干预。
  自下而上的过程管理体现在教师队伍的自我教育。现代教育制度下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与管理强化教师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让教师参与整个考评过程,学校以人性化的态度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发挥其主体积极性,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工具。
  自下而上的过程管理体现在教师队伍的自我管理。我们鼓励教师参与管理,通过民主管理的途径,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重要工作的决策,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实行由教工代表参加的行政联席会制度,坚持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参与学校工作决策。
  四、以事定策、服务到位——教育教学工作的机制保障与后勤管理创新
  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为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所谓教育的生态环境,就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发展和存在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学校坚持“以师为本”,通过实实在在的做法解决教师吃、住、行的生活大事,排忧解难,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工作。在学生后勤方面学校实施高标准全方位的寄宿制服务管理模式。只要家长想到的,学校都想到都做到了。如:校车接送,三餐两点;生活用品,统一配备;公寓:空调热水入室,专职老师生活指导;食堂:自营五A免检,三餐一点营养配餐;就医:人员设施完备,就诊预防保健周到;留校:年级教师值班,组织活动督促学习;保卫:日夜全程护校,校园内外秩序井然。
  【参考文献】
  [1]范国睿. 人民教育出版社[M]. 教育生态学,2001:85.
  [2]李素洁等. 为“世界公民”的人生奠基——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教育创新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9.
  [3]虞纪忠. 建设教育生态环境——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J]. 教育发展研究,2001(11).
  [4]郑晓锋. 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3).
  [5]刘亚秋,任晓霞.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论[J]. 教育研究,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活适应课是培智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分别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三个方面谈谈如何用心架起一座通往社会生活的桥,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关键词】以生为本 学生实际 主体地位 认知基础  当前,很多学校对智障生的教育教学方向从原来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了关注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训练和知识传授并重。前些年,国家教育
期刊
【摘 要】2004年秋季学期,湖北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十年间全省各地基础教育新课程稳步推进,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革命。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建,要反思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价值,积极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改革 反思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
期刊
虽然高考是风向标,但命题依据依然是教材。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中,应还是以教材选录的课文为学习重点,掌握课文里实词、虚词的用法,学会分析特殊句式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掌握他的写作手法与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中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  一、 教材文言文作品数量分析  关于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课文的数量,有段时间争论比较大,对于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赞成与反对的声音一直都存在着。持反对
期刊
“减负”如果缺乏结合学生与学科特征的具体措施仅凭刚性的制度恐怕事倍功半。就我们的小学语文学科作业的角度来说,几次“减负”几次压缩,剩下的作业量已是“底线”,属于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法定”作业了,所以,单纯从控制数量的角度来讲“减负”目前已缺乏显性的空间;“减负”应该从“制度”层面的规定转移到“操作”层面的细化措施、提高实效上来,应该从优化作业设计、注重作业布置、规范作业批改、改革作业评价等操作措施
期刊
我这儿指的是情景随笔化作文,所谓情景随笔化作文,就是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观察,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作文来。通过亲眼观察事物和亲身体验、感受,写出的文章细腻、生动、感人。这类作文,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五步骤指的是:“导入——观察——积累——练习——赏析”五个步骤。  刘娟老师在小学四年级上的《水果之家》随笔化作文课实践了这五个步骤,她是这样导入的: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
期刊
在我们的品德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就必须要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是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随着品德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已经对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新的认识,然而观点不尽相同,为此,就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本土
期刊
地理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有着丰富的自然环境、人类历史活动等知识。学生是地理学习的源头,也是检验教师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让学生树立地理学习的意识,才能够让学生在中考中活学活用,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抓住作为源头的学生,才能够做到课堂设计巧妙,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理念  培养初中学生勇于创新
期刊
“学讲方式”强调的是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然后通过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就感。学生自学,主动学,学进去是关键。当所学的知识经过大脑的思考,并用心去领悟,把知识变成自己个人的一部分,转变成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本身能发现学习的乐趣然后通过向同伴传授,深化自己的所学知识。这是我对“学讲方式”的初步理解。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自己平时的做法:
期刊
我国约有1.5亿多农民在外务工,务工农民的数量还在以每年近500万的速度增长。务工农民的子女有2000多万,其中超过半数的只能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普遍较差,由此引发的情感、心理和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日趋严重。  首先,是父母“关爱缺失”引起的“情感饥饿”。  有个“留守儿童”在作文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
期刊
【摘 要】本文将“鲶鱼效应”应用到班级管理以后,形成了竞争有序的班级运行机制。  【关键词】鲶鱼效应 班级管理  一、“鲶鱼效应”的启示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活的沙丁鱼市场价格特别高,所以渔民们总是千方百计想让沙丁鱼活着带回渔港。然而谈何容易,绝大部分的沙丁鱼途中因窒息死于船舱内。却有这么一条船总能将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带回渔港,人们直到船长垂暮之年才打探到他一直保守的秘密:原来船长在装有沙丁鱼的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