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盆地第三纪以来地壳变形的地质分析与FT测年

来源 :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地层沉积、褶皱变形、断裂活动性质转化等分析可以看出:始新世早期,剑川盆地的宝相寺组(Eb)构成轴向近南北向的褶皱和与之相伴的NNE向盆缘主断裂右旋逆推运动;中新世以来,双河组(N1s)地层的褶皱走向为NE向,此期间盆缘主断裂变为左旋逆推性质;上新世以后(N2-Q)剑川地壳块体以伸展裂陷为主,伴随地壳的差异隆升,盆缘断裂以正断裂为主,同时有晚上新世粗面岩沿裂隙侵位。裂变径迹测年(简称FT测年,下同)表明:遭褶皱变形的双河组(N1s)地层年龄为(15.8±1.8)Ma;盆缘主断裂的左旋逆推运动发生在(5.4±1.1)Ma,后期正断裂运动发生在(1.6±0.7)Ma;被断裂抬升的剑川组(N2j)和晚上新世(τ6)粗面岩的FT年龄介于(2.4±0.85~3.1±0.5)Ma。上述资料揭示:盆地近EW向挤压作用发生在15Ma.BP,而区内NW向挤压运动发生在(15~5.4)Ma.BP间,后期正断引张运动开始于距今5.4Ma前,强烈活动于(1.5~1.6)Ma.BP。也即区内地壳变形由早期(E3)近EW向挤压经中新世(N2)NW向挤压至上新世(N2)后,则以引张裂陷作用为主。该变形过程可能与印度洋板块推挤、青藏高原隆升及高原物质作SE向流展的地壳动力学过程有关。
其他文献
为了不破坏黄土本身的微细孔结构,进行了低温(200℃)水热合成黄土为多孔材料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a(OH)2添加量、水热合成时间对水热合成后样品的抗折强度有很大影响。样品强度增
以脱硫石膏为原料,掺入20%湿相变微胶囊,并加入0.6%改性淀粉,制成相变石膏板,该板材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符合GB/T9775--2008《纸面石膏板》的要求,同时其相变温度调整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学理念的理解度、课程的认同度、教学法的掌握度,是改进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关于教学理念的理解,在进行“理论宣传”的同时,应该回归“文化启蒙”之大学使命;对于思政课程的
中国现代著名的大学校长当属蔡元培,他重视教育,尤其是重视高等教育。他不仅有一整套关于办好高等教育的理论,而且还有创办高等教育和改革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他对北京大学
利用溶胶-凝胶纳米合成技术,针对水泥基材料最重要矿物C3S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优化前驱物混合比例、水解及溶胶-凝胶化时间、确定最终煅烧制度等3个阶段的工艺参数,确